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电气工程 \ 供配电技术 \ 网络布线标准概况及其应用讨论

网络布线标准概况及其应用讨论

发布于:2015-08-03 11:48:03 来自:电气工程/供配电技术 [复制转发]
众所周知,计算机工业是从生产大型计算机开始的,后来再发展成小型机和微机。在大型机时代主要以IBM的产品为主,因此那时的计算机布线系统是专有的,结构也比较复杂。传输媒体大多采用铜线( 同轴电缆和屏蔽双绞线)。多年来,随着PC的兴起和LAN的出现,布线系统开始出现不断变化。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专有布线系统在逐渐被淘汰,当时许多网络专家都预测未来网络技术会对网络布线有较大的依赖性。后来发现专家们的预测是有道理的,因而许多厂家开发了适应语音和数据传输的布线系统。开放系统变得通用,而专有系统则比较少见。标准媒体是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在美国UTP布线系统占支配地位,STP在欧洲则较普遍。随着高速数据网的出现,人们移向较高的数据速率(100Mb/s或1000Mb/s),再次遇到布线的阻碍,为了克服这个摆在人们面前的新问题,世界上许多主要网络布线标准机构正在开发新的布线标准。


1 网络布线标准组织


1.1 国际组织


近十几年来,国际布线产业一直在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是由于以下几个主要标准组织促进了新布线标准。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SO是一个世界性的标准组织。由100多个国家的国内标准体联合而成。每个国家有一个成员,成立于1947年,是一个非政府组织。其使命是促进世界范围的标准开发及其相关活动,推动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流,发展全球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的协作。


(2)国际电工委员会(IEC)。IEC的目标是促进国际上电气和电子工程领域的标准化以及相关问题的全面协作。IEC由大约50个国家的国内委员会组成,它代表世界上所有工业国家。


(3)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VESA是从事和支持PC、工作站和其它计算机环境的全产业接口标准的国际组织。VESA及时地促进和开发用于电子工业的开放标准,确保互动性,鼓励革新和市场增长。


(4)国际电信联盟(ITU)。ITU是公用和专用电信部门为发展电信工业进行协作的政府间组织。ITU采用国际规章和条约管理所有地面和空间的频谱使用,以及通信卫星轨道的使用。此外,它还开发一些全球性的电信系统互联技术。


(5)因特网工程特委会(IETF)。IETF的中文直译是因特网工程特别工作组,这里转译为因特网工程特委会。IETF是因特网的协议工程和开发支柱。它是一个与因特网结构的演变及其平稳操作相关的网络工程师、操作员、售主和科研人员的大型开发国际团体,对任何感兴趣的个人都是开放的。IETF的实际技术工作由几个课题组共同完成。有许多工作是经过邮件列表进行处理,此外每年还举行三次会议。


(6)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UNESCO)。UNESCO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国家间的教育、科学、文化和通信方面的协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维护世界人民的正义行动、法律准则、人权和基本自由。不同种族、性别、语言和宗教的人民,一律平等。1945年伦敦会议采用了它的章程,现在已有186个成员国。


(7)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IEEE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技术社会,它是由原来的电气工程师学会(IEE)和无线电工程师学会(IRE)合并发展而来的。当今这个学会包括大约158个国家的430000名成员,这些成员均是科技专业人员。大多在科技领域有一定成就。它的技术目标是瞄准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理论与实践。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经常召开各种会议,出版多种有关电气、电子、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的刊物。为保持学会成员的知识水平和先进的技能,它提供教育程序。


1.2 地方组织


地方网络布线标准组织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和开放系统欧洲学部(EWOS)组成。


(1)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CEN为除电工和电信外的所有领域的欧洲标准化负责。CEN在Web方面的相关项目是欧洲字符集的标准化,包括识别和编码等问题。


(2)欧洲电信标准学会(ETSI)。ETSI成立于1988年。目的是建立电信、广播和办公信息技术方面的欧洲标准。该组织包括许多技术委员会,例如信令、协议、交换、网络、传输、复用和与电信相关的其它领域的委员会。


(3)开放系统欧洲学部(EWOS)。EWOS是一个有关信息和通信技术(ICI)方面发展方向和标准草案的开放式欧洲论坛。该标准组织为售主、设计者、采购者、实现者和用户的利益而工作。


