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规范资料 \ 垃圾渗滤液、粪便污水与城市污水同步脱氮除碳中试*

垃圾渗滤液、粪便污水与城市污水同步脱氮除碳中试*

发布于:2015-08-26 16:19:26 来自:环保工程/规范资料 [复制转发]
论文导读::为解决垃圾渗滤液、粪便污水与城市污水氮和有机物达标排放问题,以实际混合污水为进水,采用实际倒置A2/O工艺的模拟反应器,进行了中试规模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起决定性控制作用,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是提高除污效果最为简捷有效的手段;当渗滤液、粪便污水和城市污水混合比为0.2:1.0:400、水温为28~34℃、泥龄为20d时,最优运行参数为HRT=11h、DO=3mg/L、R=100%、r=200%,此时COD、NH3-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0%、96.5%和65.1%,出水浓度满足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三种污水同时处理同时达标。较常规工况,COD、NH3-N和T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2%、23.2%和19.2%,氮的去除率涨幅较大,工艺优化后有效解决了混合处理后面临的脱氮率低的严重问题。因试验水温与广州地区常水温接近,故结果具有一定代表性。研究同时证明,粪便污水可做为外加碳源,适量的添加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提高生化处理效率。
论文关键词:垃圾渗滤液,粪便污水,城市污水,脱氮,除碳,倒置A2/O工艺,正交试验,水力停留时间

  垃圾渗滤液、粪便污水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和氨氮[1-2],以场内或场外处理为主[2-6]。因场内处理投资大、处理能力有限等问题,场外处理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7-9]。广州市大坦沙污水厂自2005年起,接纳渗滤液、粪便污水分别与城市污水同步处理。实践表明,因污染物浓度高、进入时间不定及接入方式不当等原因,微生物活性下降,反应池和浓缩池“死泥”增多,出水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总氮最为严重[10,11]。该厂三期处理系统未来还将有同时接纳渗滤液和粪便污水的任务,如何保证氮和有机物的达标排放迫在眉睫。笔者前期研究了渗滤液与城市污水、粪便污水与城市污水同步脱氮除碳[12-15],以及渗滤液、粪便污水与城市污水混合比例[16]的有关问题;文献[17]仅是分析了渗滤液与城市污水、粪便污水与城市污水分别合并处理的效果,但对于三种污水同步脱氮除碳的研究目前还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采用大坦沙污水厂三期处理工艺的模拟反应器,以实际混合污水为进水,在现场进行了中试,确定了关键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和最优工况,代表性工况下实现了三种污水氮和有机物同时处理同时达标。
  1 试验装置与方法
  1.1 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为钢板焊接而成,模拟大坦沙污水厂倒置A2/O工艺设计。前端为调节池,内设搅拌机,保证渗滤液、粪便污水和城市污水混合均匀。装置主体有效体积约4m3,长×宽=4.51m×0.8 m环境保护论文,有效水深为1.1m。用隔板分成缺氧池、厌氧池、好氧1池和好氧2池,体积比例约为1:0.5:1.25:1.25。缺/厌氧池设有搅拌机。好氧池尾部设混合液回流管,底部设有微孔曝气器。末端为沉淀池,长×宽=1.5m×0.8m,有效水深为0.5m,泥斗高为0.68m,有效体积约0.9m3,底部设排泥管和污泥回流管。
   image001.jpg
  
图1 中试装置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est installation

1.进水泵 2.空气压缩机 3.转子流量计 4.污泥回流泵5.混合液回流泵 6.电动搅拌机 7.微孔曝气器 8.在线DO仪 9.排泥管 10.出水管 I.调节池 II.缺氧池 III.厌氧池 IV.好氧1池V.好氧2池 VI.沉淀池
  1.2 试验设计
   活性污泥法去除氮和有机物是多种底物和多种微生物相互耦合反应的结果,其过程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单一参数变化而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是不存在的[18]免费论文网。因此,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多参数共同作用下处理效果,判断影响因素的显著性,确定最优工艺条件。
  根据实际运行经验,将水力停留时间、好氧池溶解氧浓度、污泥回流比和混合液回流比4个可控参数选为考察因素,每个因素选择3个代表性水平,如表1。
  表1 正交试验设计
  Tab.1Scheme of orthogonal test
  
