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建筑技术的辉煌与失落

建筑技术的辉煌与失落

发布于:2004-12-14 14:19:14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建筑技术的辉煌与失落
                            林峰
--------------------------------------------------------------------------------

应《建筑技术及设计》的邀请,本人承担了2003年末刊的“每月话题”撰文。为了使自己的“话题”在某网站上引起争论,让网友们批评,本文就大胆地用了这么一个题目,并将自己对“建筑技术”的一孔之见以漫谈的形式写出来。

建筑技术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建筑结构、构造、力学、材料、电器、给排水、暖通、热工、光学、声学、测绘、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模拟、施工、维修、重建、迁移、爆破、生态、环境及可持续性建筑等等。一幢建筑的诞生,是各种建筑技术应用的结果,是建筑师协调各个技术工种一起工作的结果。这里引用奈尔维的一段话来说明建筑师与建筑技术的关系:“建筑师主要的和真正的职责,是把各种不同的因素都表现出来,并且协调各种专业,共同建成现代化的建筑。为了能够进行这种高度创造性的活动,同时又能在各种专业人员的不同要求之间进行必要的调解,建筑师不必对一切细节都具有专门的知识,但他对建筑工业的每一部门都应该具有清晰的一般概念,这正如同一个优秀的交响乐队指挥一样,他必须懂得每一乐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一、关于结构技术
建筑技术中最重要的是建筑结构技术,建筑如果没有结构就如同人体没有骨架(再漂亮的人体如果没有骨架的支撑,其形象是难以想象的)。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缓慢而坚实,人类从利用天然的洞穴、树枝开始搭建建筑(避护体),到学会石块的砌筑、砖块的烧制,就经过了上万年的漫长历史。至今仍存在的著名遗迹有古埃及的金字塔(图1)、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图2)、中国的长城。这些古建筑充分表明人类建筑结构技术的曾经辉煌,辉煌得后人不断地顶礼膜拜、不断地效仿(图3),在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技术日臻完善的今天,不知这种效仿是技术的倒退还是创造力的枯竭。

全部回复(1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ningmengqingse
    五、关于建筑教育
    从“巴黎美术学院”到“包豪斯”,建筑教育跨过整整100年。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创了“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高潮,其教育思想对世界的影响,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包豪斯广泛采用工作室体制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动手的制作过程,完全改变以往那种只绘画,不动手制作的陈旧教育方式;同时,包豪斯还开始建立与企业界、工业界的联系,使学生能够体验工业生产与设计的关联,开创了现代设计与工业生产密切联系的第一章。”

    中国自东北大学和中央大学建立建筑系,开创了自己的建筑教育,几十年来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建筑师,他们为中国的建筑工程和建筑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今,全国各省市基本都设置有建筑学专业,这个古老的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发展着。

    建筑学是一门工程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高等院校的建筑学专业也开设了很多的建筑技术及其工程实践方面的课程,应该说我们的建筑学整个教育体系基本是完整的。但全国的建筑技术教育会议却常常讨论这样一个主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建筑技术的兴趣── 一个悲哀的主题。高校的建筑技术类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是由来已久的,不仅学生不重视,有些教师也不重视,这问题的严重性直接关系到我们培养什么样的执业建筑师的教育目标。原因在哪?有人说这是儒家“重道轻器”思想对建筑教育的影响;有人说是整个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诱惑;有人说是建筑界老前辈沿袭“重艺轻技”的“鲍扎(或布扎)”教育体系的后果;也有人说是僵化的中学教育带进大学的恶果;更有人说我们需要补课,补西方“现代主义”教育思想的课;说得热闹,做得少,建筑技术教育仍然缺乏生气。

    现在建筑学不少学生往往喜欢自我认同为“艺术家”,喜欢做方案,喜欢做表现,喜欢谈艺术,喜欢谈哲学;就是不喜欢结构、构造、材料、施工、概预算、水暖电;崇拜大师,不屑于工匠;热衷大手笔的构思,不耐烦琐碎的施工图;等等。由此导致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得我们建筑学的同学在校苦练电脑作图技术,有的同学不到毕业就开始在建筑市场上“执业”了。

