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oyo10828 于 2015-8-31 08:58 编辑
1.2.4 抗震措施实施之一----结构体系整体层次措施
1)控制高度和高宽比
根据经济型和分析总结要求,对不同结构形式和的建筑规定高度限制和高宽限制;限制分为A类和B类,B类尺寸放宽控制,但是采取更严格的控制措施补偿;包括规则性控制更严格,抗震等级划分与A级高度不同,更严格;各位自己对比一下,查一下高规所有章节比较一下AB类结构差别;
1) 控制结构布置规则性
规则性控制包括平面规则和竖向规则;具体要求见高规3.4和3.5,抗规见3.4;对结构规则性划分等级,仅对特别不规则需要专门研究外,其他不规则是允许的,只是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不规则的影响,一般方法是提高局部构件的承载力;
在设计实践中,对平面不规则可以查地震工况下角位移和层间位移,可以查第一平动周期和第一扭转周期;对竖向规则性,可以查左右的层竖向构件在地震下的剪内力的和就是地震作用标准值V,可以查各层的平移值,求差值;
2) 控制层位移值与层高的比值,保证对于地震下装修层不破坏;
3) 重力二阶效应及稳定控制,见高规5.4
1.2.5抗震措施实施之二----结构体系局部层次措施
1)剪重比控制;提高局部剪重比比较小的楼层的抗震承载力;
2)薄弱层加强;如底框结构;
3)需要作为二道防线的框架—剪力墙的框架;
4)转换层结构;
1.2.6抗震措施实施之三----破坏顺序控制
为了满足第二和第三设防要求。根据不同的结构材料(钢结构、混凝土结构)以及不同的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对容易破坏或加强后结构耗能提高或加强后结构不容易倒塌的部分,如混凝土框架的柱、梁柱节点、底层柱根部、角柱;对剪力墙的加强部位、连梁的抗剪等部位承载力调整。对钢结构提出强支撑,强节点要求;
我认为计算完了内力就是定下来,某些地方增加配筋等是提高承载力,不是提高了内力;
1.2.7抗震措施实施之四---构件抗震性能保证措施
对一些构件提出能提高抗震耗能的设计基本要求。根据抗震等级设定轴压比,配箍率、纵向配筋率等构造要求。对钢结构长细比和宽厚比等要求。
1.2.8抗震措施实施之五---地基与基础
1)地震液化判定和设防
2)地基承载力在地震工况下取值;
3)构件抗震性能保证措施对基础提出脱离率
转载 丁 丁 土 木 论 坛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