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资料整理:l浅谈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

资料整理:l浅谈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

发布于:2015-08-17 16:58:17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1城市广场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城市、特别是内地的一些城市建筑物大都缺乏新意,沿街、沿巷砌得满满荡荡,给人以一种千城一面、单调沉闷的压抑感。人在街上走,仿佛井中蛙,难怪有西方友人对中国迟迟不改几千年沿袭下来的画地为牢、自我封闭的建筑风格很不理解,并为之大发感慨。他认为建筑是人们赖以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解放思想能起到目染耳濡的作用。可喜的是在广州率先引进世界兴起不久的新潮流、新模式——广场建筑,以全方位开放的姿态来面对市场经济新时代,为广州迈向完全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谱就新篇章。这很值得各地城市学习和借鉴。
建筑添上“广场”二字,意味着向传统建筑的深层次挑战。建筑设计专家如是直言:过去的建筑总是沿着建筑红线、边线垒墙造屋,自己俨然一个独立王国。建筑是绝对主体,它给外界展示的只是其高度、线条、颜色,给人以一种无名的压抑感。而广场建筑向人们展示的则是一派全新的景象,走出了一条环境设计取代建筑设计的新路:在同一环境里,它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有亭台楼阁、有主体广场、有主次道路、有绿树草坪、有喷泉水池,它们交相辉映,和谐雅观,房屋在广场建筑的总体环境中仍然是主角,但它仅仅为其一部分。广场建筑在设计上,要求融古典建筑艺术与现代建筑手法为一体,融民族特色与异域风情于一炉,尤其是在外墙装饰上,要采用多种装饰材料和技术,如马赛克或花岗岩饰面、玻璃幕墙、绿色生态墙相结合,打破现在流行的饰面材料单一、一统到底的建筑外观,做到既庄重又典雅,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相得益彰。
巴黎人以巴黎为自豪,因为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除监狱和公墓外,一切都是完全开放式的设计,人们能够充分共享阳光下的空间。勿容置疑,广场建筑能在宏观上引导城市建设,又能在微观上调节人们的情趣。一位建筑设计专家颇为自信:广场建筑将会风行一百年。
建筑水准的高低是城市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城市广场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硬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市也耸立起一大批令人瞩目的高层建筑。然而,这些建筑或因场地有限,或因资金不足,或因设计风格的不同,或多或少与完全意义上开放式的广场建筑在观念上有区别。相比之下,开放的建筑更显得文明与进步。
3.城市广场的空间特性
3.1城市广场的空间构形特点
城市广场的构形反映了特定城市空间的几何学关系和空间秩序的组织方式。通过围合与沟通,整合与分离,二维面与三维体,比例与尺度等空间组织手法,使其空间形态与所在环境相呼应。
围合与沟通围合是界定空间的基本形式。城市广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由建筑实体围合而成的。围合建筑的比例、尺度、造型等对广场空间的质感产生很大的影响。围合的方式很多,其中毛、目的是塑造城市空间在城市广场的聚焦。城市广场必然与街道相连,与街道的沟通使广场的存在具有了一定的依托,从而也使城市空间得以贯通。街道与广场的位置关系及相互之间的尺度对比是空间处理的关键。围合与沟通,共同形成了广场空间的整体感觉。
整合与分离 城市广场支配并影响其周围的城市空间,使片断结为群体,并进一步形成网络,构成城市空间系统。空间整合为城市空间的重组创造条件,是城市空间形态更新的基本图径之一。整合的目的在于构成整体,并实现时间在空间上的延续。分离是指构成整体的片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甚至有自身的结构组织特点,是个体特性的体现、是空间在时间上的拓展。城市空间形态的丰富性就在于个体与整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城市广场以其自成体系的空间组织方式相对独力,成为城市空间中的独立的构成元素强调了城市空间构成中的个性特色。
二维面与三维体 城市广场空间构成的另一个特性就是:在三维实体的衬托中,广场以二维面的形式存在。这种二维面的存在方式突出了人的活动体现了广场空间形态构成的基本价值取向。人的参与使得空间与一定的事件、情景相联系。在二维面中突出的三维体成为视觉焦点,赋予了空间以方位感,使人在空间中的存在获得了定位。同时突出的视觉焦点亦
可被用于表达某种象征,体现某种精神。事件、情景与定位使人获得了超出空间形体本身的物质性质、边缘或界定周边的内容,与特定的内在亡、理情感相联系,形成场所感。场所感的形成使空间具有了社会文化的涵义。
比例与尺度 比例与尺度相联系。合适的比例关系是良好的尺度感产生的前提条件。人的活动QL:、是与一定的尺度相关联。现代城市广场所包容的活动内容越来越多,各种活动除了要求有相应的空间形式外,还要求有相应的空间尺度。从而使广场成为各种尺度的空间构成的‘。空间集合”。在该集合体中,各种尺度空间的转换与连接以及相互之间的级配关系构成了广场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形成整体空间感的主要途径。除了平面层次上的尺度界定以外,广场周围的建筑物的体量及由此产生的尺度也是构成广场总体尺度感的重要内容。
3.2 城市广场的空间结构特征
建立在其几何构形特点之上,城市广场应体现开放性、公共性及参与性的空间结构特征。