    六、关于建筑设计
    我国建筑师的地位正在不断得到提升,建筑师的行为价值也逐步为大众所认可,建筑师的执业资格已受到法律的保护。全国每年上亿平方米的建设量,给我们建筑师提供了世界上最大的表演平台。世界各地的建筑师进入中国的建筑设计市场(据统计,全世界最大的200家设计公司,其中140家在中国有业务),给我们建筑师提供了难得的竞争与学习的机会。我们建筑师设计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得多的优秀建筑,使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现代化。这必须归功于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带给我们建筑师的好处。

    大量的建筑同时也带来大量的问题,问题的原因是多因素的,这里单谈谈建筑技术的问题。首先是方案设计阶段不重视技术,现在很多的建筑方案设计常常成了“表现图设计”,建筑设计竞赛常常成了电脑表现图的竞赛,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投入到表现图的制作中。在方案评审中,最常见的是各设计单位漂亮的图板、精致的文本、电脑制作的模型及动画演示(有点像艺术展),看不到或较少看到技术设计方案。由此而造成的后果常常是建成的建筑与方案相去甚远,有的甚至不能实现;有时为了实现方案建筑而增加大量的额外投资,或增加多余的构件;不少建筑是好看不好用,能远看不能细看。再好的设计方案如果没有技术的支撑如何能成为精品?

    有人说:“我们国内的建筑师用境外建筑师五分之一的时间,完成他们五倍的工程量,拿他们十分之一的设计费”,结论的准确性暂且不论,但实际状况确实如此。各个设计院为了完成产值,只有拼命地画图,根本没有时间去研究、探讨、试验新技术和新材料,将建筑的细部做精,将建筑的各功能技术考虑周全。我们的设计主创人员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建设工地(据说西方国家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与建造的过程中,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工地现场。他们特别重视建筑细部的设计和实施),外地工程更是常常委托当地设计人员代理现场指导。原创人员不去现场,可以想象最终的成品是什么样。

    社会评价建筑的优劣往往是对建筑师的评价,而评价又往往局限在建筑的形象,所以建筑师会在形象设计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技术问题完全交给各工种的工程师。但问题是一个建筑师一点都不懂技术,如何对设计负责,如何协调各工种的配合?不少建筑师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往往在方案向施工图深入的过程中,被技术工程师们牵着鼻子走,最后走到一个自己都不愿看到的设计成果。殊不知现代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对建筑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技术的投资也越来越大,技术已逐步成为评判一个建筑优劣的主要标准。

    中国的建筑师最善于学习。这十几年的对外开放、引进,使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我们的设计水平长进非常之快(单从表现图有时很难区别境内外建筑师作品)。我们能很快地学会国外的“风格”、“派”
    2004-12-14 14:18:14

    回复 举报
    赞同0
  • ningmengqingse
    图十一
    2004-12-14 14:17:1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3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话语权,建筑师的份量有多重?(转贴:新闻)

   话语权,建筑师的份量有多重?近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第六届住交会上,有多个论坛在同时举行,但是中国建筑规划论坛无疑是人气最旺的一个。论坛嘉宾中,有建筑大师胡绍学、赵冠谦、蔡镇钰、陈世民以及著名房产商张宝全、卢铿、梁伯彤等。对于“设计?中国??反复争夺的建筑话语权”的主题讨论,几位建筑大师的话语振聋发聩。在建筑界,中国建筑师的话语权与语境问题引起了在场与会者的共鸣。当今建筑界中国建筑师有话语权吗?现场与会者中大多为年轻的建筑师,连过道也站满了人。他们对于建筑大家与著名开发商的对话很是兴奋,同时也为没有洋建筑师参与而略感遗憾。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