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绿色建筑设计 \ 初识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计划

初识LEED: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计划

发布于:2016-07-05 08:56:05 来自: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内容摘要:我不知道史蒂芬·贝尼奇(StefanBehnisch)算不算一位大师,但是,至少在我眼中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纵观最近20年间的历史,贝大师获得了德国乃至世界的众多奖项。而这些获奖建筑作品中最吸引我的则是GenzymeCenter,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它摘得了LEEDPlatinum(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铂金奖)的桂冠。 ...


  我不知道史蒂芬·贝尼奇(Stefan Behnisch)算不算一位大师,但是,至少在我眼中是一位大师级的人物。纵观最近20年间的历史,贝大师获得了德国乃至世界的众多奖项。而这些获奖建筑作品中最吸引我的则是Genzyme Center,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它摘得了LEEDPlatinum(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铂金奖)的桂冠。

  首先,还是简要介绍一下LEED认证体系。初识LEED是2009年接触的一个项目,那时以为是发光二极管或是LED显示屏,后来才不断的了解深入。因为不论是在项目的哪个介绍里都会明确的表明“本项目的绿色建筑目标是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的LEED认证金奖。

  1995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提出了一套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计划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旨在满足美国建筑市场对绿色建筑评定的要求,提高建筑环境和经济特性。在众多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它结构相对简单,操作程序相对容易。在传播机制上以电子化、网络化为主导,只要轻轻的用鼠标点击一下USGBC的网站,基础资料就轻松到手。它在评价机制上透明公正,得分情况采用清单的形式进行分门别类的罗列,针对性极强。在层次与实践上,由于宣传普及工作做得相当出色,更让人容易接受。在强调其自身可操作性的同时,LEED也承认自身的不完善性。

  以市场引导为原则正是LEED认证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十几年来,LEED经过多次修订,发展成为一个几近针对任何一个项目的绿色认证评估体系:LEED BD+C(建筑设计与施工),ID+C(室内设计与施工),O+M(建筑运营与维护),ND(社区开发),HOMES(住宅)。


  根据所得分值由高到低,建筑被分为铂金级,金级,银级,认证通过四个级别。笔者当年接触的项目已在2011年获得LEED CS的金级认证。关于LEED的申报事宜,当时经过项目团队的仔细研究,决定分为设计和施工两个阶段提交。就绿色建筑的本身而言,LEED及其他一切绿色认证都应该是从设计开始的,并且是将设计作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说,这个建筑本身采用多大的绿地面积能够满足LEED的要求,这个建筑采用多大的窗能够满足自然采光的要求,这个建筑采用什么样的空调设备机组能够满足能耗的要求。而所有设计阶段的资料当然要以设计文件作为依据了。施工阶段则是一个对“绿色设计”的实施过程,是一个搜集整理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的施工过程图片(施工阶段提交的《水土流失和沉降控制计划》要求),需要我们的废弃物消纳记录(施工阶段提交的《废弃物管理计划》要求),需要我们的产品VOC含量说明(施工阶段提交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计划》要求)。有些资料的准备可能是单一方面就能完成的,而有些资料的准备则需要三方甚至包括政府部门或专业分包等的第四方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完成。

  当年,每次提起LEED,我们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然而,贝大师貌似并不以为然,他曾批评USGBC使用与能源消耗没有关系的“点值”(point values)计算环境品质的方法。他正推动着建筑进入新的绿色方向,并尝试着为德国确定新的环境标准。

  的确,不单是贝大师,随便是哪一个搜索引擎都能搜出一箩筐对LEED小作评论的帖子,大加赞美的很多,挑刺指责的也不少。一篇题为《LEED认证项目节能效果遭疑评分系统令人困惑》的报道让我很是感慨:“并不节能的调查结果”究竟因何而生?“困惑的申请及评分系统”究竟是否困惑?

  此前项目上针对LEED施工阶段的材料准备工作召开了几次小会,在与咨询单位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LEED确实存在“弥补”现象——允许绿色建筑不同侧面的性能进行抵消,在一些先决条件(Prerequisite)满足的前提下,只要保证总分值达到认证要求就可以了,这样我们是定会对某些分值有所舍弃的。最近我正在做一个《水土流失与沉降控制计划》,主要是证明一下施工过程中我们到底为绿色施工做了些什么,而所有这些几乎都需要我们用施工过程的照片等作为证据。问题不是证据的形式,而是只要你能够证明你是“绿色”的。然而在另一个层面上,咨询专家也指出USGBC是完全建立在诚信机制上的第三方机构,它甚至不会对项目进行现场调查考证,“只要你能够在证明”就可以,这也正是某些开发商“为了认证而认证”的症结之一。由此,我们不仅要反问USGBC在LEED体系中的漏洞,更要反思整个社会在道德体系中的缺失。

  想要欣赏这位别出心裁的大师的杰作,就不能不到Behnisch Architekten。感谢伟大的网络时代,让我不用去德国就能聆听这指引着绿色建筑革命方向的大师的内心世界。进入Behnisch Architekten的projects系列,随即跳到了Genzyme Center条目下。坐落于马萨诸塞州的Genzyme Center是一个由私人办公室、公共办公区和中庭花园等共同组成的“垂直的城市”,开场的楼梯形成了“垂直林荫大道”的一部分;屋顶采用棱镜将自然光线引进室内,以减少白天采用日光灯照明的需要;而其在能源使用方面的另一特点则是因为其利用附近发电厂的废弃能源加热和冷却。节能的创作和建筑从下至上全高度范围内的绿色中庭景观令Henri Terneer(Genzyme Corporation的CEO)啧啧称叹“Beautiful!Unbelievable!”

