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绿化养护 \ 关于加强重庆城市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的建议

关于加强重庆城市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的建议

发布于:2015-09-18 19:56:18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绿化养护 [复制转发]
绪言
  重庆市依山临水,山在水中立,水在山中流,两江环抱,蜿蜒曲折,三山相连,峰峦叠翠。建筑鳞次栉比,道路迂回环曲,绿化参差层叠,具有“山城”、“江城”之美称,风景园林资源极为丰富。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重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存在的良好空间。我市作为一个新兴的直辖市,无论在经济文化水平,还是城市绿地建设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其它的几个直辖市。在抓经济文化建设的同时,城市绿化也被摆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城市绿化被作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因此加强城市的绿地建设不仅具有生态意义,还具有经济文化意义。

1. 城市绿地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1.1 城市绿地系统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城市中的各种绿地通过廊道,斑块相联系起来,它镶嵌与城市这个大的本底之中。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生活空间了。而城市绿地正是城市居民居住、休闲运动的空间,因此人们对城市绿地的要求不断提高。
  1.2 生物的多样性从研究层次上划分,它有包括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这里我们考虑主要是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构成该生态系统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种和品种著称组成的多样性以及它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景观效果。生物多样性作为衡量一个生态系统是否稳定的重要因素。

2. 环境及动植物现状
  重庆列入《中国珍惜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的保护植物共5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2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25种,分别占全国同类植物62.5%,4.1%,23.1%。在市域内分布的野生动物约有6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56种,其中陆生动物50种,水生动物6种;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3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43种。这些珍稀动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是研究重庆市生态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的活标本。可见我市的物种本身就十分的丰富。
  重庆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长绿阔叶林带,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四季气候明显,生态系统多样化,植物区系组成十分复杂,生物资源极为丰富,仅维管植物就有4000多种。自第四纪以来,重庆地区未受冰川“入侵”,成为植物的避难所,孑遗和珍稀植物极为丰富多样。由于重庆市具有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特殊地形,造成了小生境的多样性。
  目前,全市城市绿化覆盖面积9542公顷(主城区7822公顷);园林绿地面积9004公顷(主城区7504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037.61公顷(主城区772.9公顷);城市公园52个(主城区31个),面积829.72公顷,城市公园游人量全年561余万人次;苗圃面积238.1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2.42平方米(主城区2.7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0.33%(主城区25.93%),绿地率18.37%(主城区23.92%);各级风景名胜区36个,其中国家级4个,市级(即省级)17个,区县(市)级15个,风景名胜区面积3687.7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49%。

3. 城市绿化中现存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未能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的忽视。没有很好的从长远的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面考虑,把丰富的生物资源作为一种廉价资源,盲目的滥采滥猎。这种掠夺式的开采,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这使得动植物原本适宜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破还,加速一些濒危的生物的灭绝。
  重庆市城市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3.1 在植物的应用上品种单一,造成景观效果较差,生态效益不明显。在垂直结构上林分单一,没有形成好的纵向景观。
  3.2 环境污染严重使一些植物和动物灭亡,不少经济价值很高的物种资源如黄檗、厚朴、杜仲、天麻等正逐渐枯竭,如酸雨使重庆郊区的马尾松成片死亡。环境污染还使重庆地区内原本为迁徙动物中间停留点的区域遭到破坏,使迁徙生物的迁徙行为受到干扰,减少了物种多样性。
  3.3 盲目的效法沿海城市的绿化方式,没有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就上大的工程,导致人力、物力、才力资源严重浪费。如引进热带树种,未经驯化就直接种植园林环境中。
  3.4 从乡村引进大树,严重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从乡村引进的大树由于年龄、移植机械损伤、环境变化等因素,常常不能正常的生长,有的甚至死亡。
  3.5 大面积的铺植草坪,景观类型单一,同时增加了绿地的管理维护费用。
  3.6 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组成组要是廊道,虽然廊道的连通性较强,但是现有绿化面积小,生态效应并不明显。

  3.7 据初步调查,重庆市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面积207752公顷,其中交通建设占31.9%,石油勘探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面积占0.8%,其它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面积占35.6%。预计到2005年,重庆的城市化率将达30%,到2015年将上升到45%,数百万人口将进入城市,小城镇建设将加快。在城镇规模扩大的同时,生物和生境受到严重威胁。

4. 加强和维护重庆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4.1 颁布相应的规章制度,督促地方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对城市绿地的管理和营造。
  4.2 引进外来树种,通过调查分析后,将适宜本地的树种经驯化应用于绿地中,不可盲目的引进树种。
  4.3 运用不同的彩叶植物和具有季象景观的树种,不同色彩丰富的不同时节鲜花,在丰富视觉效果。
  4.4 运用乡土树种,由于乡土树种对当地的气候环境适应性强,较为稳定,生态效益更加明显。
  4.5 加强对城市中现存的天然林地、湿地等形成的残余资源斑块和走廊的保护,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创造不同的小环境来形成干扰斑块,以此不同生物生存提供条件。
  4.6 控制城乡建筑用地,保证城市的绿化用地,通过垂直绿化、室内绿化等方式来扩大城市绿化的面积。在有限的面积内,加大了绿化面积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
  4.7 通过廊道将城市绿化、城郊绿化联系起来,有利于物种和能量的流通。通过建立绿色通廊工程。沿城市对外交通干线两侧建立带状绿色通廊,既与城市绿地系统形成绿色网络,又与城郊大绿化系统相衔接。这些带状绿色通廊犹如城市的“绿脉”,把主城与远郊的自然生态环境联系在一起,使城市景观、乡村景观、自然林地景观等景观类型有机的联系起来。
    对生物多样性的创造,是使我市能够成为一个生态城市的努力目标。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绿化养护

返回版块

3.98 万条内容 · 18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谈鹅卵石在园林造景中的运用价值

中国南方鹅卵石丰富,价廉物美。它在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起到协调、过渡的作用,且满足城市人群对自然之趣的向往与追求,从而普遍运用于休闲广场、居民小区、公园绿地等场所。透过现象,重新审视石文化,探求其美学内涵、造景手法,这在环境建设中有着普遍意义。 鹅卵石的自然属性 中国人崇尚自然的观念,鹅卵石特有的形体和材质,是它在景观中得到广泛运用的原因之一。鹅卵石有很强的亲和力,经流水的切割、剥蚀、流移、冲刷和磨洗而形成的漫长地质历史,令人领略到天赐尤物的尽善尽美;其纹理清晰,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让人体验到大自然的神韵与灵性!鹅卵石在公共环境空间里追寻着一种天然真趣,可作为山水的象征。人们通过观赏鹅卵石,而联想到山川溪流,从而达到与自然亲近,陶冶性情之体验。鹅卵石在环境中能起到一种既对比又协调的效果,丰富视觉,造成美感。如草地、泥土等软性材质和鹅卵石硬性材质的对比,鹅卵石的米黄色和植物绿色的对比,鹅卵石的有机形和环境中无机形的对比,鹅卵石的天然肌理和周围环境的对比,鹅卵石和树、草体量的对比,鹅卵石造就的小空间和主体建筑的大空间对比等。一块造型奇特的巨型鹅卵石,就像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是宇宙间古老、天然的高雅艺术品。它有自然之美、无声之妙、个性之奇、永恒之贵,令人遐思、陶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