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农田土整 \ 连城县文川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探讨

连城县文川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的探讨

发布于:2015-09-14 19:23:14 来自:水利工程/农田土整 [复制转发]
1、文川河流域的概况
  1.1、流域特征
  文川河流域是连城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流域,全县政治、文化中心、国家风景旅游区冠豸山和机场和县城就座落在这里。文川河流域水系发源于李屋乡大地村的马坑山,流经文亨、莲峰、揭乐后过境清流县从我县北团汇入闽江沙溪支流,流域内涉及莲峰、文亨、林坊、隔川、揭乐、塘前等6乡(镇)行政区,文川河主河道长度30.8km,河床平均坡降6.0‰,流域面积534km2,占全县总面积15.26%。流域内居住人口13.2万人(其中城区人口4.8万人),占全县人口的40.4%,流域耕地面积6.6299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6.07%. 整个流域界于西部丘陵和中、东部高山之间,由于处在这特定的地理条件和受中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的影响,流域内雨量充沛,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平均年降雨为1633.4mm,最大可达2572mm;年内分配亦不均匀,其中3∽6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58%,5、6月份降雨量最多,月降雨量占全年的17.2%。多年平均径流深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073亿m3,占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5.85亿m3)的19.62%。
  1.2、水土保持情况
  文川河流域是连城县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流堿内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6956公顷,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28.6%,占流堿内土地面积的16.7%,其中轻度流失2049公顷,中度流失2405公顷,强度流失2404公顷,属于水力侵蚀类型,侵蚀模数3870T/km2.年。 
  1.3、水利水电工程设施情况
  文川河流域内现有水利工程总数743处,其中中型水库1座(龙潭),控制集雨面积33.5km2,总库容1028万m3;小(1)型水库4处(石门岩、五寨、寨角、香坑口),集雨面积44.1km2,总库容934.8万m3;小(2)型水库10处(赖桥、蕉溪、宝龙岩、湖塘、丘坑、小峡、岭背山、五寨坑、竹竿岭、东坑),集雨面积36.16km2,总库容283.9万m3;山塘340座,引水工程341处,地下机井14眼,抽水站33座,这些工程解决有效灌溉面积4.572万亩,占流域耕地面积6.6299万亩的69%。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供水能力已不能完全解决整个流域耕地的灌溉用水问题。现有水电站11座(小地、东溪寨、良滩、福坑、寨角、吉阳、蕉溪、罗地盘和香坑口一、二、三级电站),装机容量4145kW,装机容量占本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6560KW的63.19%。
  1.4、洪涝、干旱灾害情况
  ⑴、洪涝灾害情况
  自1133置县年至1949年的816年里,发生大水灾有32次,平均2年左右发生一次,其中有记载的1928年6月12日,据县城区洪水痕迹点调查,推算结果,洪峰流量为979.48m3/s,接近300年一遇的洪水。
  1949年至2004年,文川河流域内曾发生水灾有23次,平均每2年发生一次洪水。其中,发生较大洪水的年份有1962年、1964年、1974年,洪水机率分别为25年一遇,30年一遇和20年一遇。1996年8月8日洪灾接近20年一遇,2000年8月23日∽25日,受10号强台风“碧利斯”的影响,23日起全县普降暴雨,23日平均降雨量达83mm,25日平均降雨量达120mm,二次洪峰使文川河流域超警戒水位0.35m,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29840万元。
  ⑵、干旱灾害情况据《县志》不完全记载,自1184年至1949年的765年,发生较大的春、夏、秋、冬旱有12次,旱情十分严重。 
  1949年到1958年间,发生三次即1953年、1957年、1958年分别发生春夏旱,夏旱和秋冬特旱。1958年到2000年43年期间,发生春旱有13年,占总年数的30%;发生夏旱有23年,发生概率为53%;发生秋冬旱有25年,占年份的58%。2001年至2004年间发生连续三年干旱。特别是2002年气候情况十分异常,从1月至5月,气温连续5个月偏高,雨量达历史最低值,至6月1日全县蒸发量大于降水量92.3mm,这种持续高温、少雨、高蒸发量的天气造成50年来罕见的春旱连夏旱。文川河流水位达历史最低值,山沟、小支流基本断流,水库和山涧泉眼已经干枯。城区地下水位已下降8米,严重影响了城区居民用水和灌溉用水。全流域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5万亩,重旱面积达1.5万亩,干枯面积0.1万亩,中稻因缺水无法溶田插秧的有0.98万亩,烤烟受旱面积有0.6万亩。 
  由此可见,文川河流域植被较差,径流总量较少,相当部分径流以洪水的形式过境流走,现有水利工程又供水不足,是个较严重干旱缺水的流域,也是洪涝灾害频发的流域,探究开发利用文川河洪水资源,减害增利,针对文川河流域洪涝、干旱灾害的现状,本文立足流域的实际,研究探索洪水资源的科学利用途径,力求利用洪水,丰水枯用,减轻洪涝灾害,缓解干旱状况,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水和谐,以图最终实现全流域洪水资源化,充分发挥水功能效益,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
2、洪水资源量及洪水特性
  2.1、洪水资源量
  文川河流域冬春少雨、夏秋多雨,汛期为4∽9月,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60%∽70%,约2/3的水量都以洪水和涝水形式过境流走,经分析测算,流域内多年平均洪水资源量为2.1亿M3,而文川河全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5.165亿M3(地表水资源量为5.073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0.092亿M3),洪水资源量占水资源量的40.65%。可见洪水资源量占水资源量的比重较大,不容忽视,研究利用洪水资源十分必要。
