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资料库 \ 建筑中内外空间的融合与统一是必然的

建筑中内外空间的融合与统一是必然的

发布于:2015-08-15 21:25:15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资料库 [复制转发]
建筑中内外空间的融合与统一是必然的
【摘要】本文探讨了一种设计理念,代写硕士论文其中形态和光是某种过程的痕迹和记录并作为线索或索引.引发人们对于事件”的悬念。


【关键词】事件过程悬念

挖掘与复原
一只被踩得粉碎的咖啡杯一把插在文件柜上的钥匙一张在灰烬中残留的纸片从现场的这些线索中,你能在周围的人中确定谁是罪犯吗?可以肯定的是,这些线索是犯罪过程遗留的痕迹所以首先必须根据这些痕迹复原出犯罪的整个事件,才能确定真凶。这正是影片《斯泰尔斯神秘事件)中大侦探波洛的工作,按照所有波洛系列影片的模式.影片结尾时他把所有当事人聚在一起.给他们讲述了一个用这些线索编织的重演了整个事件的故事然后不动声色的指出那个真凶。公元前3世纪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埃拉托斯尼遇到了一个可以称之为‘阴影之谜”的‘案件他注意到该馆的一本手抄本上有一段话:在南部边疆西因城6月21日正午,直立的长杆在地面没有投下阴影。然而当日当时在亚历山大的长杆却有明显的阴影。为什么在普照的阳光之下有的地方有阴影而有的地方则没有7根据阴影—太阳在地面上的痕迹—线索.这位1馆长在2200多年前进行了一次杰出的“侦破“他首先对太阳与大地的关系以及地球形状进行了构想从而找到了“阴影之谜“的“真凶“—地球是圆的.并且计一算出了地球的直径I1]。
上述两件在时空上都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范式: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留有痕迹的现场.这{些痕迹是先前的某个‘事件“和“原型“留下的.他们的任务就是根据这些事后的零散的痕迹构想或复原出完整的这个先前的‘事件’‘和.原型“。路易斯•康也有自己的一套范式—形式与设计他认为形式是一种本质是一个整体其组成因素无法分开.设计是‘形式’‘的一种物化行为。他在与莱斯大学的学生座谈时强调“形式过去已经存在“,.设计就是在诊释这个过程‘’.‘设计使一切被挖掘”[2l。比之于康.彼得•埃森曼的范式似乎更为具体.他引入了索引和编码的概念关于“索引“埃森曼写道:是有关真实事件的具体标志、痕迹.烙印或线索,—像沙滩上的脚印……暗示此前某物的行为,它是行动和行为的痕迹仿佛是对一个过程的记录“.他把他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早期的作品“归纳为痕迹、烙印和盛加(参见《人为挖掘的城市》).那一时期的大多数作品考虑的是平面中的二度痕迹垂直竖立起来成为立体的一埃森曼像侦探一样在基地上挖掘各种痕迹和线索比如遗址、地图、等高线等.然后把它们叠加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7用埃森曼的话说.是让它们成为“此前未知或被人们抑止的历史事件的索引”[3]。于是埃森曼就颠倒了时空顺序把将要出现的建筑当做“历史事件”的痕迹—索引,把设计变成进行挖掘和复原“历史事件“的过程.