开放性 结构的开放性要求城市广场的空间结构具有系统适应和动态平衡的特性,与其它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转换与沟通机制。同时还应该是一个动态有机的、能够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态,为城市空间的变化提供新的接人点。广场空间结构的动态平衡,依靠自身的调节机制及系统外部的、来自城市结构的相互作用,或调整或重构,在动态之中完善自身。结构的开放性,使自身融人到总体结构之中,成为大系统的一部分。公共性城市广场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聚会和活动的场所。公共性是其空间的基本属性。活动的开
展、信息的交流都是以公共性为前提。城市广场应易于安排各种活动,包括休闲、运动、集会、娱乐等,便于各种人群使用。在空间处理上应有良好的可达性。车流通道的安排及人流路线的组织是保证城市广场空间可达性的前提条件,同时也给广场空间的组织带来很大影响。广场空间的公共性是就整个城市空间系统而言,但就广场空间本身来讲这种公共性又包含不同层次的空间领域为不同的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所,使得广场空间的组织呈现出多样的层级与序列。如此也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广场的空间形态。
参与性 人们不单单是关心活动.同时也关心活动发生的机制,这种机制就是城市空间。人的参与使广场空间获得了超越其形态本身含意的新的意义。人与空间的互动构成了城市广场意象的全部内容。活动不仅仅是在使用空间,同时也在创造空间。在此过程中,人获得了对其所处环境的认同,并将自己的意志融人环境之中,从而使环境什华为意境。人的能动作用使空间具有了性格特征,井在人的活动与空间形态之间建立了对话机制这种机制显示出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活动方式塑造了空间形态,空间形态规范J’活动方式。广场空间的可参与性使空问的存在具有了社会性的特征,使人的活动具有了建构文化的涵义。
4.城市广场的定义及分类
4.1城市广场的定义
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如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既有政治和历史意义,又有丰富的艺术面貌,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上海市人民广场是市民生活、节日集会和游览观光的地方。
4.2城市广场的分类
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2]。但这种分类是相对的,现实中每一类广场都或多或少具备其他类型广场的某些功能。
4.2.1集会游行广场
城市中的市中心广场、区中心广场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时为城市交通服务,同时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集会游行。这类广场有足够的面积,并可合理的组织交通,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满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货运交通。可在广场的另一侧布置辅助交通网,使之不影响集会游行等活动。例如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海市人民广场、昆明市中心广场和前苏联莫斯科红场等,均可供群众集会游行和节日联欢之用。这类广场一般设置较少绿地,以免妨碍交通和破坏广场的完整性。在主席台、观礼台的周围,可重点设计常绿树。节日时,可点缀花卉。为了与广场及周围气氛相协调,一般以规整形式为主,在广场四周道路两侧可布置行道树组织交通,保证广场上的车辆和行人互不干扰、畅通无阻。广场还应有足够的停车面积和行人活动空间,其绿化特点是一般沿周边种植,为了组织交通,可在广场上设绿地种植草坪、花坛,装饰广场,形成交通岛的作用,但行人一般不得入内。
4.2.2交通广场
一般是指有数条交通干道的较大型的交叉口广场。例如大型的环形交叉,立体交叉和桥头广场等。主要功能是组织和疏导交通。应处理好广场与所衔接道路的关系,合理确定交通组织方式和广场平面布置。在广场四周不宜布置有大量人流出入的大型公共建筑,主要建筑物也不宜直接面临广场。应在广场周围布置绿化隔离带,保证车辆、行人顺利和安全的通行。一类是设在人流大量聚集的车站、码头、飞机场等处,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流线,人流疏散功能。另一类形式设在城市交通干道交汇处,通常有大型立交系统。此类广场应以交通疏导为主,避免在此处设置多功能、容纳市民活动的广场空间,同时采取平面立体的绿化种植吸收噪音。
4.2.3商业广场
  主要是指专供居民购物,进行集市贸易活动用的广场。随着城市主要商业区和商业街的大型化、综合化和步行化的发展,商业区广场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人们在长时间的购物后,往往希望能在喧嚣的闹市中找一处相对宁静的场所稍做休息。因此,商业广场这一公共开敞空间要具备广场和绿地的双重特征。所以在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商业繁荣的目的。
城市广场还可以按照广场形态分为有规整形广场、不规整形广场及广场群等,且现代城市广场形态越来越走向复向化、立体化,包括下沉式广场、空中平台和步行街等等;按照广场构成要素分析可分为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等;按照广场的等级可分为市级中心广场、区级中心广场和地方性广场(如居住街区广场、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散广场和建筑物前广场)等。
5.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珩接和交通联系。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5.1城市广场地理位置的确定
