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平浪静02 于 2015-12-16 10:06 编辑
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你了解多少
作者:佚名
本文对系统接地及其安全技术的原理,进行一些分析,以飨网友。如有不当,请广大网友拍砖、指正。
第一,关于系统:
由于电压等级为1000V及以下的低压,是直接进入老百姓生产、生活的用电。低压用电的安全直接关乎到老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在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基础上派生了, TN-C, TN-S, TN-C-S, TT, IT 系统。所以,系统仅仅局限于1000V及以下低压,以上五种类型。它不包括其他电力系统。比如,高压系统也有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或者不接地问题。它们的作用和方法各有不同,它们也不属于上述五个系统。所以,不能用本文的系统接地给予解释。
第二,系统接地作用:
我们这个低压,绝大多数是从10/0.4 kV,35/0.4 kV配电变压器,转换而来。我们一直以来,保持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就近直接接地的设计施工方法。但是,很少人关注它为什么要就近直接接地。近来,由于有些专家和学者的掺和,这个问题开始变得日渐模糊起来。甚至国家标准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4.1.3说明,明确表示;“由接地装置引出的干线,以最近距离直接与变压器中性点(N端子)可靠连接,以确保低压供电系统可靠、安全地运行。”也受到质疑。
其实,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的接地,也就是系统接地。是一种高低压之间的隔离防护措施。因为,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共同套在同一个铁芯柱上,虽然我们已经考虑了绝缘强度。但是由于变压器运行条件和维护条件的限制,还是存在高压进入低压绕组的风险。而且,变压器高低压套管距离又相对接近,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机会较多,高压线路跨越低压线路也较为平繁。所以,必然存在高压线路坠落在低压线路上风险。所有这些都是高压可能进入低压的隐患。
下面是一张高压进入低压故障电流的示意图。(见图一)
当高压A相与低压系统发生搭接故障,接地电流(Id)就可以通过配电变压器低压绕组→中性点接地(系统接地)→大地→高压分布电容→返回到电源。
在图一的基础上,整理得到故障电压分配示意图(见图二),Eo为高压侧等效电动势10kV。(Zc)是高压系统分布电容等效成阻抗,大约为500~1000Ω。(Zr)是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绕组等效成阻抗。由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不会产生电源短路问题,所以A相高压绕组电压基本正常。当接地电流(Id)流过低压绕组时,同样产生一个反作用电流。此时的低压绕组阻抗,应该按照短路阻抗计算,Zr<5Ω 。(Rj)是低压系统对地绝缘电阻,一般Rj≥0.5MΩ。按照上述电压分配图,根据电压分配公式,得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系统接地)时,低压系统绝缘电组(Rj)两端电压;Uj=Eo Zr/(Zc-Zr)<112V 。低于低压系统额定电压,不对低压系统绝缘构成威胁。如果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没有采用系统接地,(Zr)回路被断开,大部分电压将降落在低压系统绝缘电阻(Rj)的两端,大约为9.8kV。这时低压系统对地绝缘不能承受高电压,造成绝缘击穿,放电事故。这样的放电可能是一个点,也可能是一大片,无法事先预见。如果是在人口密集的综合商贸场所,如果是在易燃易爆大型危化品仓储企业,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三,高压对低压的影响:
配电系统高压侧为什么需要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有些人认为是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其实不然。当配电系统发生故障,哪怕是单相接地故障。如果我们能够迅速准确地切断故障,一定是不会拖延的。从上面分析来看,因为高压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大大地增加了高压侧对地阻抗,保证了高压进入低压时,大部分电压降落在对地分布电容两端,很好地减少了对低压系统的威胁。中性点采用不接地方式,阻断了谐波向系统扩散的路径,提高了供电质量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由于现在10kV配电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城市采用电缆输电越来越普遍。系统分布电容越来越大,系统对地容抗就越来越小。首先,从上面分析来看,(Zc)的减小,使得变压器低压绕组内阻抗(Zr)的两端电压升高,威胁着低压系统的安全。其次,单相接地电流的增加,很有可能电弧不能自行熄灭。长时间的电弧放电使得系统发生震荡过电压,威胁系统安全运行。所以,母线接地变压器应运而生。母线接地变压器给高压系
统单相接地提供一个电流旁路,相对使得高压系统对地阻抗增加。保证了低压系统安全性。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继电保护的采用,开关设备的改进。国外开始采用高压系统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我国也开展20kV系统采用经小电阻接地试验。由于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使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可以直接输出短路电流,使得保护准确、迅速地动作切断故障。也因为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保证了高压单相接地电流回路的阻抗值。使得高压既准确动作,又限制(Zr)两端电压,确保低压系统安全。
不管如何,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就近接地,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当低压线路已经发生击穿放电事故,高压保护再动作,则为时已晚。
第四,保护接地导线:
由于电器设备不断发展,用电水平日益增长。零线(PEN)上的电流不断增加,随之零线(PEN)上的电压降也越来越大,断零机率也不断上升。保护接零已经不能满足对人员和设备保护的需要。专用的保护导线(PE)应运而生。请看(图三);我们可以在零线(PEN)上,分离出来专用保护导线(PE),并进行重复接地。由于(PE)不通过负荷电流,压降减小,断线机率减小,增强了保护接地的可靠性。这就是TN-S系统。我们可以不断地从零线(PEN)中分离出(PE)来,这就是TN-C-S系统。
第五,系统接地点的选择: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系统接地和保护接地的作用。如果认为系统接地是高低压之间的一种隔离防护措施,这个接地应该离变压器越近越好。如果认为系统接地是一种电气外露可导电部分保护接地,可以离变压器远一些,甚至可以在负荷中心接地,更有利于保护效果。
我们认为,系统接地通过零线(PEN)引入配电室后接地,这样对防护措施带来隐患。如果因为零线(PEN)载流而导致接地缺失,将造成失去防护屏障。(PEN)的两点接地,负荷电流可以和大地造成分流而产生杂散电流。但就近接地与引入配电室接地相比较,没有发现杂散电流的增加或减小的证据,也缺乏导致杂散电流增加的理论依据。再说,开关柜下一点接地,是一个相对含糊的概念。有的是几米,有的十几米,甚至可以是几十米。距离长对高低压隔离不利。而且有很大一部分配电变压器后面不具备配电室和开关柜。系统接地与保护接地(PE)是两个不同作用的接地。如果需要合并,应该首先考虑系统接地的安全,这是TN系统的首要条件。
我们对利用建筑物地下构造,如地梁钢筋、钢筋地网,用作接地体,保留意见。客观上,地下钢结构可能通过一些杂散电流,但是主观地使其通过电流是不可取的。这样钢结构表面因为通过杂散电流而加剧氧化。如果通过电流较大,如接地故障电流。可能使钢结构局部发热,影响钢结构强度。也不利于接地体的日常维护。
结束语
由于缺乏对系统接地的全面了解,导致系统接地范围含糊不清。分不清什么是系统接地,什么不属于系统接地。把保护接地与系统接地混为一谈,甚至认为系统接地是工作接地。比如,低压发电机中性点接地也是系统接地。低压发电机如果并网,则高低压之间的隔离措施,应该由升压变压器中性点承担。如果低压发电机单机运行,完全有条件作为IT系统。没有理由采用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分析系统的安全防护,不仅要关注低压系统本身,而且还要从相关的高压侧开始。只有全面地考虑整个系统的相互关联,才能全方位地,可靠地保证系统的安全。
全部回复(5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这个厉害 了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