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

发布于:2015-09-04 16:20:04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

论文栏目:混凝土论文



1机制砂颗粒形态对混凝土的影响
在一般混凝土中砂所占的比例一般为30%-40%,所以砂对混凝土拌合物和硬化后性能都有重要影响。(1)机制砂一般为机械破碎而成,其表面多菱角,比天然砂粗糙,表面积大,堆积空隙率高,相比天然砂沙在配置相同和易性混凝土下需要增加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不同工艺制作出的机制砂颗粒也有较大差异,通常认为表面比较圆滑、针片状少的颗粒,配置的混凝土性能更加良好,或达到相同工作性能下,需要较少的浆体包裹,可减少用水量和胶凝材料用量。但在长期的试拌中发现,在同样水胶比和同等和易性下,多菱角颗粒堆积空隙率高增大了机制砂和浆体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加牢固的粘结在一起,所以多菱角粗糙的颗粒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有提高,同时也增大了混凝土的渗透性。(2)对于混凝土工作性质的影响而言,砂表面纹理的影响没有级配和颗粒形状的影响明显,但如果在相同级配和同样颗粒形状下,表面纹理也会影响颗粒的堆积空隙率,同样影响混凝土需水量和胶凝才料用量。相比具有光滑纹理的颗粒,纹理凹凸的颗粒在粒径变小时,堆积空隙率更大,同等条件下会使混凝土变得干稠工作性能变差,但如果在同等水胶比,且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工作性能,表面纹理越粗亦可以提高颗粒与浆体之间更加牢靠的粘结,从而有利于提高混凝土抗压和抗折强度。但砂颗粒表面粗糙虽然有利浆体与砂粘结度的提高,但粗糙的表面同时也增加了表面的空隙率,也必将导致吸水率的增大,在混凝土硬化后颗粒表面与浆体之间水分蒸发,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增大导致抗渗性降低,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降低。(3)机制砂颗粒的级配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以及硬化后强度和耐久性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混凝土本身是一个混合材料的堆积体,经过水化硬化后形成一个可以承受抗压、抗拉、抗渗等性能的建筑综合材料。在机制砂代替天然沙掺入混凝土中,一方面机制砂与胶凝材料在前期形成润滑的浆体来包裹骨料支持混凝土的流动性,后期硬化成水泥石,另一方面来填充骨料间的空隙。如果颗粒级配连续相应堆积密度越大,所需填充的浆体越少,不仅能在能在前期得到较好的流动性还能够在后期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耐久性,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如果级配不连续或有断粒级则密实度下降,不利于后期强度和混凝土耐久性。
2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对于天然砂形成而言,主要是岩石被风化或受河水长期冲刷所产生,其较细颗粒75um以下多含有泥粉、黏土、云母及有机质等杂质,这些物质都大多比较惰性,不仅造成混凝土需水量增加而且会阻碍水泥石的水热,还会阻碍水泥石与集料之间的粘结从而导致混凝土后期出现裂纹。但机制砂中小于75um的石粉为机制砂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其性质与母岩完全相同,因此机制砂和天然砂中的泥粉要区分对待。截止目前很多学者关于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研究结果大相径庭,一部分认为:石粉相比天然砂增大了混凝土需水量导致混凝土较干稠和易性差,另一部分认为: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和易性影响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利弊取决于石粉含量的把控。国家建委四局建筑科学研究所的实验结果表明:“灰砂比较大,水灰比较小时,粉末含量增加,稠度下降;灰砂比较小,水灰比较大时,砂浆和易性反而大大改善”。吴明威等人研究研究了机制砂中0.08mm石粉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影响,认为石粉时一种惰性掺和料,颗粒细小,补充了混凝土中缺失的颗粒,增大了固体表面积对水体积的比例,从而减少了泌水和离析,而且石粉和水泥及水形成柔软的浆体,增加了混凝土的浆体量,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李亚杰在《建筑材料》中也有关于人工砂石粉含量的描述:“人工砂粗颗粒一般含量较多,当将细度模数控制在中砂范围内时,若小于0.16mm的石粉含量过少,往往会使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较差;但若含量过多,又会使混凝土用水量增加并会影响强度和耐久性。固石粉含量一般控制在6%-12%之间。”因此机制砂中石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应该取决于机制砂的级配和配比中的灰砂比和水灰比。
3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机制砂MB值是国际上确定机制砂中所含细料还是泥粉的一个重要指标。机制砂是由岩石破碎而成,在母岩的采集中难免将山体中泥土等杂质带入,导致机制砂中0.075mm以下颗粒中含有部分泥粉,泥粉对混凝土的影响有害无利。泥粉在混凝土中有两大不利特征:其一,泥粉颗粒细小表面积大;其二,其中所含黏土类矿物质吸水性强。同条件下泥粉含量增加,第一,使集料表面积增大,原有浆体不能完全包裹集料集料,水泥石不能完全与集料粘结影响混凝土抗压及抗折强度;第二,石粉中粘土类矿物质吸水性强体积不稳定,使混凝土拌合物变的干稠不利于施工性,后期影响水泥石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强以及增大混凝土干缩性。袁杰等人的研究表明:“泥粉含量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影响不大,而对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随粘土含量的增加,C3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不明显,而C60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16%。同时,砂中泥粉含量的增加,混凝土抗渗性逐渐变差,混凝土干缩值增大”。研究还表明,当泥粉含量小于3%时,泥粉含量对混凝土的收缩的影响随着泥粉含量的增加而增长的比较缓慢,但当泥粉含量超过3%时,泥粉含量对混凝土的影响将快速增长。Ahn等人还对亚甲蓝值与抗压强度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总结出了一个关系式:y=9881-4942x+964x2(x代表被修正的亚甲蓝值,y代表砂浆28天立方体抗压强度),总体来说,随亚甲蓝值增大,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
4结语
机制砂母岩成分的不同,破碎方式的差异,颗粒形态、表面纹理、级配、石粉含量、MB值及混凝土配比的变化,给机制砂的使用造成相当阻碍,笔者从这些方面分析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希望能为机制砂的广泛使用提供有利参考。
  • jszxwsw
    jszxwsw 沙发
    还好还好呵呵,尼玛娶媳妇的话也会进错洞
    2015-09-05 13:05: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21 万条内容 · 215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海工混凝土钢筋腐蚀及防护措施

