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站务休闲 \ 闲聊茶吧 \ 苏州随笔(转贴)

苏州随笔(转贴)

发布于:2004-12-14 13:23:14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苏州随笔


  喜欢去一个地方,是因为那里有自己的一个期待,一份未了的心愿亦或是一分牵挂。在苏州待了四年,那里的美已深藏在心里,闭上眼睛都能在古城里漫游。出差到了苏州,又碰上了梅雨季节,看到路边小贩叫卖着个大乌黑的杨梅,想着,回来了,回来了。
  都说雨中的苏州最美,我总觉得最美的莫过于心中期待的在不经意间成为现实,自己又正好不经意间撞见。希望这两者我都能如愿。在大学学了一个和艺术占点边的专业,曾经轻狂的以为美可以无休止的占有。现在倒好,做了一份和这毫无关系的工作,于是乎轻狂没了,世故却越来越多,不知道是该惋惜还是该庆幸自己走上了成熟。上学时酷爱走苏州的老巷子,山塘街,桃花坞,平江路,都有着自己的牵挂,牵挂那份美,那份平和。这些地方是旅游者所不曾知晓的,所以至今还保留着原来的风貌,没什么商业气。忽然想起在大学里看的那本书《情爱画廊》,苏州的女人真有那么美吗?为了证实这一点,还疯狂地穿街走巷找美女去,想来也好笑。为什么浮躁悸动的爱情总是会发生在平静的氛围里?不懂,也不想懂。
  苏州对外开放的大小园林几乎都跑遍了,最喜欢的还是西园。西园是寺庙园林,和其他的园林氛围是截然不同的,布局也不一样。东半部分是传统的宗教建筑群,严格按照中轴线的布局一进一进的院落布置,西边就是一个大花园,很经典的城市园林的风貌。喜欢西园不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布局,仅仅是因为曾经在这里找到过心灵的宁静。大二的时候有一次逃课,来到西园边上,临河看着它的大牌坊,不知怎么就想进去看看。穿过了游梭的香客,径直到了游客免进的后禅房,绕过去,看见一个老和尚在诵经,悄悄的走过去,坐在侧边的门槛上,听着时高时低的梵音,心灵的烦躁慢慢的溜走了。就这样度过了一个下午,什么也没想,什么也不做,呆呆的。老和尚也不赶我,或许在他眼里我只是一个幻像,有或无都是空吧。这一次怕是没有机会去了,等以后吧。
  漫步在喧闹的人民路上,观前街,乐桥,古旧书店,乌鹊桥,文庙,沧浪亭,一路走来,熟悉的场景伴着昔日的感触漫了上来。不知道自己是在寻找还是想挽回些什么,就这么走走吧。曾经在做专业调查的时候在10号街坊(平江路一带)遇到过一位老者,很有风雅,于是坐下闲聊。谈话中得知他竟然还是解放前国民党驻印度的大使,喝着绿茶,看着天井中的假山,老树,听他讲着在印度时的趣闻。狭仄的小屋,清逸的谈吐,曾经的风华,苍老的面容,总觉得这才是苏州人的本质:谦逊下的自负,固守之后的知不足。2500多年的历史足以使这里的人民拥有这些资本。千年的时光让人有时间把任何一件小事都咂摸的透彻,苏州人的智慧大概就缘于此吧。
  在苏州的日子里自己的灵魂是释放的,因为总能在细微处找到美,找到愉悦。穿过人民路的喧嚣,走进十全街,两侧高高的梧桐遮蔽了外面的光线和雨水,整条街就这样荫荫郁郁,分外的安静。时不时传来的苏州评弹和吴语小调总让人有回到从前的感觉,尽管两旁的建筑物上也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箱广告,提醒着你这里还是现代生活。随便找了一家茶馆,点了一杯碧螺春,坐下。这家茶馆在布局上还有些特别,沿街的一侧只有窄窄的一条,放着些情侣椅,再里面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天井,散落着六张四人座的木桌子。吧台在正对着天井的另一侧,坐着两个浅浅笑着的农家女打扮的女子,整个茶馆回荡着悠悠的古筝曲,细细一听竟然是《春江花月夜》。环顾西周,发现只有我一个人,我捧着茶杯,看着天井里滴滴嗒嗒的雨水冲洗着阔叶的芭蕉,想起一句诗“留得残荷听雨声”,眼前的虽不是荷叶,但意境也算是相似吧。
  忽然很想和这两个女招待讲讲话,就招招手。一个脸园园的走过来,我说能不能换一首曲子,她问想听什么。我说你们会不会唱苏州评弹。她回头看了另一个一眼,同时哄笑起来,说,先生你是北方人吧,不是每个苏州人都会唱评弹的,这是很专业的。你要听的话我去找找有没有这张碟,好伐?我说,要不你们俩随便唱一首吧,我喜欢听你们唱歌的,一定很好听。经过一番滑舌之后,那个园脸的女孩终于答应了,就唱了一段茉莉花。在这个静怡的雨天,一个陌生的女孩为你唱了一首歌,自己潜在的虚荣得到了满足。走在路上还在想,我这个地道的南方人怎么总被人当成北方人?虽然在京城工作,也才一年时间,不至于同化这么快吧?这么想着慢慢走到了南园宾馆,我忽然想沿河走走。于是穿过桥,走到河的另一侧,顺着紫藤架走进了小巷子。
  微滑的青石,细细的木香味,布满青苔的石狮子,斑驳的白粉墙,缠绕在一起就是典型的苏州老巷子了。一路走,总觉得自己好像还在期待着什么出现,这么漫无目的的行走到哪里会是停驻的地方?找回自己原来的心情了吗?其实自己心里清楚这本就是不可能的,过去的不会再重现,年少的轻狂也好,缠绵的感情也好,走了就走了,即使走老路得来的也是新的感受。这么想着已经走到了凤凰桥,上了坡,到了热闹的街。看看表到5:00了,肚子开始革命了