  2.2、洪水特性
  暴涨暴落是文川河流域洪水的主要特征,当洪水流量超过河槽的最大宣泄能力时,就可能泛滥形成洪水灾害。但洪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洪水资源是可以控制、可以管理、可以利用的。例如为加大河槽宣泄能力,可修筑堤防,疏浚或拓宽河道;为改变天然洪水过程,削减洪峰,可修建水库;为减轻区域洪水灾害,可修建分洪渠、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等。
3、利用文川河洪水资源的措施
  3.1、减少入河的雨洪量。
  最大限度地减少入河洪水量,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给,更好地保证城乡人民生活用水安全,满足经济用水,多考虑生态用水以恢复、改善生态环境,为文川河流域提供有力的防洪抗旱安全保障。
  3.1.1、在文川河全流域内,广泛开展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等工作,改善天然植被,提高植被的蓄水涵水能力,增加蓄涵雨洪量,削减地面径流产生洪水,使洪水资源转化为流域内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1.2、在流域内现有种植果、茶等经济作物园的山坡地,大力发展山地水利,采取开挖截流沟,兴建蓄水池或地窑等措施,做到拦蓄雨洪,丰水枯用,解决作物季节性缺水问题,促进流域种植业经济的发展。
  3.1.3、田心、龙岗、文陂、张坊、李坊、魏坊、姚坪、隔川等村是连城县城区盆地地下水补给区,在这些区域内兴建人工湖或蓄水塘等地下水回灌工程,将流域洪水引到湖、塘蓄滞,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可提高连城县城区供水保障能力,同时还可解决城市绿化公共用水。
  3.1.4、规划新建些中小型水库,增加拦蓄洪水能力,减少入河的雨洪量。
  3.2、利用水库调蓄洪水。
  3.2.1、文川河流域内现有水库15座,形成了水库群体,汛期水库群的科学调度,合理拦蓄洪水,可起到调蓄洪水、削减洪峰、降低水库下游河道洪水位,相应提高河道的防洪标准,发挥防洪减灾作用。
  3.2.2、利用本流域河流的汛期洪水,通过水库科学调度,在确保水库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拦蓄些洪水,如在水库溢洪道上设闸或加设橡胶坝,使库水位调控在设防标准洪水位以下。多拦蓄些洪水后,对水库坝后建有电站的水库可增加发电效益;对灌溉的水库可增加农田灌溉水量,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3.2.3、在干旱年景的特旱季节,可启用所有水库死库容水量,利用有限的水来抗旱保灌。这样做,来年水库还可利用洪水资源多拦蓄些洪水。
  3.2.4、有汛限水位要求的水库,在掌握好水情、雨情、工情,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力求多拦蓄些后汛期最后一场有可能发生的洪水,抬高汛限水位至正常水位,发挥水库正常的兴利效益。
  3.3、合理选定电站装机容量科学利用雨洪水能
  在水电站的改建、扩建、新建或规划时,应尽量考虑充分利用水资源,合理确定装机容量,适当选定较低的年利用小时数,所选定装机容量的年利用小时数从以往的4000∽6000小时,降为2000∽4000小时为宜,以尽可能利用汛期的雨洪资源,增加水电站的丰水期电量,促进流域国民经济的发展。
  3.4、重复利用洪水资源
  科学调度在同一条河道上兴建水库及坝后的多级水电站,水库所利用的洪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较高,发电效益较显著。如香坑口水库坝后建有一级、二级和三级站,水库拦蓄的洪水资源,特别是后汛期水库拦截的洪水资源,被一、二、三级电站连续充分利用,产生较好的经济效果。
4、结 语
  文川河洪水资源也是有限的,利用洪水资源应从全流域通盘考虑,既考虑如何减少洪水资源转化为生态环境效益,又要考虑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河库洪水错峰调度来发挥防洪减灾效益,同时要考虑科学调度水库增加水库容纳水量及调蓄滞洪水量来提高水能水量利用率,增加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还要考虑截住雨洪资源兴建截流沟、小山塘、小水池和地窖等、以增加蓄水量解决干旱缺水问题,为解决县城区地下水源补给问题,在地下水补给区域内建设引洪人工湖等地下水回灌工程。通过采取这些利用洪水资源的措施,可促进全流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化洪水为民造福。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农田土整

返回版块

5.03 万条内容 · 11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水利施工技术现状分析及措施的创新机制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纬度跨度大,这导致我国南北地区的气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降水分布状况明显不均,东南地区的降水相对较多,而西北地区的降水相对就比较少。同时,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虽然拥有的水资源总量较大,但由于人口数量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其实很少。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必须加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而水利施工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保障,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水利施工技术的重视,努力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进,以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健康发展。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