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电气工程 \ 供配电技术 \ 浅论我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

浅论我国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

发布于:2015-09-10 13:37:10 来自:电气工程/供配电技术 [复制转发]
  建筑电气(强电)技术的发展,是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电气(强电)科技的发展而同步的,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技术、显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建筑电气(强电)技术实现了飞跃性的发展。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与国际上先进行业广泛的技术交流,使得国际上许多先进的新产品、新技术不断进入我国市场,从而使建筑电气(强电)行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早在70年代末,建筑业就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了,但当时的建筑电气(强电)专业处于无标准规范、无科技期刊、无专业学会、无科研机构、无情报交流的状况,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是很不相称的。如果建筑电气(强电)专业存在的上述问题不解决,就势必要拖整个建筑业的后腿。由于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短短的几年时间,这一状况得到了巨大的改观。很多大专院校先后在原有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上,开设或增设了与建筑电气有关的基础课程;同时,国家成立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学术委员会、全国建筑电气设计技术协作及情报交流网、出版发行了《建筑电气》等杂志,颁布实施部标《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所有的这些,为我国建筑电气专业设计、施工和验收在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推动建筑行业同步发展的动力。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一批邻近港澳的沿海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全国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筑设计院、施工单位以在沿海特区开辟分院、分公司作为了解新技术、新工艺的窗口。这种举措,在当时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自己与发达国家、地区的差距,也逐步了解了国外建筑电气的发展情况。通过与国外同行的交流,通过引进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用到建筑中来,促进和加快了我国建筑电气技术的进步。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的快速推进,建筑电气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尤其是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经过拨乱反正,认准了方向,全国基本建设的形势历时十余年,以令世界瞩目的势头持续高速发展,也使得建筑电气行业有了今天的辉煌。

  建筑电气(强电)的设计与施工的主要内容包括:高低压变配电系统、动力和照明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等等。一般说来,建筑中变配电系统主要包括:高低压系统、变压器、备用电源(发电机、EPS、UPS)系统等;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动力系统配电及其控制;照明系统则主要包括:室内外各类照明;防雷接地系统包括:防雷电波侵入、防雷电感应、接地、总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辅助等电位联结等等。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建筑电气(强电)的技术和产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设计和施工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高压系统中的高压开关柜,最早采用油断路器,后来逐渐发展到少油断路器。油断路器不仅体积大,而且不防火,所配置的高压开关柜体积大,还必须设置在单独的房间里,占用了很大的建筑面积。现在所采用的真空断路器,不仅体积小,而且短路容量也高,柜体尺寸也比原来的柜子小了许多,由于断路器无油,加之灭弧性能高,所以防火性能大大提高,并且可以与其它低压设备共置一个房间,既节省了空间,又方便了管理。低压断路器也从过去体积大、短路容量小发展到如今大电流、高分断能力、体积小、性能稳定,从而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并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近年来,低压断路器又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可将断路器的各种参数通过控制总线,直接将信号传给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智能控制,使整个建筑朝智能建筑方向发展。最可喜的是,这些元器件随着科技和工艺的进步,在性能可靠的基础上,价格越来越合理。

  干式变压器的出现,为建筑电气(强电)设计及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由于不存在因变压器油泄漏而发生火灾的可能,并可以方便地设置在建筑物的内部,更加直接深入到负荷中心。另外,也消除了建筑物内对油变压器容量的限制,建筑物中可以采用更大容量的变压器。在曾经施工过的漓江大瀑布饭店工程中,就在其一层室内配电房安装过4台1600KVA的干式变压器。

  应急电源目前基本上采用的是柴油发电机,从其性能和体积上看,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作为应急电源,还可采用EPS,对于允许中断供电在毫秒级的设备,则可以采用UPS。