全部回复(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ieweux3
    ieweux3 沙发
    去年有幸去了趟苏州,一天而已,走马观花式的转了一圈,发现那些大园子比戏园子还热闹,跟想象中的气氛差太远了,本想照几副好照片,都没有机会的,发现一处美景正要行动,一群人在导游的带领下,打打闹闹,推推嚷嚷着就过来了,好好的一副景致,挤满了排队留影的,(中国人旅游就这点追求,留了影完事,说明自己来过这里,真正欣赏景致的,没几个)这样子搞了几会,拍照的激情渐渐消退了,怕被挤坏,几个大园子粗略的走了下就赶快出来了,外边还好,在有些没名的地方找到了想象中苏州的感觉,也算是不枉此行了
    2006-06-13 13:53:1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hi2210
    hi2210 板凳
    这么好的文章怎么沉下去了?
    2006-06-12 14:50:1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

114.53 万条内容 · 1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日本园林艺术

日本园林艺术  六世纪,中国园林随佛教传入日本,因而日本园林的早期构造多模仿中国园林的局部,如“曲水流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布局上,日本也进行了模仿,如“一池三山”成为日本园林觉的构图方式。日本园林早期在借鉴中国园林的同时,往往抓住某个方面而倾力以注,或广袤,或幽邃,或开朗,或深沉,一经选择便臻于极致。  日本在模仿中国园林的同时,结合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不断进行创新。在前期,由于日本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人中多而资源匮乏,所以日本注意引入先进的技术与思想,日本园林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园林规模逐渐简洁、凝缩,园中水面越来越小,而一向被日本人所尊奉的石则被更多地运用到园中,甚至成为寺园内具有象征意义的主景,这也就是“枯山水”产生的渊源。接下来日本 园林逐渐向纯净细致的方向发展,修剪整形的黄杨、杜鹃,自然天成的石块,耙出纹理的砂石等,都是在追求精神上“净、空、无”的终极状态。特别是后期的“枯山水”竭尽其简洁,竭尽其纯净,无树无花,只用几尊石组,一地白砂,凝缠成一方净土。另一种创新的庭园形式--茶室庭园,则显示出极精致、极正式的氛围。茶庭布置讲究,每块步石的设置都有特定用意(如主人石、客人石、刀挂石等),每株植物的选择都很认真,室外家具均为一件件精美的石制艺术品(如石灯笼、石水钵等),这种园林风格体现了日本贵族对完美形式的追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