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规范资料 \ 谈谈对低炭生活的理解

谈谈对低炭生活的理解

发布于:2015-09-07 21:24:07 来自:环保工程/规范资料 [复制转发]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那么什么是低炭生活呢?
  “低碳环保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温室气体让地球发高烧。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与发展,大量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提前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芬兰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一项调查显示,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将可能是第一个消失在汪洋中的岛国。
  美国媒体12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机。第一,过敏加重和重复,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与重复。第二,物种正在变得愈来愈“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缩小,这从苏格兰羊身上已现端倪。第三,肾结石增多,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结石患者220万人。第四,外来传染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暴发。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经陷入了不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匮乏之境,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十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房价疯涨,社会矛盾激化,几乎所有城市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体系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虽然房地产发展了多年,但仍然还处于一种粗放式发展的阶段,建筑节能意识薄弱,既造成了建造阶段资源的大量浪费,又造成了房屋持有阶段能耗的大幅提高。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保护自然生态是一场迫在眉睫的行动。
  在大会之后,“低碳”的概念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起来。一时间,“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地产”、“低碳生活”等新名词,以崭新的姿态高调亮相,融入了所有人的生活,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生态低碳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般来讲,低碳地产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建筑的居住舒适度。
  对于房地产而言,低碳地产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低碳地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未来房地产发展中,绿色将成为基础条件,成为营销的必然条件,低碳也将成为制约经济的硬约束条件,绿色低碳将成为房地产产生价值和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大家都树立低碳意识,低碳地产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2007年,觉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马学禄指出,应注重资源、能源、环境三要素的边界效应。他说,面对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必须深刻反思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背景下的消费拉动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的弊端。寻找出一条更加注重资源、能源、环境边界效应的经济增长方式、探寻新经济理论的时代已经到来。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规范资料

返回版块

10.97 万条内容 · 22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低碳能源:领先世界的机遇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能源类型的利用和开发的水平密切相关。能源既是“工业的粮食”甚或“现代工业的血液”,但却持续释放着巨大的外部性影响。能源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远甚于其他产业。人类从19世纪开始工业化进程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能源构成的转型。图1 给出了世界能源构成变化的历史轨迹。第一次大转型开始于19世纪,由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应用所促成的由薪柴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向煤的转化。在图上,曲线是从1850年,再生能源占80%,煤炭占20%,油气为零的A点开始,一直朝煤炭比率增加的右方延伸的。第二次是在20世纪初的20年间;从煤转向石油,推动力是汽车和飞机的普遍使用。在图上可以看到曲线在1900和1920附近转折的B点;然后一直向上。到1990年至今的近20年间,在油气占60%多、煤炭占约30%、非化石能源占10%的区域徘徊。而从现在开始,人类间将开始第三次能源大转型,即重点转向可再生能源,并且化石能源内部结构重组。发展的大方向就是图上的两个直朝向右下方红色的箭头。2030年的目标是非化石能源占到40%、油气和煤炭各占30%左右;到2100年,非化石能源趋近60%、油气和煤炭各占20%左右。这次大转转型的推动力主要是气候变化。自开始工业化一百多年来,特别是自1990年开始的近20年来,由于化石能源加速消耗、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而导致的气温上升、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低碳生活论文,和各种灾害性气象增加的频度和速度都大大增加了。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一两代人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加速了气候变化和地球表面升温人为的过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