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暖通空调 \ 采暖供热 \ 就集中供暖和供热的改造问题作出分析

就集中供暖和供热的改造问题作出分析

发布于:2015-08-27 14:58:27 来自:暖通空调/采暖供热 [复制转发]
  所谓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因此,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就决不仅仅是着眼于能源消费方面的改造,而是应同时着眼于能源的生产、能源的输送等方面的节能改造。就集中供暖和供热而言,就不仅仅要对既有的热用户进行节能改造,使其适应于分户热计量和分户热收费的需要,同时,更要对锅炉房和供热管网进行节能改造。因为一个设计和运行都保持良好的水力平衡状态的供暖系统,它能给热用户提供的也就是设计室温,只要用户不降低其热舒适性要求,它们事实上是无热可调的。只有对锅炉房和供热管网同时进行节能改造,才既可提高效率,减少热损失,又可保证有高质量的供热,使热用户有热可调,使集中供暖和供热的节能真正得以实现。若只有前者,而没有后者,节能改造是不全面的,甚至可以说还没有抓住节能改造的关键所在。本文仅探讨集中供暖和供热的管网节能设计和节能改造问题。集中供暖和供热管网要采取的节能措施,关键是管网的保温设计。不同介质温度下,绝热层外表面最大允许热损失量,最大允许热损失量系数。任何供热管道保温都不可能没有热损失,但只要对允许最大热损失值略作调整,就可使热损失有可观的减少,这对节能无疑是大有好处的。降低了最大允许热损失值而增加了保温层厚度后,一次投资的增加情况,并与允许的热损失费作一比较。计算中,保温材料采用带单面铝箔的岩棉管壳,价格为北京新型建材集团提供,而热价按北京现行价格计算,其中,工程甲为小区燃煤锅炉房供热,工程乙为小区天然气锅炉房供热。比较计算结果。外网热损失是能源浪费的一个重要方面。上面所讨论的仅涉及允许最大热损失问题。我国现有集中供热系统由于管网跑冒滴漏造成的热损失更是难以计算。对现有供热管网进行节能改造,是搞好节能管理的关键。为了适应建筑节能的需要,应该对现行供热管道的保温设计规范、标准进行必要的修订,其原则是减小允许最大热损失值,适当增加保温层厚度。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节能,而且完全可行。这既是当前供热外网进行节能改造的主要内容,更是为了今后使能源得到更加有效和更加合理的利用。
  • 集中暖系统户间传热量问题分析
    本资料为对集中供暖系统户间传热量问题的分析,分析了户间传热量与建筑物内外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为了减少户间传热量,以利实施分户热计量和分户热收费,应进一步提高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水平,
  • 某文体中心辐射暖和防排烟系统施工图

    本设计供暖系统立管采用共用立管双管下分异程式供暖系统,室内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定压及补水由锅炉房设计时统一考虑,定压高度19m。地下室供暖干管布置采用同程式,详见供暖干管布置平面图。

