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类
|
评 价 指 标
|
第一类(7项)
|
砷、汞、镉、铬(六价)、硒、铅、氰化物 |
第二类(6项)
|
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粪大肠菌群 |
第三类(14项)
|
总磷、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硫酸盐、总氮、氯化物、铁、锰、硝酸盐氮、铜、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 |
水质评价
|
优
|
良
|
尚好
|
较差
|
差
|
极差
|
WQI
|
≤20
|
21~40
|
41~60
|
61~80
|
81~100
|
>100
|
城市名称
|
水源地名称
|
本月取水总量 (万立方米)
|
水量类别
|
水质指数
|
水质状况
|
主要超标项目
|
广州
|
西村水厂
|
38
|
比较充沛
|
73
|
较差
|
氨氮、总磷
|
新塘水厂
|
20
|
正常
|
29
|
良好
|
|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纯水系统
返回版块6.51 万条内容 · 26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输配水管网余氯浓度变化模型及其动态模拟氯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饮用水消毒剂。在管网中添加氯以维持一定的余氯浓度是维持管网水质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余氯浓度也成为衡量管网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对余氯浓度在输配水管网中变化的机理研究相对成熟,目前国内外管网水质变化模拟的一个最主要指标便是余氯。本文采用适合于离散动态系统模拟的事件驱动法来实现对管网中余氯浓度变化的模拟。 1.余氯在管网中衰减的动力学模型 引起余氯在输配水管网中衰减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且目前研究比较深入的两大原因有:余氯与水体中存在的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反应;通过管壁附近层流层的质量转输与附着在管道或水池等其他管网组件壁上的生物膜发生反应。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