城市广场好比城市的“客厅”,是城市的中心所在,一个好的城市广场设计会给每一个来这所城市的人们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也会使越来越多的人记得这所城市,想去了解这所城市,因为每所城市都有着各自的文化,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广场的建设上我们要深思熟虑,合理的利用好土地资源。因为城市广场一般是在市中心而且占地比较大,城市土地使用日益的紧张和城市土地价格的飞涨,政府在城市广场的土地建设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在市中心“寸土如金”地段建设一个大型广场的投入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使城市广场发挥最大的价值是很关键的,并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5.2城市广场的大小的确定
当前在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盲目求大,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此风更甚,5~6hm2甚至十几hm2的广场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大到几十hm2,以为大就是好,大就是不落后,其中也有互相攀比的因素。天安门广场面积39.5hm2,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但这是在一种特殊的政治背景和政治需求下产生的。从历史上看,大型广场的出现,的确与举行军事和政治仪式分不开,并且是专制和集权的一种象征,如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巴黎的协和广场等。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政治性集会将越来越少,城市中需要更多的是市民广场或文化休闲广场。
一般来说,城市大,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也大;城市小,市中心广场也不宜规划得太大。片面地追求大广场,不仅在使用上也不方便,而且广场尺寸不宜人,也很难设计出好的艺术效果。城市广场尺寸太大会缺乏活力和亲和力,一个好的城市广场要有适当的围合感,这也是广场区别于绿地的特征之一。凯文·林奇指出“室外围合空间的墙高与空间地面宽度之比为1:2~3感觉最舒适。”卡米洛·西泰在总结欧洲城市广场设计手法时提出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等于建筑高度,最大尺寸不超过建筑高度的两倍。所以广场一大,很难有围合感,不能产生向心力,凝聚性差,削弱了广场作为社会交往空间功能的发挥。维特鲁威说:“罗马广场的尺寸应适应听众需要,否则场地会不够用,听众少的时候场地又会显得太大。所以这样来定广场的宽度就可以了:把长度分成三份,两分之长作为宽度。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长方形,排列方式也更适合与游览观赏的目的。”故此建议:小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一般在1~2公顷,大中城市中心广场面积在3 ~4公顷,如有必要可以再大一些。至于交通广场,面积大小取决于交通量的大小、车流运行规律和交通组织方式等;集会游行广场,取决于集会时需要容纳的最多人数;影剧院、体育馆、展览观前的集散广场,取决于在许可的集聚和疏散时间内能满足人流与车流的组织与通过。此外,广场面积应满足容纳相应的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绿化种植、公用设施等。
从另外一方面说,城市广场多是建在城市的中心地段,建筑密集,土地价格高,在这些地段修建大型广场,势必有大量的拆迁,增加建设投资。同时由于出现一个大型的开敞空间,还会影响到城市中心的结构,许多中小城市往往因为一个巨大广场而失去尺度感,显得那么不相称,其对改善城市景观面貌所起的作用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
虽然在具体设计中我们不可能照搬这些条条,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广场的好坏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能创造丰富的社会交往活动,是否有良好的空间视觉感受,能否体现城市或地区的文化特征,以及能否满足市民心理和情感的需求。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面积不到半hm2,却被认为是美国城市中最有活力、最受人欢迎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一。原因就在于它富有生气,冬天可以作为溜冰场,其他季节则摆满了咖啡座和冷饮摊,集功能艺术为一体,是现代城市广场设计的成功范例。
5.3城市广场的主题的确定
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包括城市空间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广场布局规划。
特定的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都应精心创造实用而突出主题特色的城市广场个体:一是要和谐处理城市广场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的广场空间意向。应根据市级、区级和社区级合理规划,一般不宜过大,且应分散设置,以取得均匀的城市活动公共空间。二是要合理配置建筑,实现广场的使用功能。三是要有机交通,完善市政设施,综合解决城市广场内外部的交通与配置。特别注意空间距离的远近和交通时间的长短,以方便市民使用城市广场。既要讲究观赏性,但主要还是要讲究实用性。
此外,城市广场的主题设计还应有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为实现城市广场的社会功能、环境和景观意义,应对城市广场中的建筑物和广场周边地区进行合理管制,结合开发成本、环境品质和使用效果综合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等指标,保持整体空间的和谐。要明确制定鼓励投资者开发兴建城市广场项目的政策和措施。同时也要严格把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编制程序和审批过程。要切实实行规划城市专家咨询,实施规划群众参与,规划监督法制手段、专业队伍的城市规划控制机制。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过程应充分体现公众参与。城市中心广场的规划设计审批,应组织专家论证,并须对公众意见进行全面审议和合理反馈。城市广场的使用应确保其公共性,政府要站在督导的立场,监督实施,加强宣传,让市民协助政府共同进行管理和保护。