1.3 各国的组织


各国的网络布线标准组织将支持最广泛应用的有效布线系统。但在布线标准规范的开发方面,不同的组织之间存在重大差别。


(1)澳大利亚标准协会(SAA)。SAA是澳大利亚的两个主要国际准标体ISO和IEC的代表。澳大利亚标准协会于1922年成立,它的原名是澳大利亚联邦工程标准协会(ACESA)。该组织的任务是根据澳大利亚的技术基础结构需要,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和相关的服务,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2)加拿大标准协会(SCC)。SCC与加拿大的两个国际标准组织ISO和IEC密切配合。SCC在国家标准系统的环境内部开展活动,国家标准系统是向加拿大公众提供标准化服务的许多组织的联合,SCC是这个系统的领导。


(3)德国标准协会(DIN)。DIN不是政府机构。由DIN承办的标准化工作是向整个社会团体提供的科技方面的服务。标准化的结果是给全国经济带来利益。


(4)爱尔兰国家标准管理局(NSAI)。NSAI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和公布爱尔兰的标准,包括建立一些同欧洲标准组织(CEN,CENELEC,ETSI)或国际标准组织(ISO和IEC)相应的标准。此外,NSAI也提供广泛的产品和管理系统认证服务。NSAI活动分为两个不同的领域:标准开发和标准应用。


(5)标准和度量衡制学会(SMIS)。SMIS制定、采用和发布斯洛文尼亚(南斯拉夫)标准,同时还按照国际标准化的规则协调任务,因此斯洛文尼亚标准是按照ISO IECGuide21的规则而采纳的国际或欧洲标准。


(6)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ANSI是具有80年历史的美国义务标准化系统,于1918年由5个工程公司和3个政府机构组建。该学会现在仍旧是一个私有的非盈利成员组织,由专用和公用部门组织的多种赞助支持。ANSI是ISO的创办成员,而且在ISO的管理方面表演重要角色。ANSI是管理ISO理事会的5个常任成员之一,也是ISO的4个常任成员之一。此外,ANSI和IEC也保持紧密关系。通过ANSI美国能直接参与ISO和IEC标准开发过程。ANSI几乎参与ISO和IEC的全部技术计划,并管理许多关键委员会和子组。总之,ANSI在沟通美国和ISO与IEC之间的关系方面起重要作用。


(7)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学会(NIST)。NIST是通过正式会议建立的,其目的是以开发改进产品质量所需要的技术为手段来帮助发展工业,使制造过程现代化,确保产品可靠性,促进基于新科技的产品快速商品化,NIST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发和应用技术以及测量和标准,促进美国经济增长。以上这些标准组织是国际,地方和各国标准组织的代表。下面介绍几种与这些网络布线标准组织相关联的布线标准。


2 网络布线标准


网络布线标准是整个信息技术网络的生命线,它们是网络赖以运行的基础。一个正确设计、安装和管理的基于标准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可以大大减少整个网络生命期每个阶段的成本,包括初装、硬件升级、维护和管理。通过安装基于标准的一致性的网络布线系统可明显减少或消除停机时间。几乎和楼宇一样经久“长命”的布线系统是整个网络寿期最长的部分。标准一致的布线系统能使你的网络持久运行,保证未来的应用支持,确保你的投资继续回报,一直坚持到网络寿命的晚期。


2.1 ANSI TIA/EIA-T568-A


在1991年前,电信布线受计算机设备厂家控制,端用户被厂家五花八门的布线规范困扰,而且面临支付高价的安装费和适应专有系统的管理成本。


长期的安装和运行经验使电信工业界认识到需要规定一种能支持最宽范围应用程序和设备的节省成本的布线系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电子工业协会(EIA)、电信工业协会(TIA)和领导电信公司的大型国际财团共同努力,于1991年建立起ANSI TIA/EIA-T568商业大厦电信布线标准。以后又陆续推出了包括管道和空间、管理、电缆和连接硬件的附加标准资料。并在1995年对ANSI TIA/EIA-T568-1991作了修订。这就是现在通称的ANSI TIA/EIA-T568A.


