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关于纳滤膜的分离原理的分析

关于纳滤膜的分离原理的分析

发布于:2015-08-04 13:52:04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纳滤膜被称为超低压反渗透膜(LPRO:Low Pressure Reverse Osmosis),或称选择性反渗透膜或松散反渗透膜(Loose RO:Loose Reverse Osmosis)。日本学者大谷敏郎曾对纳滤膜的分离性能进行了具体的定义:操作压力≤1.50mPa,截留分子量200~1000,NaCl的截留率≤90%的膜可以认为是纳滤膜。现在,纳滤技术已经从反渗透技术中分离出来,成为介于超滤和反渗透技术之间的独立的分离技术,己经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超纯水制造、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成为膜分离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纳滤技术原理
a.溶解--扩散原理:渗透物溶解在膜中,并沿着它的推动力梯度扩散传递,在膜的表面形成物相之间的化学平衡,传递的形式是:能量=浓度o淌度o推动力,使得一种物质通过膜的时候必须克服渗透压力。
b.电效应:纳滤膜与电解质离子间形成静电作用,电解质盐离子的电荷强度不同,造成膜对离子的截留率有差异,在含有不同价态离子的多元体系中,由于道南(DONNAN)效应,使得膜对不同离子的选择性不一样,不同的离子通过膜的比例也不相同。纳滤过程之所以具有离子选择性,是由于在膜上或者膜中有负的带电基团,它们通过静电互相作用,阻碍多价离子的渗透。根据文献说明,可能的荷电密度为0.5~2meq/g。


为此,我们可用道南效应加以解释:
ηj=μjzj.f.φ
式中ηj——电化学势;
μj——化学势;
zj——被考查组分的电荷数;
f——每摩尔简单荷电组分的电荷量;
φ——相的内电位,并且具有电压的量纲。
式中的电化学势不同于熟知的化学势,是由于附加了zj.f.φ项,该项包括了电场对渗透离子的影响。利用此式,可以推导出体系中的离子分布,以计算出纳滤膜的分离性能。


相关:
NF膜介于RO与UF膜之间,对NaCL的脱除率在90%以下,RO膜几乎对所有的溶质都有很高的脱除率,但NF膜只对特定的溶质具有高脱除率;
NF膜主要去除直径为1个纳米 ( nm ) 左右的溶质粒子,截留分子量为100~1000,在饮用水领域主要用于脱除三卤甲烷中间体、异味、色度、农药、合成洗涤剂,可溶性有机物,Ca、Mg等硬度成分及蒸发残留物质。


  • phanghui
    phanghui 沙发
    学习了,谢谢楼主的分享。。。。。。。。
    2015-08-05 09:10: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2.43 万条内容 · 145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关于纳滤膜的性质与特点分析

大多数的纳滤是多层聚合物组成的复合型膜,纳滤是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一种膜。纳滤膜的表层孔径范围在纳米级(10-9m),平均孔径为2mm,相对分子质量截留范围为200-1000。其表面分离层通常荷负电化学基团,多数纳滤膜表面荷负电。纳滤膜的孔径和表面荷电特征使其分离具有两个特性,即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 反渗透膜脱除了所有的盐和有机物,而超滤膜对盐和低分子有机物没有截留效果。纳滤膜截留了糖类低分子有机物和多价盐(如MgSO4),对单价盐的截留率仅为10%~80%,具有相当大的通透性,而二价及多价盐的截留率均在90%以上。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