5.4城市广场内部的布置及周边建筑
5.4.1广场绿化
古典广场一般没有绿化,以硬地和建筑为主,而现代广场不论大小,都要充分考虑绿化问题,体现了现代广场设计对于人和环境的关怀。但是我们也要辨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广场就是广场,不要搞得象块绿地。广场的功能是高人流量的开放性的社交空间,其作用不是用来解决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绿化在广场设计中应该处在一个次要和陪衬的地位。现在有些城市广场设计大片的草坪,草坪成为广场的主体,而我们的国情,草坪是不能上人的,这样广场虽大,但活动面积有限,大量的人群被局限在几条道路之上,严重地影响了广场多样化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广场空间的围合,空空荡荡,广而无场。广场绿化从功能上讲,主要是提供在林荫下的休息环境以及调节视觉、点缀色彩,所以可以多考虑铺装结合树池以及花坛、花钵等形式,花坛、花钵最好结合坐人。大树特别是古树名木应该作为重要的构成元素,融进广场的整体设计之中。如北海的北部湾广场,三棵大榕树不仅界定了广场的一条边,而且构成了视觉焦点,同时在巨大的树荫下,还形成了相对安静的小空间。
广场绿地布局应与城市广场总体布局统一,成为广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好地发挥其主要功能,符合其主要性质要求。广场绿地规划应具有清晰的空间层次,独立形成或配合广场周边建筑、地形等形成良好、多元、优美的广场空间体系[3]。应考虑到与该城市绿化总体风格协调一致,结合地理区位特征,物种选择应符合植物区系规律,突出地方特色。
5.4.2广场铺装
铺装是广场设计的一个重点,因为广场是以硬质景观为主。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其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广场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大量使用花岗岩板材,甚至是磨光花岗岩,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且不说投资、雨雪天防滑等问题,单从美学上看,质感来自对比,如果没有衬托,再高档的材料也很难充分发挥出效果。另外还有场合,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欧洲有许多著名广场,其铺装都很简单朴素,只在重点地方稍加强调。过去广场铺装大多用水泥方砖,现在流行广场砖,但是产品的式样和色彩比较单调,其实混凝土可以创造出许多质感和色彩搭配,是一种价廉物美使用方便的铺装材料,国外在这方面研究得很深,一些重要地段的铺装也都使用混凝土材料,如巴黎艾菲尔铁塔下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所以,不论是设计者还是生产商,都应该在开发混凝土铺装材料上多下功夫。广场是室外空间,铺装应以简洁为主,切忌室内化倾向,同时要与功能结合,比如通过质感变化,标明盲道的走向,通过图案和色彩的变化,界定空间的范围等。
5.4.3 小品与细部
坐凳是广场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感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但如果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喷泉是广场中重要的景观小品,由于现代技术手段的先进,制造喷泉变得很容易,而且喷泉的形式和功能都很多,但是也带来一个问题。现在凡是广场都造大喷泉,声光电控制,气势不凡,但这些喷泉使用率都很低。国外的广场也没有那么多大喷泉,许多水景都很小,与雕塑结合,成为一件件艺术品,让人过目不忘。喷泉水景的设计要考虑气候条件,最好能与活动相结合,不单单是让人看,这也是广场水景的一个特点。
  广场的细部设计很重要,一个广场的好坏不仅要看结构,也要看细部,从台阶的尺寸、花池的高矮、雨水口的处理,到铺装的图案建筑的立面种植的方式都很关键,要反复推敲。另外,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只有做到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才能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大到高雅艺术欣赏、小到健身娱乐休闲的不同需要。
5.4.4广场周边建筑
广场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尺度首先要说是没有定式的。例如,天安门广场的宽为500米,两侧的建筑,如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高度均在30~40米之间,其高宽之比约为1:2左右。这样的比例使人感到开阔。但由于广场中央布置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型喷泉、灯柱、栏杆、花坛、草地,特别又建立了毛主席纪念堂,丰富了广场的内容,增加了广场的层次,使人并不感到空旷。一般来说,广场四周建筑物低,广场显得开阔、通透。广场四周建筑物高,处于高宽比1:2左右时,广场更显得有内聚感。此外,广场四周建筑物少,绿化多,广场显得广阔、通透;广场四周布满,广场显得封闭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例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等,是举世称颂的佳例。总的来说,大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应有较大的比例尺度,小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宜用较小的比例尺度。