因素
A:
HRT/h
B:
DO/( mg.L-1)
C:
R/%
D:
r/%
水平
1
11
2.0
60
100
2
9
3.0
80
200
3
7
4.0
100
300
1.3 试验方法
  渗滤液、粪便污水和城市污水分别取自广州市兴丰垃圾填埋场、广州市白沙河无害化处理厂和大坦沙污水厂沉砂池出水,在调节池按0.2:1.0:400的体积比[16]混合,水质见表2。其中,粪便污水COD/ TN为14.6,BOD/COD为0.62,碳源丰富,可生化性较好。与城市污水和渗滤液混合后,混合污水C/N比为5.9,BOD/COD为0.75,较城市污水C/N比(C/N比=5.4)和B/C比(B/C比=0.43)分别增加了9.3%和74.4%,较渗滤液C/N比(C/N比=3.8)和B/C比(B/C比=0.34)分别增加了55.3%和120.6%,与粪便污水混合处理对于城市污水,特别是南方地区低碳源城市污水生化处理[16]有益,也利于降低渗滤液处理难度。
  表2 用水水质
  Tab.2 wastewater quality
  
项目

COD
/(mg.L-1)

NH3-N
/(mg.L-1)

TN
/(mg.L-1)
COD/ TN

BOD

/(mg.L-1)

BOD

/COD
渗滤液

16750

4000

4400

3.8

5650

0.34

粪便污水

17050
932
1168
14.6

10550

0.62

城市污水

125
20
23
5.4
54
0.43
混合污水

146
26.3
29.1
5.9
132
0.75
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每组试验取数日平行试验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取样频率为2次/d,主要水质分析项目有COD、NH3-N、TN、NO3--N和NO2--N等,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测试。DO和pH分别采用HACHsc100 在线溶氧仪和CYBERSCAN510型pH计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正交试验结果及统计分析
  按照L9(34)安排试验,以NH3-N、TN和COD去除率为水质评价指标,9种试验方案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直观分析如表3所示。试验期间水温为27~30℃,泥龄保持20d。
   表3 正交试验结果及直观分析
  Tab.3Orthogonal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intuitive analysis
  
