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组分 |
H2 |
CH4 |
C2H6 |
C2H4 |
C2H2 |
总烃 |
含量(10-6) |
150 |
60 |
40 |
70 |
5 |
150 |
气体
成份
|
甲烷
|
乙烯
|
乙烷
|
乙炔
|
氢
|
CO
|
CO2
|
总烃
|
日期
|
含量ml/l
|
23.09
|
68.81
|
5.61
|
5.31
|
23.9
|
504.98
|
4000
|
103
|
2004.5.4
|
38.94
|
111.8
|
8.94
|
7.21
|
28.77
|
907.7
|
5910
|
166.9
|
2005.6.8
|
|
28.14
|
90.08
|
7.22
|
5.56
|
23.29
|
705.5
|
5043
|
131
|
2006.8.18
|
|
28.11
|
64.5
|
6.4
|
5.01
|
25.7
|
680.7
|
4980
|
129
|
2007.3.20
|
|
25.23
|
75.80
|
7.12
|
6.3
|
19.5
|
702.9
|
5432
|
114
|
2007.11.5
|
|
18.76
|
81.08
|
6.24
|
5.63
|
14.76
|
716.7
|
5680
|
111.7
|
2008.3.10
|
气体
成份
|
甲烷
|
乙烯
|
乙烷
|
乙炔
|
氢
|
CO
|
CO2
|
总烃
|
日期
|
含量ml/l
|
1.89
|
0.75
|
6.52
|
1.93
|
9.28
|
56
|
265
|
9.8
|
2002.5.5
|
2.26
|
1.65
|
7.33
|
3.98
|
123.56
|
69
|
256
|
15.22
|
2003.4.15
|
气体成份
|
甲烷
|
乙烯
|
乙烷
|
乙炔
|
氢
|
CO
|
CO2
|
总烃
|
含量ml/l
|
0.16
|
0.13
|
0
|
0
|
7.37
|
10.89
|
327.52
|
0.29
|
气体
成份
|
甲烷
|
乙烯
|
乙烷
|
乙炔
|
氢
|
CO
|
CO2
|
总烃
|
日期
|
含量ml/l
|
19.69
|
48.18
|
4.83
|
0.99
|
38.5
|
85
|
501
|
74
|
2006.7.21
|
16.54
|
39.5
|
3.93
|
0.85
|
31.8
|
79
|
292
|
61
|
2006.7.24
|
|
29.7
|
70.3
|
6.59
|
1.12
|
64
|
173
|
666
|
108
|
2006.8.18
|
|
28.11
|
64.5
|
6.4
|
1.11
|
52.7
|
170
|
572
|
100
|
2006.8.28
|
|
33.9
|
80.1
|
7.89
|
1.21
|
78
|
252
|
698
|
123
|
2006.9.5
|
|
40
|
119
|
12
|
6.9
|
107
|
258
|
1800
|
177.7
|
2006.9.13
|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变压器
返回版块14.14 万条内容 · 40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浅谈关于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几个观点一、引言 变压器差动保护是变压器的主保护,一般采用的是带制动特性的比率差动保护,因其所具有的区内故障可靠动作,区外故障可靠闭锁的特点使其在系统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中有许多文献[1][2]都对上叙二种故障情况做出了详尽的分析,但是从现场工程实际来看,当变压器发生区外短路故障时,由于变压器本身流过巨大的短路电流而对其本体的绝缘和性能造成了破坏,同时伴随着变压器内部发生匝间短路故障的情况也时常发生,这就要求差动保护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动作而不被误闭锁,这就对差动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从上叙工程现场出现的问题出发,对这种情况进行重点分析。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