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劳伦斯洛克菲勒(LSR)保护区的景观设计展示图

劳伦斯洛克菲勒(LSR)保护区的景观设计展示图

发布于:2015-09-23 11:29:23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20140930042103363.jpg
项目概述

劳伦斯·洛克菲勒保护区规划项目强调在自然景观中植入合理科学的环境管理手段,进而有效实现土地保护与公共设施建设之间的平衡。精心设计的入口景致,系统规划的步道网络,加之外观素雅的客服中心,赋予游客别样静谧的视觉体验。在充足的阳光、各色精选绿植,以及极具变革性的区域布局簇拥中,焕然一新的自然保护区环境呈现于大提顿国家公园周边。在所有美国国家公园中,该项目首个达到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铂金认证标准,是馈赠于美国公众的一份环境厚礼。

项目描述

项目背景:历史性景观

劳伦斯·洛克菲勒(LSR)耗尽其毕生的精力,与许多知名的环境保护人士共同发起、组织并管理着一系列环保项目,以此确保公众在环境中的最终受益。他将对自然界的保护视作个人一生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在2001年,当洛克菲勒决定将划入大提顿国家公园内范畴的1106英亩(约448公顷)私有土地全部捐献国家时,他坚持自己亲自参与这一区域的设计与规划,以此表达他的一贯信念:一个人对于自然界的认知与体验会不断转变,因而需要提高每个人的环境意识,让他们真正理解环境管理及个人环保责任的重大意义。劳伦斯·洛克菲勒保护区项目于2007年竣工并移交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进行管理,此外,保护区还获得一笔额外的捐款,用以养护及维修相关费用。

劳伦斯·洛克菲勒保护区既为公众提供了理想的游憩场所,也为一些稀缺的动植物资源营造了一处良好的生境,同时它还为环境管理树立了典范,其规划设计富有远见。该项目的设计理念最值得称道之处在于:通过对项目场地整体的翻新与改造,将有效扭转今后几代人的生存环境。项目改造范围包括:对35间旧时的小屋以及不必要的道路和相关基础设施的改造和迁移。经过精心合理的布局及改造,这些地块上新建起了一系列的漫步小径,重新建立起野生动植物自然生境系统,并在项目场地的北面将保护区客服中心与菲尔普斯湖进行有效连接。

设计价值:尊重与分享自然土地遗产

大提顿国家公园每年可吸引约300万游客前来观光,其中各自然风景区的游客量最高,然而这些景区或地势峻峭或水流湍急,存在着相当的安全隐患。项目规划伊始,客户方便要求设计师们打破常规国家公园的道路规划,为游客们构建相对便利且安全系数较高的景区道路系统。景观设计师对此要求做出回应表示:通过移除现有并不合理的人工景观设施,还原景区的自然环境与地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系列粗实牢固而具人性化的相应基础设施。停车场及游客到达区与客服中心分离开去,避免原先环形围栏的干扰。客服中心则设置于原低矮平房所在的一处艾草草甸区内。所有人工建成的构筑物都与自然地貌景区和植被区保持着一定的物理距离,并在其间设置一系列协调性人性化步道系统连接彼此。

劳伦斯·洛克菲勒保护区的设计,通过对所有额外添加的不必要人工元素的有效移除,获取了园区自然环境中最为精髓的部分,相较原先场地,此番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仅0.25英里(约402米)的保护区中心景观区入口通道设置使得游客可以从漫长的入口步行中解脱出来,即刻便能让自己沉浸于大片的自然美景之中。在保护区内,可望见远处的大提顿国家公园主园区,但它只是作为一种背景展现在游客面前,并非保护区主景。有别于大多数国家公园,该自然保护区的客服中心并非游览的核心区,而只是提供给游客的一处歇脚之所,并引导游客接下来应该如何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视觉、听觉以及其它感知器官来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游客们在客服中心休憩片刻,消除了一路匆匆而来的疲惫,便可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的怀抱之中。沿客服中心前方的一条漫步小径向前走,便抵达主体湖区,这里的美景令人陶醉,游客们在这里尽情地嬉水、玩耍、攀岩,抚摸着树叶奇妙的纹理,倾听着微风拂面,观赏着自由栖息于此的野生动物,感受着野生植物所特有了清香,注视着水中若隐若现的倒影,间或还可听见自己欢快的回声……与其它大多数国家公园中的漫步道设置不同,该保护区中的漫步道并非两个景区间简单、快速的跨越媒介,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这些漫步道赋予人们一种从感知器官到心内情绪都能获取的自然、轻缓的过渡。特意设计的狭小单向步行道路系统,有效控制了人流,使得人们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尽情呼吸新鲜空气。站立于湖边,极目远眺,湖面蜿蜒绵长,一眼望不到它的尽头,这一瞬间,便能深刻体悟,在自然界中,人类是多么渺小。