6.结束语
  在漫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广场始终是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社会交往空间而存在的。现代城市广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城市广场的设计已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城市整体设计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搞广场建设要认真地把握总规的要求和全面分析了解广场所处的环境和地域历史文化特点,要处理好城市广场的规模尺度和空间形式,创造丰富的广场空间意向;要合理配置建筑,实现广场的使用功能,既要讲究观赏性,又要讲究实用性。

2.城市广场的兴起
2.1古代城市广场
“广场”一词源于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其特点、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场地。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的“心脏”,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雏形。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空间最大程度上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单独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1]。
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我国古代城市缺乏西方集会、论坛式的广场,而比较发达的是兼有交易、交往和交流活动的场所。《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对市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规模都作了规定,而且这种城市规划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唐长安是严格的里坊制,设有东市、西市。宋代打破里坊制,出现了“草市”、“墟”、“场”,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元、明、清则沿袭了前朝后市的格局,街道空间常常是城市生活的中心,“逛街”成为老百姓最为流行的休闲方式。因此,与西方相比,一直贯穿于欧洲城市发展史的发达的城市公共广场空间,在中国过去漫长的城市空间演变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2.2现代城市广场
现代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市政广场,商业广场成为城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作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今天,人们提及“城市广场”,浮现于眼前的往往是大型城市公共中心广场(以正方形为主)的形象。目前全国城市广场建设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这类广场,因为它们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起着立竿见影的效果。总之,城市广场具备开放空间的各种功能和意义,并有一定的规模要求、特征和要素。城市中心人为设置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动的一种开放空间是城市广场的重要特征;围绕一定主题配置的设施、建筑或道路的空间围合以及公共活动场地是构成城市广场的三大要素。只具备特征而不具备要素的,如单纯的绿地或空地,或只具备要素而不具备特征的如仅供某一商住区或建筑物使用,则不应纳入城市广场范畴。因为城市广场兼有集会、贸易、运动、交通、停车等功能,故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广场布局应作系统安排,而广场的数量、面积大小、分布则取决于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广场功能定位。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soulmu
    soulmu 沙发
    谢谢分享!
    2015-08-26 09:56: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 石大侠
    石大侠 板凳
    资料不错,有图更好
    2015-08-20 08:09:20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2 万条内容 · 23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资料整理:浅谈住宅中储藏空间的设计与应用

第1章 储存空间设计的基本观念1.1 什么是住宅 住宅是以家庭为生活单位、长期供人住用的建筑,是人类为满足生活需要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是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住宅的建造与建筑材料、结构施工技术、设备条件等密切相关,一幢住宅可由一户、几户或几十户甚或上百户组成,而各户内部又包括若干不同的房间,如起居室、居室、厨房、卫生间、贮藏室以及户内过道或室外活动空间(庭院、阳台)等。住宅包括别墅、公寓、职工家属宿舍和集体宿舍、职工单身宿舍和学生宿舍等。但不包括住宅楼中作为人防用、不住人的地下室等,也不包括托儿所、病房、疗养院、旅馆等具有专门用途的房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