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国古建筑中得到的启示
(陈志华 《外国古建筑二十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2年1月)
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都是好东西,国内、国外,都不例外。
做为实体的建筑,越古老越能看出古人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外国古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单体的体量较大。从结构上看,是充分利用了砌体及混凝土的力学特点,营造出了大跨度的穹顶,形成了大尺度的空间,特别是教堂一类的建筑更是如此。这是我近读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先生所著的《外国古建筑二十讲》得到的第一感受。
像我这种没有出过国门的、在国内建筑行业谋生的人,只是零星地从图片中看到外国的古建筑,对他们是十分的陌生。有了这样一本书,总算可以系统地了解一下外国的古建筑了。
原以为从精致上讲,非中国的古建筑莫属。读完这本书,这个概念算是打破了,他们的精美之处亦令人赞叹不已。特别在营造宏大气氛上,外国的古建筑是有独到之处的,按流行语说话,很是高大上。
当今的国内,特别于房地产行业,模仿外国建筑成风,尤其是所谓的欧陆风格简直就是风靡全国。公共建筑当中,这一类的模仿也是很多。国外的设计师们,为了迎合国人的欣赏需求的同时,亦或者在有意无意地向我们播种他们的本土建筑文化的种子。采用外国古建筑的元素,为中国做新建筑的设计,总是能得到资方的认同,国内的设计机构也纷纷效仿。当然,这不能完全责怪我们的国内同行们,毕竟市场决定了偏好。
不过,我认为在营造国外建筑样式的同时,是不是也要考虑一下它的文化内涵。
比如,笔者曾经服务过的投资商要建一座酒店,方案设计采用的就是意大利的一家设计机构。这是一座奢华型的温泉酒店,拟建于一座山脚下,方、直、圆、斜的各种线条元素都用上了,烘托出来的圆形主建筑,我左看右看,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那就是古罗马的大角斗场。
罗马角斗场,从建筑本身上来讲,他无疑是雄伟的,能给人震撼的效果。但一联想到他的前世,那种罪恶的、没有人性的以观看杀人游戏为乐的场景,我不竞倒起胃口来。我想,凡是了解角斗场历史的人,都有这种感受吧。
以我个人的理解出来的喻意,是左右不了私人投资商的喜好与认同,好在我很快就离开了这家公司(离开,与我对这栋建筑设计的不认同没有必然关系)。不然的话,在那里经手把这栋建筑物兴建起来,我一定会一面建造,一面打心里不舒服的。
我不反对中国人模仿外国优秀的古建筑,但透过建筑传递过来的文化信息,却被我们大多数人忽视了。这样讲,似乎我有些上纲上线了,不过相信还是有人与我同感。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都是好东西。他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欣赏他、研究他、从中得到启示,技术的、历史的、文化的。对古建筑的传承,我们需要的是汲取他们的优良与精华,国内如是,国外想必也是如此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是一篇读书笔记,首发于
海起一段微信公众号,拿出来在这里分享,或许坛子里会有同行们对这个话题持有不同看法,
欢迎讨论!
全部回复(2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