TIA/EIA-T568A标准的目的是:第一,规定将支持多产品、多售主环境的一般语音和数据电信布线系统;第二,为商业企业提供信息设备和布线产品的设计方向;第三,启动商业大厦的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规划和安装,应考虑到能支持楼内住户的多种电信需要;第四,为多种电缆类型与连接硬件,以及布线系统设计与安装建立性能与技术指标。TIA/EIA-T568A规范被设计成适用于面向办公的电信安装。系统的可用寿命达10年以上,规范涉及以下几方面:办公环境内电信布线的最小要求;建议的拓扑和距离;决定性能的媒体参数;为确保互连通性,连接器和引出端分配;电信布线系统的可用期限。


标准TIA/EIA-T568A的目标是规定结构化布线(能实际支持任何语音,图像或数据应用的电信布线系统)。按照TIA/EIA-T568A标准的要求,整个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考虑包括6个子系统:楼宇入口(或楼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主干(垂直)布线子系统;电信间(或管理子系统/配线间子系统/交接间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


2.1.1 楼宇入口子系统


楼宇入口子系统也称楼间子系统或建筑群子系统。楼宇入口是来自电信局的电缆,或其它楼宇的电缆的入口处。楼宇入口设施提供外部电缆和楼内主干布线之间的连接点。关于连接点的物理要求在EIA/TIA-569标准(TIA/EIA-T568-A)中有详细规定。


2.1.2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通常在地下室或一层,这里安放的是整个大楼的公用设备,如服务器PBX,HUB和UPS等设备。设备间的设计要求应符合计算机房标准,感兴趣的读者可参考EIA/TIA-569标准和我国标准CECS72:95,GB/T 50311-2000及GB/T 50312-2000.电信间的任何或所有功能可由设备间提供。


2.1.3 主干布线子系统


用于TIA/EIA-T568-A标准的主干布线提供电信间、设备间和入口设施之间的互联。它由主干电缆、主和中间交叉连接、机械终接设备和用于主干对主干交叉连接的插接绳或跳线组成。此外,主干也可在园区环境的楼间扩伸。主干距离是依赖应用的。布线类型和距离需按规定确定,其所规定的最大距离是以经过UTP传输语音,经过STP和光纤传输数据为基础的。STP的90m长度适用于具有20MHz~300MHz的频谱带宽的应用,此外90m的距离也适合于使用3类UTP(UTP3)传输频谱带宽为5MHz~16MHz的应用。使用UTP4传输10MHz~20MHz的应用和使用UTP5传输20MHz~100MHz的应用。


2.1.4 电信间子系统


电信间有时也称配线间或电缆间或交接间。电信间子系统也称管理子系统。电信间通常是每层楼的一个保存电信布线系统设备的房间。这里安放着用于水平和主干布线系统的机械终接设备和/或交叉连接。关于电信间的设计规范可参考EIA/TIA-569标准。


2.1.5 水平布线子系统


用于TIA/EIA-T568-A标准的水平布线子系统是指从M工作区(或工作站)的电信信息口(插座)到电信间的水平交叉连接。水平布线系统包括电信信息口、一个任选的连接器、水平电缆机械终接设备和连接水平交叉连接的插接绳或跳线。水平布线可以采用以下3种媒体(每种媒体均可扩伸到90m的最大距离):4对100Ω UTP电缆(24AWG实心导体);2对 150ΩSTP电缆;2对62.5/125μm 光纤电缆


虽然可以承认50Ω同轴电缆也是水平布线媒体类型,但不推荐它用于新的安装。在ANSI EIA/TIA-569-A标准的下一版本中会取消它。除90m的水平电缆外,还应考虑到信息口和计算机之间的跳线或插接绳以及插接板和Hub之间的跳线或插接绳。这两部分的连接总计为10m的最大值。每个工作区应有两个信息端口的最小值,一个用于语音,另一个用于数据。


2.1.6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系指电信信息口到站点设备(如计算机或工作站)的部分。工作区布线被设计得相当简单,相对容易互联,以便经常变化。


工作区部分由以下部件组成:站点设备-计算机,数据终端,电话等;插接电缆-标准插接绳,PC适配器电缆,光纤跳线等;适配器-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等。对电信信息口来说,必须是外部的。


