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节能技术 \ 建设涝时吸水旱时吐水的海绵城市

建设涝时吸水旱时吐水的海绵城市

发布于:2016-07-05 17:19:05 来自:环保工程/节能技术 [复制转发]
51Z58PICU67.jpg

随着城市发展,路面硬化面积不断扩大,导致城市雨水的利用率不断下降,一方面严重缺水,另一方面城市一逢暴雨便容易出现内涝现象,水资源严重浪费,如何改变现状,值得我们深思。
目前全国各地区形成一股海绵城市建设热潮。然而,真正建设好海绵城市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要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盲目的追求高楼大厦而忽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更需要注重的是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人性化。借鉴国内外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我们不应该仅仅考虑规划雨水的利用,还应该结合城市开发模式去创新,改变以往粗放的开发方式和高速扩张的空间发展模式。
“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不断提升城市雨水综合消化能力。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秉持“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的理念,导致城市的排水管网随着暴雨强度而不断扩建和反复加“粗”。所谓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像海绵似的,随着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经过简单处理加以利用。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能达到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为目的。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应摒弃传统观念,创新思维,加强“源头分散”和“慢排缓释”的能力,让城市更加富有“弹性”和“免疫力”,促使城市真正在涝时能吸水,在旱时能吐水。所以我们在建设“海绵城市”时,要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安排城市的水源供给、规模和生态布局,保护好现有的沟渠、湖泊、河流等“海绵体”。 想办法避免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路面过度水泥和硬化,因地制宜地建设下凹式绿地、公园、草沟、水景设施等,不断增加新“海绵体”,使雨水在自然和城市间得以正常流动和循环。 


51Z58PICU67.jpg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节能技术

返回版块

1.26 万条内容 · 12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旧汽车节能的小改小革也是条减排的宽广之路(续10)

旧汽车节能的小改小革也是条减排的宽广之路(续10)(十一)对废旧汽车改低速电动可行性的探讨我国汽车保有量已居世界前列,每年应报废拆解回炉的不在少数,对这类数量极大的高端工业废品,是否仍有可循环利用的部分,从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以及交通扶贫的角度都是一个值得人们认真去思考的问题。尤其对小型乘用车,它数量大,品种多,更新快,不少是车龄超限、排放超标、而报废车体部分大体完好,如果我们用降功率限车速的方式将其改装成面向偏远及农村地区适用的廉价小型低速轻载多用途的纯电动车,则它将是一辆既不用油钱,也不用或只用少量电费的低端交通工具来为偏远及农村地区服务。譬如用20瓦左右的小电动机,车速限制在30公里每小时以下,采用当前新能源车更新下来已达不到按额定最大电流充放电的旧电池,或用传统廉价的铅酸电池在低电流条件下使用,并在车尾及适当部位加装若干小风电机组和太阳能板,随气象条件来充电,在许可带拖车的地区,也可将小风电机组和太阳能板及一组备用电池装配成一辆专用的充电小拖车随车拖带,并向两组电池轮流充电使用,而在山区也可利用下坡路段,车辆挂档行驶的制动功能回收电能,这些措施基本都由一些低性能部件来改装,并没有怎样技术难度,如今一些比较成熟的乡镇工业企业都有可能去制作,这类小企业虽还不够规范,但它们数量多、分布广、活力强、潜力大,是低端工业生产领域中的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并可能在二手车市场的“改装车”层面上很快兴起一个以“废旧车改低速电动”的绿色环保行业遍及各地,并可能促使报废车拆解回炉的费用转化为对偏远及农村地区的交通扶贫和发展经济。这就大大提高了对众多报废车处理的经济价值和效益,也可能会促进这些地区跨前进入“电能自给”的纯电动车时代。不过现阶段仍需由相关部门组织一些试点企业进行试验性改装,并订出初步统一的标准,便于监管,以确保今后改装车的质量和安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