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5-08-13 11:32:13
来自:环保工程/节能技术
[复制转发]
1、对植物的危害
(1)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2)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可分为可见性伤害和不可见性伤害。可见性伤害是由于植物茎叶吸收较高浓度的污染物或长期暴露在被污染的大气环境中而出现的可以看到的受害现象。可见性伤害又根据植物受害程度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急性伤害是在污染物浓度很高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造成的危害,如叶片出现伤斑、脱落,甚至整株死亡;慢性伤害是指低浓度的污染物在长时间作用下造成的危害,例如叶片褪绿、生长发育受影响;混合型伤害是介于急性伤害和慢性伤害之间的受害症状,一般叶片出现黄白化症状,以后虽可恢复青绿,但会造成普遍减产。不可见伤害是由于植物吸收低浓度污染物而使生理、生化方面受到不良影响。虽然叶片表现不呈明显的受害症状,但会造成植物不同程度的减产,或影响产品的质量。
(3) 危害植物的大气污染气体
二氧化硫: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对植物的危害也比较严重。二氧化硫是各种含硫的石油和煤燃烧时的产物之一,发电厂、石油加工厂和硫酸厂等散发较多的二氧化硫。0.05~10 mg/L的二氧化硫就有可能危害植物,当然以持续时间而定。植物少量的硫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然而高浓度的二氧化硫进入植物体内,会造成高浓度的亚硫酸根离子的累积,高浓度的亚硫酸根离子能使植物受到损害。二氧化硫危害植物的症状是:开始时叶片微失去膨压,有暗绿色斑点,然后叶色褪绿、干枯,直至出现坏死斑点;禾本科植物如稻、麦叶尖呈色条斑,豆科及百合科中葱、蒜、韭菜叶片上呈黄色斑块,茄科中茄子、番茄叶面呈较深色斑。
(4) 氟化物:有氟化氢、四氟化硅、硅氨酸及氟气等,其中排放量最大、毒性最强的是氟化氢。当氟化氢的浓度为 1~5 μg/L时,较长时间接触可使植物受害。凡是生产过程中使用冰晶石、含氟磷矿石等原料的工厂,如铝厂、磷肥厂、钢铁厂和玻璃厂等,都可能向大气中排放出氟化物,煤中也常含氟,燃烧时也会放出氟化氢气体。氟化氢被植物叶子吸收以后,由于卤素的特异活泼性,叶绿素会受到伤害,光合作用长时间地受到抑制,或使某些酶钝化,失去活性。叶子中若有胶状物硅酸存在,则由于硅氟结合,形成难溶性的硅氟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会积累在受害部位。植物受到氟化物气体危害时,出现的症状与SO2受害的症状相似,叶尖、叶缘出现伤斑,受害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常形成明显界线,未成熟叶片易受损害,枝梢常枯死;稻、麦类失绿,杏、桃叶片全失绿,番茄叶片呈土褐色,棉花叶片呈浅褐色。
(5)光化学烟雾:主要有害成分是臭氧、二硫化氮及过氧乙酸硝酸酯(PAN)。臭氧可以使葡萄糖氧化,含糖较多的植物对它的抵抗力较小;PAN通过气孔进入叶子,使之收缩、失水,然后充以空气,这种损害可以贯穿整个叶子;如果植物不先暴露于光下,PAN一般不会造成损害。光化学烟雾危害植物的症状是:叶片背面变为银白色或古铜色,叶片正面受害部分与正常部分之间有明显横带。
随污染物的性质、浓度、排放量和接触时间、植物的品种以及生长期、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异。气体污染物通常都是经叶背的气孔进入植物体,然后逐渐扩散到海绵组织、栅状组织,破坏叶绿素,使组织脱水坏死;干扰酶的作用,阻碍各种代谢机能,抑制植物的生长。颗粒状污染物则能擦伤叶面、阻碍阳光,影响光合作用,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颗粒物上的重金属等有害元素还可进入植物细胞内,产生进一步的危害,使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2、对动物的危害
(1)根据有关文献报道,美国一家炼钢石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三氧化二砷等废弃物,污染了厂区周围的牧草,牧草中砷的含量达到400ppm,使周围24公里内的3500头羊,中毒死亡625头。蒙塔那州磷肥厂排放大量的氟化氢,使牧草中的氟含量达到1000ppm,引发牛的氟骨病,导致牛奶产量减少,繁殖能力降低。
我国内蒙古包头钢铁厂曾经采用含氟量高的矿石原料,排放的烟气中氟含量很高,污染周围的牧草和水源,引发牛、羊、马等牲畜的骨骼变形、骨折等。
(2)大气污染对动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动物的危害与对人体的危害情况相似。动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一个大气环境里。大气污染对人类的伤害,动物也不能幸免于难。凡是对人造成严重危害的大气污染事件,对动物也产生同样的危害和影响。空气污染对动物的危害,除污染物的直接侵入造成伤害之外,还通过污染食品进入体内,导致发病和死亡。因为动物没有能力去选择和鉴别某些剧毒性的食品,所以它们将比人类更容易遭受污染物的伤害和影响。
(3)许多农药是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生物体吸收以后,会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致使这类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远远超过在外界环境中的含量,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例如,几十年前 DDT 作为一种高效农药,曾经广泛用于防治害虫。美国某地曾经使用 DDT 防治湖内的孑孓,使湖水中残存有 DDT ,而浮游动物体内 DDT 的含量则达到湖水的一万多倍。小鱼吃浮游动物,大鱼又吃小鱼,致使 DDT 在这些大鱼体内的含量竟高达湖水的八百多万倍。 (4)重金属对生物的危害 有些重金属如 Mn 、 Cu 、 Zn 等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 Hg 、 Pb 等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毒害作用。生态环境中的 Hg 、 Pb 等重金属,同样可以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体内大量浓缩,从而产生严重的危害 科学家们发现,自然界中的 Hg 在水体中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能够转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被甲基汞污染了的海水中,藻类植物改变了颜色,海鱼也大量死亡。科学家们还发现,质量浓度仅为 4mg/L 的 PbCl 2 溶液,就能明显地抑制菠菜和番茄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可见, Hg 、 Pb 等重金属对于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是十分有害的。 (5)富营养化对生物的危害 富营养化 是指因水体中 N 、 P 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水体中含有适量的 N 、 P 等矿质元素,这是藻类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但是,如果这些矿质元素大量地进入水体,就会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以后,先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明显减少。接着,生物遗体又会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出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致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发生富营养化的湖泊、海湾等流动缓慢的水体,因浮游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出蓝、红、褐等颜色。富营养化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水华” ( 如图 ) ,发生在海水中叫做“ 赤潮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出的水中含有很多 N 、 P 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这些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大量地排到池塘和湖泊中,会使池塘和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池塘和湖泊的富营养化不仅影响水产养殖业,而且会使水中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严重地影响人畜的安全饮水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