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九边银佛:呼和浩特大召寺

九边银佛:呼和浩特大召寺

发布于:2007-11-04 13:12:04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大召蒙古俗语为“伊克昭”,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後改为“无量寺”。已有四百馀年历史,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寺院。





1194153120995.jpg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jb-1964-04
    ljb-1964-04 沙发
    清朝的呼和浩特札萨克达喇嘛印务处开设在大召。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任命内齐托因为呼和浩特八大寺掌印喇嘛,并将大召印玺交付给他。内齐托因二世呈请康熙帝,动用自己的庙仓财产修葺大召。当时因大召年久失修,琉璃瓦俱已破损不堪。蒙文《内齐托因二世传》记载:“当时修葺所用琉璃瓦价格昂贵,每块按三钱计算,计用白银五千两。”竣工後,清廷用黄金铸造“皇帝万岁”牌位,交给大召供奉,今天这一金牌仍在大召。这次修建後,大召的主要建筑物再没有发生多大变化。

    清朝大召寺的法定喇嘛为80人,由清政府发给身份证或优待证(即“度牒”)。可是到了乾隆、嘉庆两朝,由于对佛教的大力提倡,大召的喇嘛人数和蒙古地区其他寺庙一样,远远超编。据嘉庆二十四年(1816年)呼和浩特喇嘛印务处的蒙文档案记载,当时的大召共有喇嘛187人,与清初的定编超出了107人。
    1602—1607年间,蒙古右翼诸部的佛经翻译家们,在此庙将佛教名著《甘珠尔》最先翻译成蒙古文。大召的建筑为藏汉结合式,总面积约三万平方米。分东、中、西三路,中间一路为主体建筑,山门位于南边,上悬“九边第一泉”匾额。相传康熙皇帝路经此地,人马皆渴,他的马能识别地下水源,由马引路,找到了八眼泉井,水质清甜。大殿为木结构,与银佛均为明朝遗物。另有山门、过殿、东西配殿及九间楼等建筑。大殿内耸立着三尊高大的佛菩萨铸像,殿壁上有描写康熙私访明月楼的巨幅绘画。後面是达赖四世、土默特部蒙古人云丹嘉措和达赖五世的塑像,明清两佛像,木雕二龙戏珠,108部《甘珠尔经》,以及铜铸镀金的各种法器、乐器等等。经堂门前阶下,有明天启七年(1627年)铸造的一对空心铁狮,昂首扬威,工艺水平高超。庭院中有一只清朝铸造的铁香炉,上刻蒙古工匠的姓名。

    2007-11-04 13:12: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jb-1964-04
    ljb-1964-04 板凳
    崇祯五年(1632年),後金汗皇太极追击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到达呼和浩特,後金统治者为了安定蒙古人心,宣布:“归化城格根汗庙(即大召)理宜虔奉,毋许拆毁;如有擅敢拆毁,并擅取器物者,我兵即已经此,岂有不再至之理?察出,决不轻贷”(《清太宗实录》卷十二)。于是呼和浩特的喇嘛们投降了後金。1640年,皇太极命令重修和扩建大召,完工後,皇太极赐给满、蒙、汉三种文字的寺额,汉名“弘慈寺”改为“无量寺”。这是今天的大召汉名“无量寺”的起源。清顺治九年(1652年),西藏达赖五世路过呼和浩特,驻锡于大召,至今大召内还供有达赖五世的铜像。

    2007-11-04 13:12: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3 万条内容 · 15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华美的青海吾屯下寺

吾屯下寺,亦称「森格央下寺」,藏语称「格丹彭措曲林」,意为「具善圆满去洲」;位于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东七公里的吾屯下庄东侧,与吾屯上寺和年都乎乡的年都乎寺、尕沙日寺、郭麻日寺,保安舶的卧科寺等并称为「隆务四寨子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