景观设计师的重要作用

该项目的景观设计师曾对项目场地及其季节特性做了长达两年的深入研究,并直接与客户和设计团队取得通力合作,共同探讨整个项目的景观布局,对项目的总体规划和场地设计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场地设计元素,诸如湿地走道和瀑布平台等的巧妙设计,赋予游客们意想不到的视觉景观体验,在感受着与自然界独特而奇妙的关系的同时,也提升了游客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此外,景观设计师还协助设计团队共同选定新置构筑物的适当落脚点,以及完成对整个园区内原有建筑和构筑物的相应迁移及重新启用工作,使得新旧构筑物充分协调地融于全新的保护区景观中。由于景观设计师对项目场地的状况十分了解,所设计出的步道布局及相应的观景视角都恰如其缝地将焦点集中于核心风景区内。

环境敏感性与可持续发展:铸造景区未来

就该项目的长远发展而言,所有设计方案的选择都基于将土地自然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并使游客获取最大的受益。作为一个自然景区,公众与周边环境的互动与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优秀的景区设计方案能够让来自各行各业、各个不同年龄层的人们都不由自主地在景区内放缓脚步,全身心依偎于自然的怀抱中,静心品味自然界缔造的各色美景。自2007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劳伦斯·洛克菲勒保护区常年游客络绎不绝,其自然美景更是广受公众追捧,受欢迎程度远远超乎园区管理方的预料。相关的园区入口游客人流记录有力地表明了该项目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同时热情的游客文字留言也都反应出了他们对于整个保护区自然景观的由衷热爱。“这里实在是太美了——在这里游览简直就是一种绝美的享受。我的游览即将结束,谨在此表达我对设计团队由衷的敬意!谢谢!”一位游客深情地留言道。

项目显著特性

在高度协作与努力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以及相关环境解析及能源方面的专家,与客户方一同为该项目的成功改造付出了五年多的辛勤工作,其中包括:场地现状解析与研究、设计理念的探索及分析,并制定出既符合场地现状、满足游客体验,又便于园区环境管理的合理、科学的场地总体规划方案。经过不懈努力,设计团队最终呈现出一个以景观体验为基础的理想设计方案,进而成为了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环境管理的一个范本。

整个项目的设计及布局之所以堪称独特与经典,是因为设计团队并非在项目场地上简单、机械地植入相应的设计元素,而是赋予整个项目场地以故事般动人的设计语言。此外,对于停车场和相应的步道设施,设计团队并未做拓宽改造,反而相应缩减了原先的规模,进而为游客们提供了充分亲近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与视野。

该项目鼓励景观设计师打破常规,将自己置身于项目场地中,以获取最佳的设计途径。项目直至竣工也未曾向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提请相关申报,这样给予了设计团队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并能够充分从环境管理和游客体验的角度进行规划设计,无需过多地考虑常规的停车率及人流标准等问题。

项目场地特征性设计元素包括:

对原有的30余个构筑物进行了有效的迁移及再利用。3英里(约4.8公里)的道路沥青材料得以充分回收,并用于铺砌园区入口道路。高架式公共事业设备被拆除,原先的行车桥被改造成一座步行桥。这些回收再利用措施为该项目避免了155.2吨拆毁性建筑垃圾的产生。

填埋区中的所有植物种子都源自于本土原生植物。原先场地上的大块岩石也都得以保留并重新应用于瞭望台设施及相应建筑的构建中。园区内的饮用水资源通过原有水井供给,也可通过天然水源的自然过滤获取,通过这些相关措施,该项目实现了高达96%的节水率,即每年可有效节约用水76 000加仑(约287 691升)。更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是美国怀俄明州及国家公园管理局管辖的公共大型景观园区中首个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铂金奖标准认证项目。

20140930041454771.jpg
↑在保护区景观中,率先映入眼帘的是木质建筑式入口通道,它引领着游客走向保护区前门入口

20140930041544210.jpg
↑保护区客服中心坐落于森林边缘区域,距停车场0.25英里(约402米)。这里原有的道路设施被移除,并改造成鼠尾草草甸区

20140930041555664.jpg
↑左图:总平面图 Site Plan.