项目

试验

编号

A

B

C

D

评价指标

COD
去除率/%
NH3-N

去除率/%

TN
去除率/%

试验

结果

1
1

1

1

1

79.8

78.1

53.0

2
1

2

2

2

80.7

95.2

61.8

3
1

3

3

3

82.5

95.9

41.4

4
2

1

2

3

76.6

69.3

36.2

5
2

2

3

1

76.8

80.9

51.2

6
2

3

1

2

76.5

81.9

45.4

7
3

1

3

2

71.2

48.9

49.7

8
3

2

1

3

73.9

51.1

35.4

9
3

3

2

1

73.3

58.3

38.6

COD

去除率极差计算


81.000★

75.867

76.733

76.633





76.633

77.133

76.867★

76.133





72.800

77.433★

76.833

77.667★




R
8.200

1.566

0.134

1.534




NH3-N

去除率极差计算


89.733★

65.433

70.367

72.433





77.367

75.733

74.267

75.333★





52.767

78.700★

75.233★

72.100




R
36.966

13.267

4.866

3.233




TN
去除率极差计算


52.067★

46.300

44.600

47.600





44.267

49.467★

45.533

52.300★





41.233

41.800

47.433★

37.667




R
10.834

7.667

2.833

14.633




注:★代表最优水平
由表3看出,COD去除率为71.2%~82.5%,平均为76.8%;NH3-N去除率为48.9%~95.9%,平均为73.3%;TN去除率为35.4%~61.8%,平均为45.9%。TN去除率相对偏低,但据文献[19]提供的理论公式计算,TN理论去除率为48.8%~74.5%,高于实际值12.7%~13.4%,说明若严格控制操作条件环境保护论文,TN去除率还有较大提升潜力。相对而言,氮的去除受工艺条件影响较大,而COD去除则表现较为稳定。
  极差可反映各因素对混合污水处理效能影响的主次顺序。比较极差大小可知:对于去除COD,A>B>D>C,即主次顺序为水力停留时间>好氧池溶解氧浓度>混合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对于去除NH3-N,A>B>C>D,即主次顺序为水力停留时间>好氧池溶解氧浓度>污泥回流比>混合液回流比;对于去除TN,D>A>B>C,即主次顺序为混合液回流比>水力停留时间>好氧池溶解氧浓度>污泥回流比,其中混合液回流比和水力停留时间的极差分别为14.633和10.834,影响力接近。
  方差分析[20]判断各因素影响的显著性,得到表4。
  表4方差分析表
  Tab.4 Anova table
  
方差
来源
偏差平方和




F

F临界值/显著性

氨氮

总氮

COD

氨氮

总氮

COD

氨氮

总氮

COD

A
2124.63

187.40

101.0

2
111.96

14.98

27.53

F0.01(2,2)=99.0
/***
F0.1(2,2)=9.0

/*

F0.05(2,2)=

19.0/**
B
290.90

89.06

4.15

2
15.33

7.12

1.13

F0.1(2,2)=9.0

/*



C
39.83

12.51

0.03

2
2.10

1.00

0.01




D
18.98

334.9

3.67

2
1.00

26.77

1.00


F0.05(2,2)=

19.0/**

误差
18.98

12.51

3.67








注:***表示影响显著,**表示影响较大,*表示影响较小
比较表4所列各因素的F和F临界值可知,对于硝化,FA> F0.01,FB> F0.1,水力停留时间影响显著,好氧池溶解氧浓度影响较小,污泥回流比和混合液回流比基本无影响;对于反硝化,FD> F0.05,FA> F0.1, 混合液回流比影响较大,水力停留时间影响较小,好氧池溶解氧浓度和污泥回流比基本无影响;对于去除有机物,FA> F0.05,水力停留时间影响较大,其他因素基本无影响。
  由上述分析得到,水力停留时间是唯一对所有指标都有影响的因素,且影响力较大,污泥回流比则基本无影响。结合表3,当延长水力停留时间,例如由7h(7#~9#试验)延长到11h(1#~3#试验)时,氨氮去除率由48.9%~58.3%增至78.1%~95.9%,平均增幅为36.9%;总氮去除率由35.4%~49.7%升至41.4%~61.8%,平均增幅为10.9%;COD去除率由71.2%~73.9%提高到79.8%~82.5%,平均增幅为8.2%。各项指标去除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幅,以硝化率最为明显。这是因为HRT短,硝化、反硝化作用进行得不充分,吸附于基质上的大量氨氮未来得及转化便随出水流出了系统[21]; HRT长,为硝化反硝化反应提供所需了时间,处理效果可获得首要保障。从试验结果看,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是提高混合污水处理效果,特别是硝化效果的最为简捷有效手段。
  2.2 最佳工况的确定及效果分析
  由表3得到各个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环境保护论文,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评价指标的最优水平
  Tab.5 Evaluation of the optimal level of different
  
项目

最优水平

HRT/h
DO/( mg.L-1)