  • 某美丽乡村创意商业绿化改造街景改造施工方案全套资料包
    本资料包为某美丽乡村创意商业绿化改造新街景改造施工方案全套资料包,其中包括建筑施工图,设计方案和模型,其中建筑图包含总平面图、平面套地形图、单体平面图等,适合进行美丽乡村创意商业绿化改造新街景改造施工的同学学习建模和设计。
  • 热系统节能分析改造措施
    供热管网问题与改造措施,热源问题与改造措施,水力工况失调问题与改造措施,动力设备问题与改造措施,热气回收装置的改造
  • 某医院热电冷三联+集中供热技术方案研究
    本资料为某医院热电冷三联供+集中供热技术方案研究,内容简介:分析了某医院2004—2006年的热、电、冷负荷和天然气、蒸汽消耗情况,提出了热电冷三联供+集中供热的节能改造方案。分析结果表明,热电冷三联
  • 计量热收费问题分析
    摘要提出供热耗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应该考虑由于山墙、顶、地面等公共面积耗热量对各住户单位面积耗热量差异的影响。住户实际供热费用,以抵消因各住户所处建筑位置不同而存在的不公平性合理分担。本文提出了通过对各住
  • 17套城市建筑改造设计参考方案文本合集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方案合集
    【城市焕新设计指南】—— 集结17套精选城市建筑改造与旧房重生方案,本合集深度聚焦城市更新与城中村改造的多样实践。从创意满满的现代化改造策略到保留历史风貌的温情设计,每一套方案均蕴含对空间重塑的独到见解与人文关怀。无论是寻求城市面貌革新的决策者,还是热衷于建筑设计的专业人士,都能在此找到灵感与实用参考,共同推动城市空间向更加宜居、和谐的方向发展。
  • 关于现有住宅集中暖的几个热点问题
    我国冬季供暖正处于急剧变革和快速发展时期,关于现有住宅集中供暖,现在发生许多新的房地产商、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供热合同纠纷。现在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正在紧张进行,改革的核心是由单位福利型向社会商品型转变,
  • 集中热系统的节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 城市地区集中热的节能分析
    内容简介 城市地区集中供热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城市集中供热取代城市中广泛分散的燃油、燃煤锅炉,符合国家“十一五”战略规划中关于节能降耗的宏观调控政
  • 民用建筑集中采暖热计量技术规程
    本资料为:民用建筑集中采暖供热计量技术规程,内容详实,可供参考。
  • 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节约能源,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管理,还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因此本设计便采用这种供热方式。同时本
  • 暖能耗分析及对策
    本文依据某油田中心区供热系统历史运行资料,对该系统2001-2006年期间的水、电、煤能耗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对该供热系统已经应用的节能技术和节能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针对该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
  • 集中热工程的节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主要介绍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方法、管网的平衡。。优化设计。供热系统由热源把热能送达热用户,一般都要经过热制备、转换、输送和用热这几个环节。
  • 榆中既有建筑热计量节能改造案例
    内容简介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热量表(包括机械式热量表、超声波式热量表等)、热分配表(大多为进口产品)等供热计量产品以及通断时间法、温度法、流量温度法等供热计量技术方案。经过多方面考虑,最终确定采用某公司
  • 对北京市某既有建筑中垂直单管顺流式采暖系统进行供热计量改造,改为垂直单管加跨越管系统,并在散热器供水管安装两通型散热器恒温阀,在散热器表面安装热分配表,散热器回水管安装手动闸阀,同时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安
  • 小区集中供热及综合楼供暖系统设计此设计中利用水—水换热站从市政供热管网取热,后通过室外直埋供热管道将供暖热水输送至各个建筑。综合楼室内部采暖系统形式为单管上供下回式,为避免底层散热器超压,分为高区和低
  • 城市供集中热储料板焊仓,制作说明:1、图中本构件采用平炉或顶吹氧气转炉3号钢制作,其屈服点、伸长率、抗拉强度、180度冷弯试验和碳、硫、磷的极限含量均应符合GB700-88的规定。焊条采用E43xx,
  • 包含58MW燃气锅炉基础柱平面布置图、15轴58MW燃气热水锅炉基础模板图、12轴58MW燃气热水锅炉基础模板图等,图纸内容完整,表达清晰,制图严谨,欢迎设计师下载使用。...
  • 集中热系统热力站的局部节能改造
    内容简介 通过对热力站局部系统流程的改造,解决了热力站冷凝水回水温度过高、水一水热交换器壳层结垢无法正常运行以及汽一水热交换器壳层凝结水液位不清,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热交换器壳层满水和跑汽现象,造成汽
  • 模型:XRGI-15集中供暖中心集成到现有加热中心的安装。它们包括系统组件的所有管道和电缆。只有供暖、燃气、电力供应、废气和冷凝水与建筑物的连接仍在规划中。查找有关尺寸(尤其是管道)和传感器在标准液压
  • 1.另一种节能方式和集中
    目前集中供暖(水暖)安装方式犹如给各户安装了一盏额定功率的‘长明灯’,不管你需不需要该功率能量和运行时间,都得定额消费,假设能实现一户一表,这一情况将彻底改变,用户有目的的选择一些:茶几式,炕式,沙发

阅读下一篇

关于供热方式环境评价的基本情况

  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对供热方式环境评价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反应各供热方式环境评价的基本情况,对综合评价供热方式有指导意义。供热方式环境评价模糊数学数学模型供热方式的评价是多目标的决策优化问题。以往对供热方式的评价主要是经济评价,专门针对供热方式的环境评价还未有有关文献涉及。如果要全面综合评价供热方式,必须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环境评价方法。作者结合大气环境的评价方法,利用模糊数学的概念对供热方式的环境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评价数学模型的建立:环境评价评语集根据大气环境的评价方法,构造一个影响环境的各二级因素的评语,影响环境质量好坏的二级因素分别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和氮氧化物。确定隶属度函数是建立评价模型的关键。为了简化问题,本文根据实践和逻辑推理建立了各定性因素的评语集隶属度函数的模糊子集。这里建立的隶属函数是一个简单的定值区间函数,尽管它比较简单,但基本可以反应评价的过程。当然,随着问题探讨的深入,也希望有更加精确的隶属函数建立起来,使模型更加完整和精确。计算实例分析各种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污染物的量是不相同的,它同燃料所含的化学成分、燃烧方式、燃烧环境和燃烧效率等多种因素有关,经过查有关资料和计算可以得到各供热方案的污染物排放量,目的是为供热方式的环境评价提供一种方法,将模糊数学和大气环境评价方法引入供热方式环境评价中;初试建立对供热方式环境评价分析的方法,提高供热模式选择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这是一种尝试,但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尽管所得结论基本可以反应各供热方式环境评价的基本情况,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建隶属函数还过于简单,以至所得结果还不能细微反应各供热方式环境评价的差别,这也正是今后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所建立的模糊评价模型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仍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和细化,需要在将来的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