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浅谈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步骤

浅谈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步骤

发布于:2015-08-17 11:02:17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一. 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1. 结构选型 是否选用框架结构应先进行比较。根据何广乾的模糊评判法,砼结构8~18层首选框剪结构,住宅、旅馆则首选剪力墙。对于不需要电梯的多层采用框架较多。
2. 平面布置 注意L,l,l’,B的关系。
3. 竖向布置 注意高宽比、最大高度(分A、B两大类,B类计算和构造有更严格的要求),力求规则,侧向刚度沿竖向均匀变化。
4. 三缝的设置 按规范要求设置,尽量做到免缝或三缝合一。
5. 基础选型 对于高层不宜选用独立基础。但根据国勤兄的经验,对于小高层当地基承载力标准值300kpa以上时可以考虑用独基。
6. 楼屋盖选型
高层最好选用现浇楼盖
1) 梁板式 最多的一种形式。有时门厅,会议厅可布置成井式楼盖,其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1.5,井式梁间距为2.5~3.3m,且周边梁的刚度强度应加强。采用扁梁高度宜为1/15~1/18跨度,宽度不超过柱宽50,最好不超过柱宽。
2) 密肋梁 方形柱网或接近方形,跨度大且梁高受限时常采用。肋梁间距1~1.5m,肋高为跨度的1/30~1/20,肋宽150~200mm。
3) 无梁楼盖 地震区不宜单独使用,如使用应注意可靠的抗震措施,如增加剪力墙或支撑。
4) 无粘结预应力现浇楼板 一般跨度大于6m,板厚减薄降低层高,在高层中应用有一定技术经济优势。在地震区应注意防止钢筋端头锚固失效。
5) 其他


二. 初步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级
1. 柱截面初定 分抗震和非抗震两种情况。对于非抗震,按照轴心受压初定截面。对于抗震,Ac=N/(aXfc) N=BXFXGeXn B=1.3(边柱),1.2(等跨中柱),1.25(不等跨中柱) Ge=12~15kN/m2 a为轴压比 fc为砼抗压强度设计值 F为每层从属面积 n为层数。框架柱上下截面高度不同时,每次缩小100~150为宜。为方便尺寸标注修改,边柱一般以墙中心线为轴线收缩,中柱两边收缩。柱截面与标号的变化宜错开。
2. 梁截面初定 梁高为跨度的1/8~1/14,梁宽通常为1/2~1/3梁高。其余见前述。对于宽扁梁首先应注意满足挠度要求,否则存在梁板协调变形的复杂内力分析问题。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框架梁宽不宜小于1/2柱宽,且不小于250mm。框架梁的截面中心线宜与柱中心线重合,当必须偏置时,同一平面内的梁柱中心线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的1/4。
3. 砼强度等级 一级现浇不低于C30,其余不低于C20。


三. 重力荷载计算
1. 屋面及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 分别计算各层
2. 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3. 梁柱墙门窗重力计算
4. 重力荷载代表值=自重标准值+可变荷载组合值+上下各半层墙柱等重量
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雪、屋面积灰为0.5,屋面活荷载不计,按实际考虑的各楼面活荷载为1。将各层代表值集中于各层楼面处。


四. 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计算梁柱线刚度,计算各层D值,判断是否规则框架。分别计算框架纵横两个方向。


五. 计算自振周期
T1=(0.6或0.7)X1.7Xsqrt(Ut)
Ut___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顶点位移。0.6或0.7为考虑填充墙的折减系数。对于带屋面局部突出的房屋,Ut应取主体结构顶点位移,而不是突出层位移。此时将突出层重力荷载折算到主体结构的顶层。
Ge=Gn+1(1+1.5h1/H)+G n+2(1+1.5(h1+h2)/H)
分别计算纵横框架。


六. 风荷载作用下弹性位移验算
对于框架结构应将所得的分布风荷载按静力等效的原则化为楼面处的集中荷载,以便于内力计算。由水平集中风荷载计算内力及位移(D值法),检查是否满足层间位移及顶点位移要求。如不满足,应返回修改梁柱截面尺寸强度等级。应分别计算纵横向框架内力位移。


七. 多遇地震作用下弹性位移验算
40m以下采用底部剪力法等计算水平地震作用,T1>1.4Tg时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计算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水平地震作用下位移验算。检查是否满足弹性位移限制,如不满足应返回修改梁柱截面尺寸强度等级。D值法分别计算纵横向框架内力位移。


八.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活荷载不利布置。当活荷载与恒载之比不大于1时可按满布考虑,跨中弯矩乘1.1~1.2系数予以调整。常用弯矩分配法计算纵横向框架内力。对计算出的内力进行弯矩调幅。


九. 内力组合 60m及9度以下几种组合方式
1. 1.2恒+1.4活
2. 1.2恒+0.9X1.4(活+风)
3. 1.35恒+1.0活
4. 1.2恒+1.3地震水平力
通常 1.2恒+1.4风 不起控制作用


十. 竖向荷载作用下楼屋盖设计


十一. 梁柱截面配筋 节点构造 框架柱首先验算轴压比,剪跨比,如不满足要求应调整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fzt4116
    fzt4116 沙发
    不错,学习了,拜读
    2016-11-02 09:12: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study100
    study100 板凳
    不错,学习了,拜读:victory:
    2016-11-01 23:13:01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2 万条内容 · 214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基础拉梁设计问题

    一、框架计算简图     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埋置较深,在-0.05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拉梁按层1输入。以某学生宿舍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Ⅱ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房屋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顶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生产力简图是不妥当的。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这样,计算简图的首层层高为H1=4-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规定,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应行乘以增大系数1.25。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处的截面控制。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次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设计的配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