•认知的本能
德国!9世纪伟大的科学家赫尔姆霍茨认为观察者过去的经验将感觉转化为知觉—感觉是意识未经加工的元素.知觉是被人过去的经验赋予意义之后的感觉.赫尔姆霍茨提出的观念现在仍然具有影响力.并形成了结构主义范式.其基本假设是川知觉是一个积极的和建构的过程;其他事件会切入到刺激和经验之中来。
(2)知觉并不是由刺激输入直接引起的.而是所呈现刺激与内部假设、期望、知识以及动机和情绪因素交互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攀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50208009)基于亮度空间概念的空间视觉设计与照明节能统一性研究作用的间接过程。
Gregory(1972)对这种研究范式颇为推崇.他宣称,知觉是一个构建过程,即利用来自感觉器官的不稳定的数据片段和来自记忆的零碎信息去构建针对某一目标的知觉.有人干脆把这种观点概括为“知觉者像大侦探福尔摩斯一样从琐碎的有限的信息中获得意义。‘’侧也就是说.刺激之于认知,就如同线索之于侦探。在当前各种关于认知的理论中.“刺激“一词正为”线索”一词所取代。另一方面.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感觉信息可能是片断的、不完整的但当感觉信息同脑内力场进行相互作用时.所引起的认知经验是完整的、有组织的.这是因为,脑包含先于感觉刺激而存在的结构化的场.脑活动场总是以尽可能简单的方式分布—正如其他物理力场一样.所以.所有认知经验都倾向于尽可能的有组织.尽可能的对称、统一、和谐.这就是完形趋同律它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
根据格式塔理论.知觉中表现出的这种“简化‘’倾向是一种以本能“需要“的形式存在的.组织“(或“建构”)倾向.这就是说.每当视域中出现的图形不太完美.甚至有缺陷的时候,这种将其“组织“的.需要便大大增加,而当视域中出现的图形较对称规则和完美时,这种需要便得到“满足“。这样.那种竭力将不完美图形改变为完美图形的知觉活动就被认为是在这种内在“需要“的驱使下进行的,只要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这种活动便会持续进行下去。知觉中这种对简洁完美的格式塔的追求,被称之为“完形压强“。14]从广义的层面,作者认为前面讲到的侦探根据痕迹和线索对事件的复原和科学家根据痕迹和线索对事物原型的建构都可以看作是在‘完形压强”(这样一种内在的本能的‘需要”)的驱使之下进行的.而我们阅读侦探小说时的欲罢不能或当我们面对影片开始时呈现给观众的线索而产生的对于了解整个事件过程的一种期待,是否都是出于‘完形压强“的本能的驱使呢,当然,普通人可能不知道“完形压强“.我们更习惯于称之为‘悬念“。悬念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在总结他的成功时说“每个人生来都具有‘悬念癖‘.人类天生就有讲故事的才能‘’.悬念癖“可以定义为人们欲把线索编制或复原成故事(一种原型或事件)的冲动和本能.作者认为,人类的悬念癖不仅可以成全侦探片的票房和希区柯克的显赫声名.也同样能够造就建筑空间的魅力。


空间的悬念
如同希区柯克埃森曼无疑也是一个悬念高手.通过各种索引的阵列编制着他所谓“未知的历史事件‘’的悬念大片.人们在面对如吴焕加先生在《建筑与解构论稿》一文中所概括的“散乱、残缺、突变、动势.奇艳“的形态时.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期待和破解谜团的冲动—悬念,以至于在1988年的纽约解构建筑展览上.观众把解构主义建筑(模型)形容为“搬运途中被损坏的东西“或“出事火车的残骸“[5J—这无疑是观众自己对原型和“历史事件“的一种“复原”—即使它不是编剧“的初衷.1920年代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对人们来说是充满悬念的(图3).那些片段的墙.错位的屋面.内外莫辨的空间.引导着人们去追寻……我们对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原型和过程(按我们的理解)进行了.复原”:首先存在一个覆盖整个基地的封闭方盒子,然后逐步对方盒子的各个面—顶,墙、地面进行分解和消减.从图中可以看出.巴塞罗那德国馆无论是其空间还是建筑元素(墙、屋面等),都是‘方盒子“这一整体在消减过程中形成的痕迹和线索。密斯在引用歌德的名言“它没有核心也没有皮.它是一个整体‘’时曾说:.我的建筑内部和外部是一个整体你无法把它们分开.外部关系到内部。”(6)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看作是上述假设过程的一个佐证:正是由于建筑是初始的那个‘封闭方盒子“逐步分解和消减的结果.建筑各空间都来源于“封闭方盒子’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6 万条内容 · 19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DBJT13-129-2010 后锚固填充墙拉结钢筋施工及验收规程.pdf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