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帝都浮图 北京妙应寺

帝都浮图 北京妙应寺

发布于:2007-11-04 13:51:04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妙应寺位于北京市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寺内有一座高大、雄伟的藏式喇嘛塔,因塔身通体皆白,所以人们都习惯地称它为“白塔”,而将塔下的寺庙称为“妙应寺”或“白塔寺”。

白塔寺有塔已史传很久,并曾几经变迁。远在一千多年前的辽代,这一带曾是辽南京城的北郊。辽道宗寿昌二年(1096年),这里就曾建过一座供奉佛舍利的塔,塔身内藏有释迦牟尼佛舍利、戒珠、香泥小塔、离垢净光陀罗尼经。到了元代,这一带成为当时新建的元大都内城。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八年(1217年)敕令在辽塔的遗址上动工建造“大圣寿万安寺”及这座喇嘛塔,并迎释迦佛舍利藏于塔中。塔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建成,寺于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年建成。白塔经八年精心修建而竣工后,忽必烈十分满意,命以塔为中心,向四方各射一箭,以箭落处划出界址并修建一座面积约16万平方米的大寺院,因祝祷皇帝生辰而取名为“大圣寿万安寺”(又名“白塔寺”)。

元朝是一个统一的,领土空前辽阔的多民族封建帝国。元世祖忽必烈最推崇的是喇嘛教(藏传佛教)。13世纪20年代末,成吉思汗的第一代继承者就开始与西藏地方首领接触,60年代及70年代初,随着元朝江山大一统的完成,忽必烈与八思巴一代的结合更趋紧密。在政治上,西藏正式成为隶属元朝的一个行省,并开始确立其“政教合一”的新政体;在宗教上,定喇嘛教为元朝国教,向蒙汉地区传播,封该教首领为“国师”,委以统管全国释教及西藏政事的权力;在文化上,特命第一代“国师”八思巴创制元朝官方统一使用的蒙古新字(即八思巴文字)。白塔寺这座巨型藏式佛塔的创建,就是上述种种关系在建筑上的集中表现。

佛塔是随着佛教的传人而出现的。在近2000年的沿革和发展中,各个佛塔的建造都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元朝皇室特别尊崇藏传佛教,因此,元代佛塔较多的采取了藏式喇嘛教形制,这个时期建造的佛塔,一般都简称为喇嘛塔。喇嘛塔与古印度的“堵坡”(即印度塔)较接近。为达到弘扬喇嘛教的目的,佛塔常建于坡峰高台、关口要隘、渡口要津或都市大道上。喇嘛塔塔身只有单层,所以往往抬高塔基,增高塔刹来增加塔的高度。塔身呈几何状覆钵体,显得雄伟丰硕。塔刹长颈,也不同于汉传佛教塔刹宝瓶状。喇嘛塔所用材料多数为石块,且表面涂灰刷浆,通体皆白,人称为白塔。而塔刹圆盘多用铜铸,因此在红日蓝天下,光彩耀目。

大圣寿万安寺香火鼎盛近百年,它是元皇室在京城进行佛事活动的中心。朝廷规定每年各重大节日所举行的盛大朝仪,“前期三日,在大圣寿万安寺习仪”。当忽必烈于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去世后,皇室为他在白塔西侧修建了神御殿(又称影堂),里面安放他的遗像画帧,每月派大臣前往祭奠,直至元朝灭亡。元贞元年(1295年),铁木耳皇帝到大圣寿万安寺参加“国忌日”佛事,饭僧达七万之众。元末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一场特大雷火焚毁了大圣寿万安寺的所有殿堂,唯一幸免的白塔是元大都城兴衰的历史见证

1194155477326.jpg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bfy-ljb
    bfy-ljb 沙发



    雄伟
    2008-11-29 14:39:29

    回复 举报
    赞同0
  • kohq8808
    kohq8808 板凳
    需要~~~~~ CAD
    2008-11-22 10:16: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华夏第一 洛阳白马寺

当我们来到洛阳市东十二公里处的白马寺前,首先看到的是两匹宋雕石马。这两匹青石圆雕马,通高1.80米,身长2.20米,头颈下垂,双目下视,形象温驯,负重沉着,是宋代石雕艺术的珍品。这两匹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之物,因与“白马驮经东来”的历史典故吻合,1938年被白马寺住持浩德法师移置院前,成为白马寺的象征。白马寺是中国佛教创建的第一座寺院,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它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二年(公元68年)。相传汉明帝夜里梦见高大、金色的佛后,就派蔡巾音等使臣到西方拜佛求经,使臣们从大月氏请来了天竺(古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公元67年,两高僧在东汉使者的陪同下,用白马驮载着佛经、佛像来到洛阳,受到汉明帝的重礼厚待。第二年,汉明帝敕令修造了中国第一座僧院,为纪念白马长途跋涉、驮经东来之功劳,命名为白马寺。白马寺北依邙山,南望洛水,被誉为我国寺庙的“祖庭”,东方佛教的发源地,即“东土释源”。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