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地基基础 \ 理正算出的净反力Pmin<0 ,不属于零应力区吧?求教

理正算出的净反力Pmin<0 ,不属于零应力区吧?求教

发布于:2015-09-15 14:25:15 来自:建筑结构/地基基础 [复制转发]
以下是理正计算出的独基案例,这种 净反力pmin<o, 不能理解为零应力区吧?因为没有算土重和自重,净反力是用来算基础自身强度和配筋的 ,而不是验算倾覆的,个人认为:零应力区的概念 应该是相应于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pkmin<0,不知道是不是该这样理解?

另有 净反力pmin<o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理解?是否 需要在基础上表面布置钢筋?
请各位大神指教

1.1 已知条件:
类型:阶梯形
柱数:单柱
阶数:1
基础尺寸(单位mm):
b1=2200, b11=1100, a1=2200, a11=1100, h1=500
柱:方柱, A=650mm, B=650mm
设计值:N=29.08kN, Mx=49.16kN.m, Vx=20.53kN, My=0.00kN.m, Vy=0.00kN
标准值:Nk=21.54kN, Mxk=36.41kN.m, Vxk=15.21kN, Myk=0.00kN.m, Vyk=0.00kN
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fc=9.60N/mm2
钢筋级别:HRB335, fy=300N/mm2
纵筋最小配筋: 0.15
配筋调整系数: 1.0
配筋计算方法: 通用法
基础混凝土纵筋保护层厚度:50mm
基础与覆土的平均容重:20.00kN/m3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50kPa
基础埋深:2.00m
作用力位置标高:0.000m
剪力作用附加弯矩M'=V*h(力臂h=2.000m):
My'=41.06kN.m
Myk'=30.41kN.m

1.2计算要求:
(1)基础抗弯计算
(2)基础抗剪验算
(3)基础抗冲切验算
(4)地基承载力验算
单位说明: 力:kN, 力矩:kN.m, 应力:kPa

2 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2.1 基底反力计算:
2.1.1 统计到基底的荷载
标准值:Nk = 21.54, Mkx = 36.41, Mky = 30.41
设计值:N = 29.08, Mx = 49.16, My = 41.06
2.1.2 承载力验算时,底板总反力标准值(kPa):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pkmax = (Nk + Gk)/A + |Mxk|/Wx + |Myk|/Wy
= 82.11 kPa
pkmin = (Nk + Gk)/A - |Mxk|/Wx - |Myk|/Wy
= 6.79 kPa
pk = (Nk + Gk)/A = 44.45 kPa
各角点反力 p1=47.83 kPa, p2=82.11 kPa, p3=41.07 kPa, p4=6.79 kPa
2.1.3 强度计算时,底板 净反力设计值(kPa): [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pmax = N/A + |Mx|/Wx + |My|/Wy
= 56.85 kPa
pmin = N/A - |Mx|/Wx - |My|/Wy
= -44.83 kPa
p = N/A = 6.01 kPa
各角点反力 p1=10.57 kPa, p2=56.85 kPa, p3=1.44 kPa, p4=-44.83 kPa
pmin=-44.83kPa < 0,
底板局部承受土重负弯矩,程序未计算板顶负筋,需用户自行处理!
2.2 地基承载力验算:
pk=44.45 < fa=150.00kPa, 满足
pkmax=82.11 < 1.2*fa=180.00kPa, 满足
2.3 基础抗剪验算:
抗剪验算公式 V<=0.7*βhs*ft*Ac [《地基规范》第8.2.9条]
(剪力V根据最大净反力pmax计算)

第1阶(kN): V下=96.92, V右=96.92, V上=96.92, V左=96.92
砼抗剪面积(m2): Ac下=0.98, Ac右=0.98, Ac上=0.98, Ac左=0.98
抗剪满足.
2.4 基础抗冲切验算:
抗冲切验算公式 Fl<=0.7*βhp*ft*Aq [《地基规范》第8.2.8条]
(冲切力Fl根据最大净反力pmax计算)
第1阶(kN): Fl下=35.08, Fl右=35.08, Fl上=35.08, Fl左=35.08
砼抗冲面积(m2): Aq下=0.49, Aq右=0.49, Aq上=0.49, Aq左=0.49
抗冲切满足.
2.5 基础受弯计算:
弯矩计算公式 M=1/6*la2*(2b+b')*pmax [la=计算截面处底板悬挑长度]
根据《地基规范》第8.2.1条,扩展基础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
第1阶(kN.m): M下=28.74, M右=28.74, M上=28.74, M左=28.74, h0=445mm
计算As(mm2/m): As下=750(构造), As右=750(构造), As上=750(构造), As左=750(构造)
配筋率ρ: ρ下=0.150%, ρ右=0.150%, ρ上=0.150%, ρ左=0.150%
基础板底构造配筋(最小配筋率0.15%).
2.6 底板配筋:
X向实配 D14@200(770mm2/m,0.154%) >= As=750mm2/m
Y向实配 D14@200(770mm2/m,0.154%) >= As=750mm2/m

3 配筋简图

-------------------------------------------------------------------



全部回复(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南门结构佬

    这是理正的算法,我也没看懂,但我觉得零应力判定应该按标准组合。

    2024-06-05 11:50: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梅梅小鱼
    梅梅小鱼 板凳

    本人理解:净反力用于基础的底板的钢筋计算,是扣除基础及覆土自重的,是针对基础的设计参数,而零应力区是针对地基的承载力的计算,是验算地基的,倾覆验算。出现净反力小于零可以说也是有基础自重及覆土引起的,因为出现净反力小于零的区域,基础不属于悬挑结构(下面有土支撑着)所以不用考虑上面配筋。

    2020-07-02 16:58: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地基基础

返回版块

12.09 万条内容 · 64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浅析当建筑遇上软土地基

建筑遇上软土地基,当然也要想办法把楼盖起来。如今,面对软土地基,有了许多方案。今天,小编为您找到了这些对付软土地基的方法,来看看吧~ 置换法 换填法 将表层不良地基土挖除,然后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的土进行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