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农田土整 \ 浅谈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突破

浅谈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突破

发布于:2015-09-08 11:17:08 来自:水利工程/农田土整 [复制转发]
水利是国民经济首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心环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农田水利建设要有新观念、新思路、新突破。结合山东实际, 山东省“二十一世纪初期农村水利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山东省农田水利建设要围绕一条主线, 坚持五项原则, 健全五大体系, 实现五个目标, 落实八项措施。
   一、围绕一条主线
  以建设现代新型农田水利为主线。农田水利建设是以改善人们生存条件、农业生产条件为目的, 以治水为中心的国土综合整治活动。现代新型农田水利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 通过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 运用综合手段, 使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历史性飞跃。现代, 是指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新型, 是指其以正确处理人水关系的辩证博弈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水问题的资源水利观为指导。
  综合描述现代新型农田水利就是: 要发展综合实力强大、宏观调控有力、科技含量较高、管理服务高效、综合效益显著、发展后劲充足同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具有时代特征、山东特色、农业特点的山东省农田水利事业。
   二、坚持五项原则
  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防止水对人的伤害的同时, 防止人对水的伤害, 当前主要是防止人对水的伤害。不仅要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更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 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改变一味“深挖沟、高筑堤”、人与水争地的做法, 给水以出路; 改变竭泽而渔、不加节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做法, 还水于生态; 改变饮鸩止渴、随意排放污水的做法, 造福于后代。
  2.水利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水利要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也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当前主要是从山东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出发, 量水求发展。变以水资源需求主导供给为以水资源供给主导需求, 根据水资源状况调整经济结构, 确定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规模。
  3.农村与城市、工业互补共进
  农村特别是郊区要自觉当好城市、工业的水源地, 农田水利建设要越来越多地搞一些恢复自然生态、涵养保护水资源和生态水环境的项目。城市、工业要自觉做好培植农业的工作, 建立对农业的补偿机制, 以城补乡、以工补农, 形成城乡一体、良性互动、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局面。
  4.现实利益与根本利益内在统一
  农田水利建设要适应社会进步,逐步从以重利益为主要特征的生产型水利, 转变为以重公益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型水利。在一定时期内, 农田水利建设仍要突出经济效益, 以与“三农”问题关系重大、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重点。从长远来看, 农田水利建设的公益性质将越来越明显,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成为主导, 农田水利建设也将最终成为国土整治、生态与环境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5.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
  在今后一定时期内,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 不可能把农田水利建设包揽下来, 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农民的力量搞农田水利建设, 必须使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
   三、健全五大体系
  健全完善真正体现农田水利特色的工程体系: 一是以大中型河道、水库、调水工程和重要湖泊、湿地为主构成的区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二是以沿海防潮堤、防潮涵闸为主构成的沿海防风暴潮体系, 三是以小微型河、沟、库、塘、泉、窖、井、渠为主构成的田间灌排体系, 四是以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区段计量、农业“三灌”为主构成的节水增效体系, 五是以水污染防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回灌补源工程、湿地、绿地为主构成的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
  以上五个体系中, 区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沿海防风暴潮体系的功能是为农业生产安全提供保障, 田间灌排体系的功能是为稳定农田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保障, 节水增效体系的功能是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供保障,水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的功能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四、实现五个目标
  到2020 年, 实现五个目标: 一是农田水利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区测水量水水平、区域水资源统一调控能力、农田防洪除涝能力等方面要更高。二是农田安全具有坚强可靠的水利保障,大中小型水库全部达到设计防洪标准, 大、中、小型河道的防洪能力分别达到50 年一遇、20 年一遇、10 年一遇, 防潮堤建设形成完整体系, 沿黄地区建立起完善的田间林网风沙防治体系。三是农业生产能力得到强大稳定的水利支撑。10 年一遇、20 年一遇、100 年一遇干旱, 全省农田受旱面积分别不超过33.3 万hm2、100 万hm2、233.3 万hm2, 全省3 年以上除涝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95%以上, 平原区农田基本成方成片, 丘陵区全部建成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田”。农业在节水灌溉的支撑下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四是水生态与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得到全面治理,地下水漏斗区面积保持在2000km2 内,地表水污染得到基本控制。五是运行管理科学高效。建立起政府主导、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奖罚分明的领导机制,尊重民意、注重实效、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发动机制,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稳定的投入机制、新型的水利管理和社会服务机制。
   五、落实八项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 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提高思想认识, 全民是基础, 领导是关键。要把农田水利放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认真研究, 科学决策,周密部署, 变“大灾大干、小灾小干、无灾不干”为“有灾无灾一样干”; 要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 要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不断了解水资源家底, 增强水的忧患意识和防洪减灾意识, 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 要大力宣传和推广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好方法、好经验, 加强舆论监督, 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一是加强领导, 建立责任制。应建立各级目标责任制, 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 将工作任务层层落到实处, 将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作为各级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是部门团结协作, 密切配合。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部门很多, 各部门应积极参与, 团结协作、各负其责, 形成合力。