  然而,对LEED大加批评的贝大师居然也将 “LEED Platinum 2005”冠于其名下,一向对LEED“不屑一顾”的贝大师又怎么会将其印在Genzyme Center的宣传介绍上呢?


  第一,品牌效应。

  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下,获得LEED Platinum的Genzyme Center使贝大师从中获益,而作为一个盈利性的建筑事务所,又怎么会将LEED拒之门外呢?即使贝大师拥有再多的绿色构想,也会欣然为LEED做一些“辩护”?贝大师开了金口:“我们生活在一个品牌和商标比内容更重要的时代和社会。起初,我们嘲笑LEED没有什么作用,但后来,它是我们的一个很好的工具。一旦你的邻居获得了LEED白金奖,你至少需要同样地获得。因为客户是为了赚钱和租出建筑物。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反应。一旦我们推销可持续性,我们就能真正与它融为一体,并且它将改变和丰富建筑的形式语言。”

  有了LEED Platinum的经验,贝大师也可向世人宣布:瞧!我的作品是最“绿色”的!他甚至还可以打出这样一段广告——您想不出家门就能“劫财”吗?您想不用上街就能“劫色”吗?那么,来Behnisch Architekten吧!

  第二,品质作用。

  LEED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USGBC的绿色行动,被划分为包括整合过程(Integrated Process)、位置与交通(Location & Transportation)、可持续选址(Sustainable Sites)、节水增效(Water Efficiency)、能源与大气(Energy & Atmosphere)、材料与资源(Materials & Resources)、室内环境品质(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创新(Innovation)和因地制宜(RegionalPriority)等部分组成的表格得分系统。而为了保证建筑的品质要求,除位置与交通和创新及因地制宜外的其他部分都要必须满足各自的先决条件才能进入评分分级。每一个项目下的得分点都有其目的、要求与技术对策的描述,有的甚至要经过定量计算后才能决定其是否可以得分。

  那么,LEED的目的是极其明确的,正如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的缔造者、LEED标准委员会主席Rob Watson所说:“我们必须对城市和建筑进行重新思考,以避免一场灾难。”整个世界正在进行一项史无前例的城市化移民,仅以中国为例:城市居民资源消耗量是农村的3倍。而我们通过“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实施的一系列过程,达到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正是我们的期望所在。

  还是听听贝大师对比德国绿色标准时对LEED的美言吧,“在德国,我们纯粹是从数量的角度考虑,不是从品质的角度考虑。LEED体系谈到了公共空间——你为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做了些什么工作;你的能源从哪儿获得;还有自然光线;对外部的视觉。但我们的标准可以说是愚蠢的,因为它只讲数量而不讲品质。”

  第三,创新机制。

  在绿色建筑领域的评价体系中LEED无疑是最富盛名的,设计创新的附加要求让贝大师有着更多可发挥的空间。贝大师语录:“我一直对环境设计感兴趣。在过去,这些奇特的形式并不是错误的,但不能使它吸引大的公司。我从未认为设计与可持续性之间是不一致的。我一直认为,可持续性将推动建筑形式的变化。”

  第四,市场价值。

  有市场,自然有看点,更会有卖点。在品牌、品质、创新的框架下,自然会为贝大师的设计市场赢得更大的空间与市场份额。而他的设计市场终将会让开发商、材料供应商、住户等受益。

  贝大师的建筑作品得以实现终究还要有人买他的帐才行,那么,是谁来为设计大师们的“绿色”新意埋单呢?

  传统的建筑设计仅仅从建筑的“经济、安全、适用、美观”的八字方针考虑,而绿色建筑正在改变这一精简的思想。它正逐渐地向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待建筑的思想前进,正逐渐的向将建筑作为非生命元素的思想前进,正逐渐的向将建筑视为生态循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的思想前进。地产大师们正是瞄准了中国建筑市场这一令人欢呼雀跃的动向,纷纷做出这样的决定:恩!我要做绿色建筑!

  无论是贝大师的功能主义和环境设计结合的“绿色战略”,还是地产大师们的绿色建筑的市场观念,都如同大力水手手中的菠菜——只要吃下去,定会肌肉发达,力大无穷。2006年10月Rob Watson做了一篇题为《中国绿色建筑市场转型策略》的分析报告,其间他从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谈论了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可观性。Watson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项目因绿色与建筑节能而增加投资约400万元,投资增加8%,而年节约运行能源、资源消耗100万元,这样预计4年就可追回投资增加的成本,那么4年以后就是绿色建筑的经济价值所在。

  那么,我们追求的“绿色价值”会在哪里呢?我们眼中的“绿色”又是什么呢?


 (原文作于2010年6月,略有删改)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绿色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4.25 万条内容 · 17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严寒寒冷地区 居住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

严寒寒冷地区 居住建筑节能 设计标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