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水: BOD:253 COD:810 PH:7.9
SS
:286 色度 :32 倍
氨氮:28 总氮:64 总磷:6.0
出水: BOD:4.8 COD: 74 PH: 8.1
SS
: 12 色度: 8 倍
氨氮:7.6 总氮:22.8 总磷:1.02
生化池:MLSS:4200 MLVSS:2340 SV %
:47.2
污泥指数:118.9 泥龄是35天
采用的是改良型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目前的进水大约只有2.5万吨/天(设计是5万吨),80%以上是工业废水,另有少量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工艺流程是:曝气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没有设置接触池与水解池。生化池是鼓风机供气,深水转碟曝气,连续进水时溶解氧达不到 1 mg/L,停止进水后溶解氧缓慢上升至 4-5mg/L 左右。进水的严重超标及构筑物的缺陷,导致了生化池的负荷很高,且污泥浓缩池很小(180 立方),有相当部分剩余污泥重回到进水泵房去。
现在碰到的问题是:
(1)二沉池在进水后经常发现有活性污泥悬浮颗粒,是静沉时间不足还是难以沉淀?
(2)三个二沉池均发现聚集的红虫(水蚤),水蚤好像是处理水质好的表现,是不是因为污泥浓度高导致大量繁殖?
(3)二沉池有时发现有薄薄的一层飘泥,是不是污泥的沉降性能很差,生化池曝气不足?还是污泥回流不及时?
(4)二沉池三角堰板上容易青苔或是藻类滋生,有什么方法克服?
(5)我认为污泥已老化严重,要将 MLSS 控低为 3000-3500 之间或更低些,增加剩余污泥排放量,降低泥龄,这样生化出规池的耐冲击性会不会下降?出水水质会不会上扬?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回复 举报
COD:810 PH:7.9 SS :286 色度 :32 倍
氨氮:28 总氮:64 总磷:6.0 出水: BOD:4.8 COD: 74 PH: 8.1 SS : 12 色度: 8 倍 氨氮:7.6 总氮:22.8 总磷:1.02 生化池:MLSS:4200 MLVSS:2340 SV % :47.2
污泥指数:118.9 泥龄是35天
采用的是改良型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目前的进水大约只有2.5万吨/天(设计是5万吨),80%以上是工业废水,另有少量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工艺流程是曝气沉砂池-后生化池-后二沉池,没有设臵接触池与水解池。生化池是鼓风机供气,深水转碟曝气,连续进水时溶解氧达不到 1 mg/L,停止进水后溶解氧缓慢上升至4-5mg/L左右。进水的严重超标及构筑物的缺陷,导致了生化池的负荷很高,且污泥浓缩池很小(180立方),有相当部分剩余污泥重回到进水泵房去。 现在碰到的问题是: (1)二沉池在进水后经常发现有活性污泥悬浮颗粒,是静沉时间不足还是难以沉淀? (2)三个二沉池均发现聚集的红虫(水蚤),水蚤好像是处理水质好的表现,是不是因为污泥浓度高导致大量繁殖? (3)二沉池有时发现有薄薄的一层飘泥,是不是污泥的沉降性能很差,生化池曝气不足?还是污泥回流不及时? (4)二沉池三角堰板上容易青苔或是藻类滋生,有什么方法克服? (5)我认为污泥已老化严重,要将MLSS控低为3000-3500之间或更低些,增加剩余污泥排放量,降低泥龄,这样生化池的耐冲击会不会下降?出水水质会不会上扬?
答:污泥是有些老化,但不算很严重, 泥龄已达35天,按此推算,污泥负荷不到0.03。控制目前污泥浓度的2/3就足够了,应该逐渐减少污泥浓度,水蚤对出水没影响,分析取样时不要取到水蚤。还要注意沉淀池泥层控制,二沉池三角堰板上青苔和藻类只能人工清除。
————————————照抄污水处理问答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