  三是转变组织方式, 改进工作方法。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 各级政府要转变角色, 由从前的直接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搞农田水利的传统方式, 转变到重点抓权属管理、规划管理、宣传发动、资金扶持等, 从单纯的行政命令转变到行政、法律、科技、民主、教育相结合, 由过去的组织推动转变为政策引导、典型示范、优质服务。积极探索“两工”取消后新的组织方式, 大力扶持发展民营水利, 适合个人兴办的微型工程放手让农民自己建; 完善“一事一议”“一事一批”制度, 有计划地搞好一家一户干不了、公益性较强的工程; 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用水合作组织,承办较大的工程。
  3.实行分类指导, 推广新典型, 探索新路子
  一是根据地区差异, 确定主攻方向。山东省多年来形成的三大区域的治水路子被实践证明是符合当地实际的, 应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 并根据形势变化进一步调整完善。二是根据“先急后缓、长短结合”的原则, 确定工程重点。三是根据结构调整的要求, 确定工程布局。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农田水利建设在布局上必须在保证粮食安全和维护生态的前提下, 按照高效优质农业的要求来考虑。
  4.坚持依法治水, 健全完善水利政策法规
  在认真贯彻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法律的基础上, 加强配套法规政策的建设, 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严肃查处和打击农村水事违法案件, 规范水事活动,保障水事秩序。依法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分级负担、受益负担、分级管理、收益补偿等政策, 划分事权, 明确责任。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5.拓宽投资渠道, 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总量
  适应新形势要求, 走社会化办水利的路子, 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
  一是按照公益性的事情政府办的原则,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省级财政及地方各级财政应根据财政增长比例, 不断增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财政投入保障体系;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制定城市、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 使财力、物力等更多地向农业流动; 依法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 重点抓好水利建设基金, 水资源费、水保“两费”、占用农业灌溉补偿费的征收, 并确保取之于水、用之于水。
  二是按照生产性的事情农民办的原则, 由农民根据生产需要自主决定水利设施投入的力度。将农民的生产性水利投入与农民负担区分开来, 使农民像盖房修屋、购买化肥农药一样自主决定兴修水利设施, 真正释放农民群众增加水利投入的积极性。三是按照效益性的事情社会办的原则, 积极探索用市场的办法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继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推动民营水利发展, 聚集民间资本, 变存量资产为增量资产; 创造条件, 出台优惠政策, 改善投资环境, 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水利建设; 对新建的小型水利工程, 实现政策引导、群众投资、产权到户的办法, 对效益明显, 受益范围明确的水利工程, 大胆支持和鼓励个体、联户、法人单位去投资兴建, 做到自办、自有、自建、自管、自受益。各级政府要制定动态的分类投资明细表, 使各类投资都能找到各自的投向。
  6.深化水利改革, 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坚持创新, 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建设, 强化水利行业管理职能。按照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三部分协同作用的改革思路, 调整提高城市工业水价。水价改革的难点是农业水价问题, 重点是大中型灌区等供水工程水价。农业水价的改革要按照成本核算、群众负担、财政补助的原则,计算包括工程折旧、管理、运行、维修等费用在内的供水价格, 向用水户收取一定的水费, 不足部分按照工程的管理权限, 由同级财政承担。
  7.依靠科学技术, 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继续实施“科教兴水”战略, 下大气力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性措施: 一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先进的理念指导工作。做到科学规划、科学决策, 把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结合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结构调整, 统筹考虑水的问题, 制定和修改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确定农田水利建设重点, 使之具有较强的宏观指导性和现实操作性。二是加快科技攻关和技术引进步伐。积极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水土保持、节约用水、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三是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转化力度。以节水技术、施工技术的开发推广为重点, 加大推广力度,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低压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系数。采用信息化技术和先进设备改进水资源管理手段。
  8.坚持建管并重, 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按照《关于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 抓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管理、良性循环。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根据不同类型的工程明确管理主体。要改变过去想管的管不了、该管的管不好的局面, 政府该管的一定要管到管住,不该管的一定要放开放活, 划分事权, 明确权责。二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管理方式。一家一户的工程, 由农户自管; 联村联户的工程, 建立各类形式的合作组织, 通过用水户参与管理和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方式, 将专管与群管相结合,明确产权和义务; 重要的和较大的工程, 由政府管理,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三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短线、断层、萎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要继续加强乡镇水利站和农村水利技术服务组织建设,搞好各级农村水利队伍的业务培训,使农村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 要勇于创新, 建立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没有行政级别、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新的水利技术服务中心, 立足水利, 面向市场, 一业为主, 多种经营; 中心和中心之间既有竞争, 又有合作, 谁的实力强、服务好谁就会占领更多的市场, 由众多的服务中心形成一个全面覆盖的网络, 农民有更多的服务选择。
 

  • 老岳
    老岳 沙发

    谢谢楼主的资料

    2019-07-07 12:44: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农田土整

返回版块

5.03 万条内容 · 12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狠抓生态建设 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临朐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批示精神,以实施中央国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开发建设等项目为重点,狠抓生态建设,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深入实施“民心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先后被授予“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省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督管理规范化县”称号。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