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设计之声.转载】结构设计为何—冒着造导弹的风险,拿着卖茶叶蛋的钱?

【设计之声.转载】结构设计为何—冒着造导弹的风险,拿着卖茶叶蛋的钱?

发布于:2016-07-08 14:00:08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今天有个前单位的同事联系我,问我现在一个月挣多少钱,说他也不想搞结构了,也想转行了。我趁机就打听了下现在设计院的行情,比我离开的时候要好那么一丁点。不过也仅仅是一丁点,依然是杯水车薪。干的活还是原来那样,天天不断加班改图,重复劳动占了90%以上,干完也没有奖金。为了让所有人都忙忙碌碌,让大家各司其职,不至于生疏了手艺,公司依然不断接一些烂的不能再烂的活来,每个人都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一刻也不能停下来。譬如八块十块一平米接一些住宅的活,抑或是完全不挣钱,就为了“甲方下次有活能想到我们”。

距我离开也有快一年时间了,听同事的描述,没有任何改观。同事说现在也想换工作,但是不知道该怎么换了?继续搞设计,感觉到哪都一样,不搞设计,那就得从头开始,又没有这个勇气和信心。
男怕入错行,真的吗?
在我离职的最后一年,我几乎天天听到周围同事在这么说。大环境不好,一方面活少了,另一方面竞争变激烈了。对于大点的设计院来说,人员构成一时半会还没有减少,该养的人没少,但是钱却少了,自然就赚不到钱了。许多人在总结自己赚不到钱的原因时都把这归结为自己入错行了。意思是说,这个行业本来就不行,我选择搞结构设计就是个错误的选择,所以我赚不到钱。

事实上呢,我觉得现在的设计行业确实有点不行了,在走下坡路了。但是不是说这个行业永远不都行。早先的十几年,由于房地产发展强劲,业务量大,每个设计师只管埋头画图就是。到了年底自然会拿到一份丰厚的奖金。这样一直持续了十来年,直到房地产的黄金十年过去了,没有那么多业务量,设计师终于有功夫抬头看看天了,却忽然发现自己已经不适应这个社会了,因为不再像以前那样,有那么多新工程要做,也没有丰厚的待遇了。于是乎,就发出感慨,我入错行了。

根本原因
其实不然,我觉得设计行业这样发展下去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只不过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在带来海量业务的同时,也掩盖了设计行业的缺陷,从而使得这个行业一直按照这种简单、粗放的方式延续下来。一旦海水退去,问题就都显现了。

设计师在国外是个很受人尊敬的职业,收入也算是中等或者偏上点。为什么在中国差距这么大呢。因为设计行业在中国发展的就不对。一直以来,结构设计就是个体力活。搞设计就是拼体力,拼加班。真正涉及到结构理论、结构概念的部分我们现在的结构工程师几乎很少花时间。要么领导定好,要么一带而过。软件也都是做成傻瓜式,点两下出结果。只会如何点,却不知为何这么做,90%以上的时间都花在重复的改图上。说句大言不惭的话,在我原单位,像我那么较真研究理论的没几个人,我经常把专业负责人问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因为他只知道如何点软件,对理论没任何研究。每个月都会有各种培训,看起来对设计工作很有帮助,实际上呢,有毛用?所谓的大师,上台讲大半天,都是在讲自己的经验,我经过怎么怎么研究,觉得某个地方应该怎么画,某个软件应该怎么点,下面一堆人记笔记记的不亦乐乎。对实际的设计行业发展和设计水平有推动作用吗?有,这是肯定的。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对画图技术的推动,对结构概念和理论的推动,对设计行业的发展其实没有太大的作用。我们这些小结构师,每天埋头画图,偶尔听听这些大师的讲课,就觉得“哦,原来是这样,大师真是厉害啊”。但实际呢,对外面的世界一点都不知晓,对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一点都不了解。干的时间长了,再跳出来真的会发现我除了会干传统的结构设计,也就是点软件,画图这个操作流程,别的都不会了。我不知道甲方想要什么,我还停留在甲方肯定想抠钢筋这个肤浅的层面。

我觉得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行业发展方向根本不对,房地产黄金十年,让很多人蒙蔽了眼睛,以为这是个常态,随便一个搞结构的,工作一两年就能年入二三十万。于是乎,大量毕业生涌入这个行业。大家都以谁出图快为荣,至于过程,只要点软件的流程没错,那结果基本上也不用担心了。现在的事实就是,工程师都按照富士康的工人来培养。可是人家富士康马上就要拿机器人来代替工人了,咱结构工程师情何以堪。

每个做设计的设计师都这么想过#搞结构设计就没有拿高薪的吗?
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人会在这看似繁华的表象之下看透本质,看到行业趋势,提前布局,从而在市场行情急转直下的时候,占领新的阵地,从而紧随时代步伐。这样的设计师才是市场经济形势下的设计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样的设计院有没有?