R/%
r/%
COD去除率

11

4

80

300

NH3-N去除率

11

4

100

200

TN去除率

11

3

100

200

由表5看到,除HRT外,不同指标其他因素的最优水平有所不同。对于DO水平,TN为3mg/L,而NH3-N和COD则为4mg/L。结合表3,当DO由3mg/L升至4mg/L时,NH3-N平均去除率增长了2.97%,而COD平均去除率则提高了0.3%,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同时考虑能耗,以及过度曝气导致回流至缺氧池的溶解氧增加而影响反硝化等因素,DO浓度取3mg/L。对于污泥回流比,NH3-N和TN为100%,而COD为80%。当污泥回流比由80%增至100%时,COD去除率仅变化了0.03%,因此,污泥回流比统一取100%。同理,混合液回流比取200%。
  综上,确定系统最佳运行参数为:HRT=11h、DO=3mg/L、R=100%、r=200%。保持该条件,在水温为28~34℃,泥龄为20d时运行15d,结果如图2~4所示。
  
图3 最佳工况下TN去除效果
Fig.3 Removal effect of TN on
opitimal operation parameters

图2 最佳工况下NH3-N去除效果
Fig.2 Removal effect of NH3-N on
opitimal operation parameters

image002.gif
  
图4 最佳工况下COD去除效果
Fig.4 Removal effect of COD on opitimal operation parameters




image004.gif
图4 最佳工况下COD去除效果
Fig.4 Removal effect of COD on
opitimal operation parameters

在最优工况下,脱氮除碳率相对较高,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稳定。当进水COD为123~195mg/L时,出水COD最低为16mg/L,最高为30 mg/L,去除率为77.8~89.6%,平均为85.0%;当进水NH3-N为21.9~30.4mg/L时,出水NH3-N为0.5 ~1.3 mg/L,硝化率高达95.0~97.9%,平均为96.5%;当进水TN为25.7~34.7mg/L时,出水TN在8.6mg/L到12.6mg/L之间变化,去除率为62.2~68.7%,平均为65.1%免费论文网。各项指标出水浓度均满足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较表3所列常规工况,COD、NH3-N和T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8.2%、23.2%和19.2%,氮的去除率涨幅较大。工艺优化后有效解决了混合处理后面临的最严重问题,
  


image001.jpg


image002.gif


image004.gif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当DO由3mg/L升至4mg/L时,NH3-N平均去除率增长了2.97%,而COD平均去除率则提高了0.3%,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同时考虑能耗,以及过度曝气导致回流至缺氧池的溶解氧增加而影响反硝化等因素,DO浓度取3mg/L。

    2021-07-23 06:14:23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规范资料

返回版块

10.97 万条内容 · 22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三峡水库干流和库湾消落区植被物种动态分布研究

论文导读::发电和通航是三峡水库的三大主要功能。自然消落区作为水陆生态系统交互作用的界面。这样既保证聚类区域间有70%左右植物物种相似。植被物种动态分布变化。论文关键词:三峡水库,消落区,植物物种,动态分布  在自然条件下,江(河)水位的季节性涨落导致江(河)两岸土地周期性的水淹和出露而形成了自然消落区,自然消落区作为水陆生态系统交互作用的界面,在流域生态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由于建坝等水利工程建设,通过人为改变江(河)水位涨落的自然节律性变化,从而形成新的水库消落区。水库的水位调节方式依不同的建坝目的而不同,防洪,发电和通航是三峡水库的三大主要功能。三峡工程建成之后,水库在145 m~175 m之间,实行“冬季蓄水、夏季泄洪”的水位涨落节律的人工调节,原来适应长江水位节律性变化的植被难以适应新环境的急剧变化小论文,逐步消失或死亡,导致水位下降至低程145 m后,库周两岸形成落差达30 m的“黄色”裸露水库消落区[2]。逆反洪枯规律的水位变化对消落区植被的影响已有不少报道[3]。三峡水库蓄水前,王勇等(2001)对三峡库区自然消落区进行了系统的植被群落和区系调查[1,4],笔者于2009年植被出陆后,对蓄水后的三峡水库干流及库湾消落区进行了植被本底调查,结合2001的调查结果,通过对消落区植被科属种变化的比较研究,旨在分析三峡水库消落区水位变化对消落区物种资源及分布趋势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进行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工作提供可能的依据[5-9]。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