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5-09-25 16:46:25
来自:施工技术/市政工程施工
[复制转发]
1、农村供水工程基本情况
1.1工程现状
根据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数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省文山州共计建成农村供水工程145975处,按供水方式分为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两种。集中式供水工程共有6828处,供水人口189.5834万人,其中,设计供水规模200m3/d及以上或2000人及以上的工程95处,供水人口38.0878万人;设计供水规模大于等于20m3/d且小于200m3/d的工程2523处,供水人口98.5311万人;设计供水规模小于20m3/d且设计供水人口小于200人的工程4210处,供水人口52.9645万人。分散式供水工程共有139147处,供水人口81.8720万人。以上工程农村供水总人口271.4554万人。
1.2数据剖析
根据以上水利普查数据不难看出,目前,文山州已解决的农村供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329.3635万人的82.4%,成效明显,但从农村供水工程类型和结构上看,集中式供水工程仅占4.7%,解决饮水问题人数却占69.8%,分散供水工程占95.3%,解决饮水问题人数仅占30.2%,说明现有农村饮水工程中集中式供水工程发挥的作用最大,产生的效益最明显,试想,如果具备条件,能建设连片集中、上规模的大型供水工程供水,其供水保证率高,水质好,效益高,运行维护容易,能保证供水工程持续发挥效益,从而达到真正解决农村群众饮水这一根本性问题;而分散式供水工程一般属于集雨水窖等小微型工程,所占比重大,但效益低,且水质不达标,用水不方便,分散,损坏后难于维护,形成建设-运行-建设的恶性循环怪圈,怎么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饮水问题,因为,分散式供水工程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方式,只能临时性的解决“缺水”问题,而不能根本性解决“饮水”问题。
2、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群众对饮水问题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原来已建的一些供水工程老化失修较为严重,达不到国家供水标准要求,已经和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失调。经过对多年工程建设总结和实际调查,目前的农村供水工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其原因分析如下:
(1)原已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的村寨再次出现新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主要原因:文山州大多数饮水不安全的村寨多为老、少、边、穷地区,点多、面广、建设和管理难度大,多年运行后管道、水池等老化、破损严重,村寨又无资金维修,造成供水保证率不达标;2009年以来文山州遭遇百年不遇持续干旱,地表水水位下降,泉眼干涸,河道断流,导致原有水源减少,甚至干枯,造成水源保证率不达标;近年来,工业、农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污水排放,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加之水源点附近生态破坏严重,水体受到污染,造成水质不达标。
(2)大量农村供水工程未配套净化、消毒等水处理设施,水质合格率较低。主要原因:由于国家补助标准较低,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在群众大量投工投劳并自筹资金建好主体工程后,也无法全面配套过滤、净化、消毒等水处理设施,造成饮水水质得不到保证,影响饮水安全,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质合格率低。
(3)多数集中式农村供水工程都是单村单件工程,供水规模小,覆盖范围窄,受益人口少,工程单位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主要原因:由于大部分农村供水工程受各种条件限制,只能是单村单件工程,供水规模小,单村供水工程受益范围窄,而每件工程的单位投资大,特别是提水工程,工程建设标准相对较低,设备性能差,供水质量不能保证,加之提水的供水成本较高,水价低,水费难于收取,用水户又少,工程运行成本很高,形成单件工程投入大,受益小,成本大,难运行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4)工程老化和损毁严重,运行管理困难。主要原因:大部分农村供水工程都在边远的贫困山区,工程供水成本较高,而农民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很低,加之部分农户还是原有的观念和思想,认为供水是一种福利,可以不花钱或者少花钱,从而造成了工程建成后收费困难和水费收缴率低,难以满足工程运行管理需要,若出现损坏,难以维护,从而造成农村供水工程由新建—正常运行(短期内)—维护—不能维修—损毁的恶性循环。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