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5-09-11 10:04:11
来自:环保工程/节能技术
[复制转发]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方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改良A2/O工艺的培菌试运行调试情况。根据该工程的设计实际,针对如何提高该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也进行了摸索试验,通过不同的配水比例和污泥回流量调节,最终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随着对处理后排放的污水中氮磷浓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标准也越来越高,催生了一些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蓬勃发展,改良A2/O工艺是A2/O(Anaerobic/Anoxic/Oxic,厌氧—缺氧—好氧)工艺的一种变型,近几年在我国南方城市污水处理厂中使用较多,该工艺处理技术日益成熟,本文主要介绍南方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采用的改良A2/O工艺的调试试运行经验,以供同行探讨。
1.南方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概况
文章中的南方某污水处理厂的纳污面积约为12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35万人。一、二期合计日处理能力为50万吨。其中二期工程的处理能力为30万吨/日,采用改良A2/O活性污泥工艺
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设计进出水如表1
2. 改良A2/O生化池工程概况
采用两座生化池,每座生化池分为两条生产线,单座生化池的处理能力为15万吨/天,每座生化池的尺寸为:B*L*H=82m*74.32m*10.25m,预缺氧区、厌氧区、缺氧区水深为9.10m,好氧区水深为9.00 m。总水力停留时间为8.2 h,其中预缺氧区为0.36 h,厌氧区为1.06h,缺氧区为1.78h,好氧区为5.0 h。 在每座生物反应池中,共安装了18台搅拌机、4台混合液回流泵、6台外回流泵,4台剩余污泥泵。好氧区设置微孔曝气头,供气量3 m3/h,共设10000只。生化池进水分为三点进水,污泥内、外回流均分为两点回流,流量分配通过调节阀门控制。
3.培菌试运行情况
在单机调试和联机调试结束后,先后对两座生化池四条生产线进行培菌。
4#反应池A线和3#反应池A线的菌种来自一期生化池厌氧段的活性污泥混合液,含水率为99.7%,在曝气初段投入菌种,通过连续进水、连续投加菌种的方式进行培菌,使活性污泥浓度逐渐增加, 3#反应池A线的培菌在4#反应池A线菌种投加完成后进行,依照同样的方法从一期北反应池厌氧段抽取活性污泥混合液进行菌种投加。具体方法如下:1)向4#反应池A线进水,当污水开始进入到好氧段,开启曝气后开始均匀投加菌种;2)当4#反应池A线水位即将升至出水堰高度时,停止进水,从进水到到达指定水位,需要的时间约为5小时;3)菌种投加完毕后,静态闷曝1-2天。之后进入间歇换水阶段和连续换水阶段;4)间歇换水阶段,按1/3水力负荷进水;5)当4#反应池A线有出水时启用一个沉淀池;6)调整好排泥套筒阀,根据进水量变化开启污泥回流泵;7)4#反应池A线SV>15,MLSS在2500mg/l—3000mg/l后,进入连续进水阶段,按满负荷进水。
在此阶段的调试期间,通过调节各段配水、气阀和内外回流量,污泥逐步培养成熟后,出水各大指标基本达到排放要求。
具体数据请看下表2: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除了TP外其余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了设计去除率的要求,处理效果较为明显。
为了解决二期出水TP偏高的问题,在2011年4月,采取了以下的措施:1)调整生化池的曝气量,前段曝气量控制在3000—3500m3/h,后段曝气控制在1800—2300m3/h,控制气水比在1.5—2的范围内;2)将生化池MLSS控制在2500mg/L内,缩短泥龄;3)合理调整生化池进水配水比,控制外回流和混合液回流量。试验在不同的工艺情况下的出水效果。
生化池单条生产线的具体进水、外回流和内回流闸门如图1所示:
试验的具体数据见表3
注:配水比指的是五个进水闸门的开度比例,1.5:1:0.5即为第一格池的两个进水闸门一个全开,一个开度为一半,第二格池的两个进水闸门只开一个,第五格池的进水闸门开度为一半。
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出水TP下降幅度较大,波动较小。四条生产线都进行了相应的工艺调整,调整后的一个月内,化验测出的出水TP值也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出现超标的情况也大大减少,趋于稳定。
4.总结
1)从2010年8月开始,出水进行连续检测,虽然进水波动幅度较大,但出水基本上都达到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2)改良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相对稳定,但在调试初期,应根据实际进水浓度和工艺设计条件进行相应的进水、空气、内外回流量的调节,通过不同配水比、内外回流比等的试验,摸索最佳的运行状态,以便更好的发挥改良A2/O工艺的优势,使得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