↑中图:在可容纳50部车辆的中等规模停车场中央设有一条生态草沟,控制着雨水径流。一座木板桥横跨生态草沟中心位置,游客可由此借道穿梭于芳香四溢的鼠尾草草甸中

↑右图:屋顶呈蝴蝶状的信息功能亭于步道口迎接着往来的游人。与典型的国家公园管理处所设信息功能亭不同,这里的水流通道系统经过精心改造,为游客阅览保护区相关管理信息营造了安静的氛围

20140930041648743.jpg
↑天然大卵石中央设有由回收金属制成的简易瓶式采水设施,它时刻提醒着人们,水在该项目景观塑造中的重要性

20140930041701105.jpg
↑弧状木制步道平台使游客得以领略潺潺的溪流环境。在春季丰水期里,溪流会从木板步道底下奔流而过。这是一处静心冥想的理想场所,路旁放置的大块石凳可供徒步者在此驻足、欣赏与聆听

20140930041713811.jpg
↑左图:多孔式金属走道为游客亲身体检山涧的冰凉提供了便捷途径,使游客与瀑布的亲密接触成为可能。这是在典型的国家公园中难得一见的设施体验

↑右图:宽敞的湖溪桥犹如观景台一般,可供游客观赏保护区中壮观、湍急的水流及其四季的水流变化

20140930041742440.jpg
↑左图:改造前的滨水区:原有的35个构筑物迁移至大提顿国家公园及附近牧场进行再利用。大型道路系统及停车场也均被移除和改造

↑右图:改造后的滨水区:简易的步道系统及闲静的滨水瞭望台取代了原有的构筑物。各个湿地系统得以重建并相互连接

20140930041951481.jpg
↑左图:经过改造,原有的机动车车行桥与溪流两旁的步道相连。长椅设施为徒步者休憩赏景、放松身心提供了便利。在这片开阔水域旁设置的护栏也可供游客倚歇赏景

↑右图:金属与木板组合铺砌而成的步道在这处湿地内蜿蜒穿梭。长椅在绿植的围合中,形成一处休憩冥想的理想空间。从清澈见底的春季径流到五彩斑斓、姿态万千的如画美景,湿地景观随着季节变迁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20140930042019850.jpg
↑许多旧时的小屋迁移至保护区附近。景观设计师负责监督着小屋的迁址及新牧场区域的总体规划与建设

20140930042031467.jpg
↑牧场池塘的建造旨在采集骨料,作道路建设、建筑物及其他设施的结构回填之用,以减少场外施工所带来的诸多不便与影响

20140930042042826.jpg
↑旧时小屋的四周丛生着许多天然植物,保护着这些小屋免受恶劣山地气候的侵袭。每间小屋都有独特的观景视角,能够眺望牧场及群山美景。主屋建筑的朝向直指其旧址——劳伦斯洛克菲勒保护区


20140930042103363.jpg


20140930041454771.jpg


20140930041544210.jpg


20140930041555664.jpg


20140930041648743.jpg


20140930041701105.jpg


20140930041713811.jpg


20140930041742440.jpg


20140930041951481.jpg


20140930042019850.jpg


20140930042031467.jpg


20140930042042826.jpg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石大侠
    石大侠 沙发
    谢谢楼主共享!
    2015-09-25 18:49: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gfh2006
    gfh2006 板凳

    不错不错,赞一个
    2015-09-25 11:42: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1 万条内容 · 26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纽约猎人角南滨公园景观设计效果展示图

项目综述 纽约长岛猎人角南滨公园于2013年8月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是纽约市长岛东河河滨区域较大规模系列总体规划工程的一期项目,系列规划包括对一处占地30英亩(约12公顷)的后工业化滨水区的改造工程,此外,还兴建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纽约市最大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猎人角南部区域三面环水,是城市生态发展全新模式的理想性示范区,也是可持续发展创新设计的实践地。该项目的公园及公共空间由托马斯·贝尔斯利联合设计事务所与韦斯/曼弗雷迪建筑事务所共同设计而成,且由英国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担任该项目的首席顾问,并承担相应的基础设施设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