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艺术家Antony Gormley在香港开启了名为Event Horizon的公共艺术装置展示,将31个人体雕塑安装在香港中西区的街道与楼顶上。在这个超过半数人口居住在城市中的时代,该作品旨在鼓励人们重新审视城市和建筑环境,重新用新的方式看待自己熟悉的场景,重新凝视大地与天空,反思人性。这些装置将持续到2016年的5月18号。
「视界 香港」将会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共艺术项目,项目有赖得到参与大厦的业主支持,而香港政府亦对项目表示欢迎。Event Horizon的构思是源自当年首次公布全球人口中,有录得超过一半人居住在城市。
31个雕塑将会设置在香港中西区的高楼大厦及大街上,面向不同空间,引领大众思考我们所建造的世界与地球本身的关系。
在港岛的中西区,与山和海之间的一片密集矗立的高楼之上,以天际为背景的一个个特立独行的人体雕塑静静伫立,全神贯注思考著人与世界的关系。
这个公共艺术装置希望能引发观众思考人类所建造的世界与地球本身的关系,
其艺术构思源自当年首次公布全球人口中,有录得超过一半人居住在城市,即是说有超过一半的人口与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些雕塑参照我的身体构造製作而成,标志着某个存在于某个特定时间的空间。
这个空间是主观的,可以是我的身体、观众的身体,或是任何人的身体,同时亦代表着一个人体在广阔大地上所佔的空间。这个项目的名字来自宇宙物理学,可引申为可见宇宙的边界。我们的宇宙在不断膨胀,有些物件所散发的光芒永远不能到达我们身处的地方,因此我们永远也无法看见它们。我想透过这个艺术装置提醒人们去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些雕塑眺望著天际与大地所交汇的地平线,而地平线即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终极界限。我们不禁会想:除了目之所及的雕塑以外,还有多少个雕塑在视线范围外静静地见证著这一切?我所看到的是否就是全部?
我希望透过「视界 香港」,鼓励大众抬头观望,以全新的视觉审视熟悉的地方。
在人群香港这样一个高度密集的环境里,更加强了我们所知、所感和所能想象之间的矛盾。我把雕塑放置在大厦的边缘,正是要贴近天际,衬托于光线与空间之中,在行人的的视线范围内交替呈现和消失。这个艺术装置不设任何界限,将城市重新连接至世界。
观众在寻找和发现的过程中(亦或许只有寻找却没有发现),以反思自身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日前,在香港中环,路人抬头就可以看见许多高楼上多了一个个“人影”,有的就站在大厦的边缘,十分惊险。
甚至有市民误以为有人要跳楼而报警求助,最终发现是艺术展,虚惊一场。
事件发生地是香港繁华的中环地带,遍布银行、跨国公司及金融机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记者在现场看到,多座大厦的天台上都站着一个“人”,向下遥望。因为距离遥远,乍一看确实能够让人“大吃一惊”。
据介绍,这是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创作的大型公共艺术装置项目“视界香港”,他在香港大会堂、邮政总局、皇后像广场、爱丁堡广场等31个地点设置了多座人体雕塑。雕塑们多数位于摩天大楼的顶部,也有一些在街道地面上。这些雕塑们面向不同的方向,注视著川流不息、络绎不绝的人流车流。
A:
每个人的立场位置都不同,(雕塑)可以表达出来,我觉得这个艺术表达的意思是这样。不清楚的人或者不了解的人,都觉得有些恐怖。
B:
看见都挺突出的,这个近一点,你看到他不是人就没关系;我见到有一个比较远的建筑,望过去就真的很像一个人站在上面。
该艺术项目从2007年在伦敦举行以来一直享誉国际,並逐渐延伸至世界各大城市包括荷兰鹿特丹、美国纽约、巴西圣保罗及里约热内卢等。2015年11月中在香港举行,並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共艺术项目。你觉得这样的艺术项目有意思吗?你是如何欣赏的?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4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每日一例】荷兰Biesbosch 博物馆岛 / Studio Marco Vermeulen本帖最后由 潇潇暮雨 于 2015-12-3 10:18 编辑 更多精彩内容》》》》》【每日一例】德国厄赫林根儿童爱畜动物园(Öhringen Petting Zoo)【每日一例】都市里的变形金刚 / "REOPEN"的盒子【每日一例】加纳One Airport Square项目 / 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每日一例】挪威拉尔维克Mesterfjellet1-10年级学校及家庭中心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8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