  电力设备的控制,从过去的单一继电器控制走向了自动控制,除了各类元器件性能更好、体积小,使控制箱体体积减小外,更主要是由于采用了数字技术控制,使受控设备处于最佳控制状态,从而进一步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照明工程更是从过去的光源单一、光源和灯具效率低的状况中走向了更广阔的前景。目前在建筑中所采用的光源,有许多品种可供选择,光源朝着发光效率高、光色好、显色指数高的方向发展,灯具也在不断提高其效率和配光形式,以利于各种不同场合的应用。光源的附件,例如用于荧光灯的镇流器,从过去的普通电感式镇流器发展到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镇流器,而且针对谐波分量的大小,生产出低谐波电子镇流器。有众多的光源、附件和灯具,能满足设计、施工人员和业主的各种选择,并充分满足各类建筑、各种场所对照明的要求。不管是室内的工作照明还是装饰照明,不管是道路和庭院的室外照明还是建筑物的泛光照明,无一不显示出建筑电气(强电)技术的发展给建筑照明带来的方便和好处。

  另外在建筑电气(强电)设计及施工中所采用的其他装置和设备,例如双电源互相切换的互投开关,也从传统的产品走向了专业化的生产,除了满足常规的电源切换外,还出现了能满足电子设备双电源互投,能在1/4电源周波内互投的产品,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供电电缆和电线是建筑电气(强电)中大量采用的产品。查看过去的电缆和电线样本,其品种显得贫乏,而如今,各种缆线不断推出,从普通PVC电缆线到阻燃、耐火、低烟无卤辐照环保型电缆线;从普通绝缘材料到矿物绝缘;从普通绝缘母线到封闭型母线、预分支电缆等等。这些技术均为建筑电气(强电)的安全、可靠、便利、环保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强电系统的技术发展,是广大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人员有目共睹的,也是我们所亲身经历的。如此巨大的发展,为我国的建筑电气(强电)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建筑的安全用电创造了条件。

  随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深化应用,有些设备或系统的控制,逐渐走向由专业的控制系统进行监控,并向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开放其通信协议,达到系统间的互联和互通。例如建筑物的电力自动监控系统,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集中进行监控,达到对变配电系统的遥测、遥调、遥控,实现变配电所无人值班。系统能不断进行采集和分析,提前给出必要的提示或警告,便于系统的安全运行。电力自动监控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可基本取代传统的二次回路,具有接线简单、性能可靠、易于维护等优点。与此同时,对建筑物中第二耗能大户----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也开始被普遍重视,专业的照明控制系统在许多建筑物中被广泛应用。照明控制方式由单一的定时开关控制向实时感应控制、减光控制等方面发展。此外,场景控制、遥控器控制、现场控制等多种灵活的控制方式,在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的同时,还实现了照明系统的舒适性、功能性和人性化。

  至今,国家已编制了大量的建筑电气(强电)设计和施工规范,并随着科技和工艺的进步也在不断地修订和提高,为建筑电气(强电)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了可遵循的依据,也为建筑电气(强电)走向规范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电气(强电)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广大人民的生活、工作、休闲都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深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加深,建筑电气(强电)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一定会对整个建筑业和人类的贡献越来越大。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供配电技术

返回版块

97.9 万条内容 · 216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的探析

   1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类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过低阻抗接地,称为大接地电流系统,另一类是   中性点不接地,经过消弧线圈或高阻抗接地,称为小接地电流系统。其中采用电广泛的是中性点接地,中性点经过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等三种方式。   1.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即中性点对地绝缘,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投资省、适用于农村10KV架空线路长的辐射形或树状形的供电网络。当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中发生一相接地时,接在相间电压上的受电器的供电并未遭到破坏,它们可以继续运行,但是这种电网长期在一相接地的状态下运行,也是不能允许的,因为这时非故障电压升高,绝缘薄弱点很可能被击穿,而引起两相接地短路,将严重地损坏电气设备。所以,在中性点不接电网中,必须设专门的监察装置,以便使运行人员及时地发现一相接地故障,从而切除电网中的故障部分。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当接地的电容电流较大时,在接地处引起的电弧就很难自行熄灭,在接地处还可能出现所谓间隙电弧,即周期地熄灭火与重燃的电弧。由于电网是一个具有电感和电容的振荡回路,间歇电弧将引起相对地的过电压,其数值可达(2.5-3)UX,这种过压会传输到接地点有直接电连接的整个电网上,更容易引起另一相对地击穿,而形成两相接地短路。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