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5-09-11 13:12:11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摘 要:本文结合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某商住小区工程设计实际,对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构造措施、结构计算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 转换层 ;梁式转换结构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高层建筑的设计也往着高度更大、功能更多、体型更复杂的方向发展,高层建筑在垂直功能的划分亦更细化了,如上部楼层为住宅、酒店;中部楼层作为办公、写字楼;底部楼层作为商场、银行、饮食业等。不同的使用功能需要不同的结构形式去配合设计和施工,上部的标准层结构往往是小开间房,剪力墙柱较密集,而下部侧需要自由灵活的大空间、柱网跨度大的框架结构。导致上部的竖向承重结构不能直接地落到建筑物底部,所以需在这两种不同结构的交接处设置结构转换的过渡层,也即是所谓的转换层。常用的转换形式为梁式转换,梁式转换具有传力路径直接明确清晰、构造相对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故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中山市阜沙镇某商住小区的高层建筑,共18座高层住宅,整个小区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45180.33m2其中地下车库面积为14090.15m2,建筑层数以11、18层为主。本次探讨为6栋高层住宅,高53.30m,地下一层,地上18层,面积为8070.86 m2。地下为停车库,层高3.25m,地上首层为裙楼,层高为5.5m,三~十八层标准层层高3.0m。小区工程设计为商住合一的高层建筑,首层为商业步行街,因此除主体中间部分(电梯间、楼梯间)布置成落地剪力墙结构外,其他部分不能落地的剪力墙需通过转换层转换。
2.结构选型
要实现高层建筑上、下部结构形式与柱网的相互转换,通常采用以下的几种结构转换类型:梁式转换、板式转换、箱式转换、桁架式转换、空腹桁架式转换。其中梁式转换以传力路径直接明确清晰、构造相对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本工程首层商铺的高度为5.5m,在满足设备管线铺设、装修吊顶后的楼层净空高度要求,再结合梁式转换的优点和经济性,本工程决定采用梁式转换层。
3.结构布置
根据《高规》10.1.1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按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本工程为:A级高度建筑、7度设防烈度、抗震等级为三级的剪力墙结构。由于上部标准层住宅与底部首层的商业使用功能上的差异,标准层结构是小开间房剪力墙布置密集的剪力墙结构;而底部结构为开间、跨度大的框架柱部分落地剪力墙的框支剪力墙结构,采用转换梁托柱与墙两种形式。
4.构造措施
本工程设计严格按照《高规》10.2中规定的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构造措施进行,并结合现场的施工条件及以往的设计经验。本着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到的准则,对本工程采用了以下的抗震构造措施:(1)加强底部框支层的刚度和延性。《高规》附录E 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值在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为了减少上下层刚度比,底部负一层、首层电梯筒及部分剪力墙厚度为300mm,三层以上标准层厚度为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1~3层为C40,4层以上为C35~C25。(2)加强转换层楼板的刚度和延性。为确保水平荷载的可靠传递,转换梁周边的楼板厚度取为180mm,并配双层双向钢筋,配筋率为0.25%。
(3)《高规》10.2.8规定转换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计算跨度的1/8,托柱转换梁截面跨度不应少于其上托柱在梁宽方向的截面宽度。如1轴交X~AC轴的转换梁,位于商铺的入门口上空,在满足转换梁的抗剪抗弯的计算要求下,加大转换梁的宽度至1400mmX1300mm,为商铺入口处取得最大的净空高度。
5.结构计算
5.1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抗震等级为三级(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及框支框架为二级);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风荷载:按5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值为 0. 70 kN/ m2,当计算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水平位移时,基本风压按50年重现期的风压值0.64 kN/ m2;地面粗糙度为B 类。本工程-1~3层墙柱(梁、板)混凝土等级分别为C40(C30);4~6层墙柱(梁、板)混凝土等级分别为C35(C25);7~9层墙柱(梁、板)混凝土等级分别为C30(C25);10~顶层墙柱(梁、板)混凝土等级分别为C25(C25)。采用PKPM的SATWE进行结构整体计算。 5.2根据经验初步选定转换梁截面,用SATWE 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得到转换梁所受设计剪力后,按照该值不大于0. 15 f cbh/0. 85 校核截面尺寸。本工程转换层的层高为5.50 m ,转换梁的最大跨度为7.70m ,转换梁截面尺寸为宽度(700mm~1400 mm) ×高度(1000mm~1400mm) 。梁宽度不小于上部墙体厚度(200 mm)的两倍 ,梁高度大于梁跨度的1/ 8 ,均满足要求。
5.3计算结果:
1.第一扭转周期为1.5952,第一平动周期为1.1996,两者之比为0.752,小于0.85满足规范要求;
2.最大层间位移比为1.23小于1.4,满足规范要求;3,震型数取了15个,X 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为99.51%,Y 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为99.50%,不小于90%均满足规范要求。
3.计算结果分析
经初步计算,由于本工程的转换位置基本都属于在原位转换,上部被转换的墙体离转换梁的端部较近,故弯距均不算大,纵筋基本上为构造配筋,但剪力却非常大,从结果上可以看出,转换梁的截面受剪承载力不满足。在建筑美观及层净高的要求下,转换梁截面高度不能再加大了,在不变混凝土等级的情况下,只能加大转换梁的宽度或混凝土等级、加腋托了。加宽梁截面后,经重新计算后,得到满意的结果,抗剪超筋问题得到解决。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要求,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相邻楼层的70 %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SATWE计算结果如下:转换层所在计算层号=3
X方向刚度比= 1.620
Y方向刚度比= 1.420
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要求。
6.结语
由于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论方法还不完善,因此在进行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转换层下部结构不应成为柔软层,否则房屋在大地震中会倒塌。
第二,应使转换层上部结构抗侧刚度接近下部结构抗侧刚度,不发生转换层上、下刚度突变。
第三,若底部转换层位置越高,则转换层上、下刚度突变越大,转换层上、下内力传递途径的突变加剧;若转换层位置越高,则落地剪力墙或简体容易出现受弯裂缝,从而使框支柱的内力增大,转换层上部附近的墙体易破坏;若转换层位置越高,则对结构抗震不利。因此,设计转换层位置时应符合规程JGJ3—2002附录E的规定。
第四,设计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应符合规程JGJ3—2002的规定。
参考文献
[1] 唐兴荣.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 谢晓锋.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型式的应用现状及问题[J].广东土木与建筑 2004.
[3] 熊进刚,吴晓莉,陈礼建等.有梁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研究[J].工业建筑 2001.
全部回复(1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