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注册考试 \ 注册结构工程师 \ 转:考前的一些准备

转:考前的一些准备

发布于:2016-05-06 14:40:06 来自:注册考试/注册结构工程师 [复制转发]
  1 考前准备及必备资料
  1.1 规范、标准、规程
  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规范、标准、规程必须准备齐全,准备好。2013年,很多人没带《城市桥梁设计规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桥梁的题目却无从下笔;2014年,很多人没有带《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和《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做不出题目。这种最最低级的错误,千万不要出现,不能掉以轻心和抱有侥幸心理。实际上,越是不常考的规范,出的题目越简单,只要翻到条文,通常就能正确解答出题目,要尽量争取得分。所以,备考的第一步,就是将所有规范准备齐全,也算是对考试的重视。
  1.2 参考书籍及文具
  (1)参考书籍
  1)张庆芳老师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历年试题•疑问解答•专题聚焦》;2)命题组编写的《全国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试题解答及分析》;3)张庆芳老师的《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历年试题与考点分析》;4)施岚青教授的《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应试指南》;5)兰定筠博士的《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考前实战训练》;6)朱炳寅总工的“四大名著”——《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建筑结构设计问答及分析》、《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
  笔者强烈推荐《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历年试题•疑问解答•专题聚焦》,正如书名,该书由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专业考试历年真题】,每道题目都按照考试要求的规范版本进行了详细解答,往年的考试题目,有一些使用的是老规范,按照新规范已无法作答,张老师对此类题目会有一个小改动,让其可以用新规范(不一定是现行最新的规范,而是考试要求的规范,有时这两个之间会有区别)解答。
  第二部分【疑问解答】,这部分把考试主要涉及六大科目中各位考友共性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解答,每科又大体上按照规范条文的顺序排版,大部分在备考过程中不理解的知识点,在这都能找到答案。
  第三部分【专题聚焦】,是张老师对一些专题的总结,比如影响线、构件内力与变形计算、钢结构中的长细比等,这些背景知识在规范中是没有的,而考试却经常出现,所以十分有必要学习,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分内容中的“格构式柱的计算”总结涵盖了2014年一级专业考试钢结构部分前几题的考点。最后,该书的附录是一些常用的表格,归纳在一起可以方便在考试中查找。
  (2)文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具没有好坏之分,大家选择合适自己的就行。计算器必须两个,以防特殊情况发生。考试水性笔笔者推荐三菱UM-100,只推荐六个颜色——黑色(考试答题使用)、红色(对答案使用)、蓝色和蓝黑色(做笔记使用)、绿色和天蓝色(颜色醒目,标记重点使用)。活页本+活页纸若干,做题一定要用本子,按照答题的格式,认真作答,写出所有必需的过程,再用红笔批改,用绿色的笔写下自己为什么错以及该题的陷阱和重要考点,用天蓝色的笔写下提醒自己的话。考前笔者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看我的习题本。卷笔刀、2B铅笔和橡皮,这个必须要在考前都准备好,并且铅笔一定要在纸上打磨圆润(不能细尖),涂答题卡才可以迅速,能节省时间,小技巧发挥好也有大功效。

全部回复(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听墨
    听墨 沙发
    1、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专业
    2、岩土工程师基础
    3、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
    4、建筑设计(方案、施工图)
    5、全站仪、GPS
    6、初、中级职称评定(成都职改办、四川省建设厅)
    7、BIM实战训练

    以上课程详情咨询QQ:2472790153 手机:18628050767 洪老师
    交大博民教育,西南建筑类专注建筑中高端教育平台,王牌领域,应有尽有;只做工程,专注教育!
    2016-05-24 14:36:24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听墨
    听墨 板凳
      关于成都交大博民教育:
    欢迎大家关注了解交大博民教育,作为西南建筑类专注建筑中高端教育平台,王牌领域,应有尽有;只做工程,专注教育!
    【注册证书类】:一二级建造师、岩土工程师、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咨询工程师;
    【工作技能类】:BIM培训,造价员实战技能、建筑施工图设计培训、结构施工图设计培训、建筑方案培训
    【考研提升类】:西南交大考研专业课培训班(土木学院,建筑学院,牵引动力等各大学院)、在职硕士、职称评审【助理工程师、中级和高级】。
    咨询热线:13739477451 洪老师 QQ: 2472790153
       帮你解决发展路上的需求信息,最后请让身边至少一个同学或友人关注本平台!感谢您的支持!2016我们在努力!
    2016-05-10 17:14: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注册结构工程师

返回版块

105.15 万条内容 · 214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转:一位当代结构工程师对于概念设计的审视

  1.我们结构工程师在设计什么?  也就是民国期间,我们的建筑工程师们建造了一大批杰出的结构工程,中山纪念堂(上部钢结构,下部混凝土结构),包括新中国建国以后的建筑结构,如北京火车站,上海同济大礼堂等等一批当时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境况下,研究土木工程史就知道当时处于前列,欧美的在工程师很惊讶中国的水平。当时西班牙,德国,瑞士,墨西哥等国际友人注意到了中国的结构设计水平。  现在呢,各类软件充斥整个设计院,真伪有限元充斥中国设计院,黑匣子充斥设计院,标准图集充斥设计院。比如一个悬臂梁宽900,梁端部配筋50 根32,稍微有结构概念的设计师就知道,弯矩图端部为0,根据构造配筋足以!计算机根据裂缝控制条件给出的计算结果。预埋板几乎无法安置!比如楼梯配筋,厚度按照标准图,要知道楼梯一般是现浇筑混凝土结构,与结构整体浇筑在一起,K 型支撑作用哪里去了?一位助理结构工程师拍桌子讲PKPM 就没有考虑,全国都没有考虑,你为什么让我考虑呢?我怎么会考虑?! 罢。居然某些大院老总也如此认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