今年我去上海某设计院考察时跟对方的结构老总交流就问他,现在设计行情不好了,你们收入下降没?老总说,整体来看,他们基本不受影响,收入跟往年持平。细问原因,他说他们很早就发现市场不好了,所以就开始转型了。倒不是说不干设计了,而是把重心放在住宅产业化、装配式建筑上来了。花大力气搞科研,编写行业规范,跟企业、厂家合作,搞各种构件试验。虽然干了很多活是不挣钱的,但是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经验。在上海,政府很早就开始推装配式建筑,而且新建建筑基本上都要求做装配式,所以他们的工作其实没白费,为他们带来了大量的业务。因为市场上大多数设计公司或者设计院还没意识到装配式即将成为潮流或者说没有花大力气、大本钱去做这件事,但是他们做了,就抢先了一步。一步快,步步快,后来就成为了行业翘楚。

这也就是说,你要是挣不到钱,那你就得赶紧换。如果你还想继续从事结构设计工作,那你就得换个单位,换什么样的单位呢?领导层要有眼光,要敢于挑战,敢于创新,不墨守成规。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只盯着大的国企设计院。相反,在这一轮洗牌中,好多传统大院因改革创新动力不足,反而更容易被洗出去。好多传统老牌设计院中,领导人都思想都不太激进、不太开放,或者说不想改革,没有动力和勇气,反而错失了良机。

现在设计市场竞争很激烈,大型传统国企设计院如果没有很好的战略和策略来应对这种形势,只能慢慢走下坡路。国企一般机构臃肿,效率低下,领导人一般都享受过去那种养尊处优的待遇,加上利益分配问题,往往改革意愿和行动都不强。而新创的小型私人设计公司,因规模小,年龄架构比较合理,管理层思想开放,往往能够很快的接受新事物,很快的转型,运用各种适合自己的战略来发展,往往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比如我知道的,有的私人设计公司会加强在某一方面的设计能力,专门服务某一类地产甲方,譬如酒店或者办公。抑或是加强内装设计或者豪宅设计,专门服务某一类特定甲方。这种战略就是小而专,且在业内打出了品牌,自然业务也多了起来。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专。还有一类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做装配式和住宅产业化的,能够抓住政策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加快知识储备,提前部署,也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市场。凡此种种。

怎么才能找到高薪的设计单位呢?
有人会说,那我怎么才能找到这样的公司呢?这就要靠平时的积累和关注了。既然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或者说未来想从事结构工程师的工作,那么你就得关注业界发展,了解最新潮流和前沿,指导最近流行什么,甲方喜欢什么,什么是未来发展趋势。假如某个概念提到很多,在社会或者政府政策文件中多次出现,那就说明政府要下大力气推广了,那就是今后行业发展的趋势。可以多关注相关的新闻,就会知道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哪家设计院做的比较好,今后若是想跳槽,就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

最后,总结一下。各行各业都有干的好的,也有干的不好的。有挣钱的也有不挣钱的。好的和不好的差别会很大,即使大家现在认为的很不景气的设计行业,照样有人大把赚钱。如果你没有个好爹,也没有资本和信心换个行当,那还是老老实实干老本行吧。一定要研究、挖掘,找到这个行业里挣钱的那些单位投简历,不要思想保守,总盯着过去的老牌子。要了解市场,发掘工作信息。如果每个人掌握的信息都一样,凭什么你能找到好的职位而别人找不到呢?

注:本文转自结构博客 持续关注结构工程师的职业发展规划

全部回复(2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ytx_1314
    ytx_1314 沙发
    楼主的态度很值得学习,码这么多的字,精神可嘉
    2016-09-29 10:22:29

    回复 举报
    赞同0
  • 阿修罗123
    阿修罗123 板凳
    黄金十年掩盖了太多的问题,当潮水褪去的时候,就知道大多数人在裸泳
    2016-09-28 15:15:28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9 万条内容 · 214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商品房梁出现裂缝,改怎么处理,急求

家里已经装修,入住两年了,在下图红色的位置,一开始就发现有裂缝,现在看好像有慢慢变大的样子,变得很慢,但是还是在变。想来想去,只有可能中间的那个柱子下沉才有可能引发这样的裂缝,不知道想的对不对。我现在该怎么处理好?中间的那个柱子设计的比较奇怪是在一楼架空层没有落地,而是落在一根比较粗的梁上了。另外整个房子的空调洞一开始没设计好,家家户户都会在红线附近那里开孔,怕可能打到了钢筋,影响整个结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