海工混凝土钢筋腐蚀及防护措施 论文栏目:混凝土论文 更新时间:2015/6/18 15:10:08 最新杂志: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 战略与管理 中国哲学史 海南医学院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产业经济研究 工程塑料应用 吉他平方 当代韩国 测绘学报 工矿自动化1海工混凝土钢筋的破坏机理研究海洋环境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问题,首先需要清楚其破坏原因和机理,才能有针对性的对钢筋耐腐蚀性能进行相关的试验研究,找准研究方向,得出有用的研究成果,对后续的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海水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游离态的离子,虽然其含量不高,但混凝土结构长时间暴露在这种环境下,其影响不容忽视。其中最主要的破坏离子就是SO2-4和Cl-。首先对于混凝土结构,抗渗性能远不及天然石材,虽然宏观上与天然石材区别不大,但在微观上,混凝土表面有很多的微观孔隙[1]。因此,在海洋环境下,各种游离态的离子通过孔隙渗透到混凝土内部,与其中的Ca2-、Al3+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其耐久性和耐腐蚀性降低,最终导致结构破坏。其次对于钢筋的腐蚀破坏,主要是氯离子引起的,其通过毛细管、扩散、对流、渗透等方式侵入混凝土结构,扩散是最主要的侵入方式[2]。当其浓度到达一定的临界值后,从而引起钢筋的锈蚀。1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位于沿海及近海地区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海洋环境对混凝土的腐蚀,尤其是钢筋的锈蚀造成的结构早期损坏,已成为工程中的主要问题[3]。目前,对于提高海洋环境下混凝土中钢筋的耐腐蚀性能,防止钢筋腐蚀的技术措施有许多种,可归纳为两大类。其一是提高混凝土自身的防护能力,增加混凝土的抗腐蚀能力,如高密实、抗裂混凝土;其二被称作“附加措施”,主要包括:钢筋阻锈剂、混凝土外涂层、特种钢筋(如环氧涂层钢筋、不锈钢筋等)、阴极保护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