(1)非屏蔽双绞线(UTP)布线


当传输速率增加时,要求较高性能的UTP布线。100ΩUTP布线的568-A规范取代了TSB-36和TSB40-A.此外,必须从性能能力的角度,建立某些分类UTP电缆和连接硬件水平的方法,因此暂时将电缆和连接硬件分为以下3种类型:3类:电缆/&接硬件具有高达16MHz的传输参数;4类:电缆/&接硬件具有高达20MHz的传输参数;5类:电缆/&接硬件具有高达100MHz的传输参数。


这里没有规定UTP1和UTP2.各种水平类型电缆的特性阻抗等于100Ω±15%(从1MHz~16.20MHz或1MHz~100MHz)。在频率从1MHz变到个别类型的最高参考值(16,20,100MHz)情况下,水平布线的特性阻抗是100Ω±15%,为表示可应用的性能类型应提供性能标志,这些性能标志不代替安全标志。主干布线的传输要求和水平布线是相等的,只是在主干布线的情况下,NEXT损耗性能以功率和为基础,而水平布线必须考虑到同一护套(外壳)内多重扰乱信号的影响,因而以最坏对特性为基础。主干UTP电缆由包含4对以上(通常使用25对)的实心0.5mm(24AWG)电缆组成,整体屏蔽则是任选的。


为了确保安装的UTP连接硬件(电信信息口插接绳和插接板、连接器、交叉连接板等)和插接绳对总体布线系统性能具有最小的影响,这部分所介绍的特性和性能参数是以布线系统所使用的所有连接器类型的规范为基础的,包括电信信息口连接器。


UTP连接硬件和插接绳不包括工作区适配器、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保护、MAU、滤波器或其它应用特定的设备,温度可以从10℃变化到60℃.信息口的安装应是安全可靠的,必须掩藏和标记带有未终接电缆的信息口盒。


连接硬件的传输要求比对应类型的电缆要严格得多。为了表示可应用的传输类型应提供性能标志,且在安装期间应是可见的,被安装的连接器应避免物理破坏和受潮。插接绳必须使用绞合电缆,以便具有足够的柔软度。为确保总体系统完整性,水平电缆需要和同类型(或较高类型)的连接硬件终接在一起。此外,当插接绳和交叉连接跳线连到水平电缆时,要求其性能等级不得低于同类型的水平电缆。最后提醒读者注意的一点是,除非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电缆和连接硬件)均各自满足它们的类型要求,否则UTP布线系统不是3、4或5类一致的。


(2)光纤布线


TIA/EIA-T568A的光纤布线媒体的新规范由一种公认的水平子系统电缆类型和两种主干子系统电缆类型组成:水平布线-62.5/125nm多模光纤;主干布线-62.5/125μm多模和10/125nm单模光纤。所有光纤组成部分和安装实践应满足能应用的楼宇和安全规章。


关于光纤连接器,建议的适配器(耦合器)和连接器指定为568SC.在存在ST安装基础的地方,允许使用ST连接器。在交叉连接的情况下,允许单工或双工连接器。关于电信信息口的工作区侧,规定568SC双ISC连接器,两种光纤应用要求568SC插接绳。信息口应被安全地安装在计划位置。双工连接器的两个位置被称为位置A和位置B.568SC连接器的额定工况适用于500配套周期(次数)的最小值。568SC适配器执行两个配套连接器的位置A和位置B之间的交叉。


此外,光纤电信信息口应具有将未终接的光纤存放在它的信息口盒内的能力,对信息口要求的其它特性包括:至少将两个光纤终接到568SC耦合器的能力;存放2光纤电缆的能力;直接在标准“4×4”电气盒上连接的表面安装盒。


(3)屏蔽双绞线(STP-A)布线


承认的用于TIA/EIA-T568-A标准的屏蔽双绞线(STP)电缆是IBM类型1A用作主干和水平配线,IBM类型6A用作插接电缆。电缆和连接器规范被扩展到300MHz,不再支持以前的规范。所有STP-A组成部分和安装实践应满足可应用的楼宇和安全规章。同样的机械和传输要求也适用于主干和水平STP-A电缆,户外电缆则另有附加的要求。


标准信息口接口和线对安排与ISO 8802-5 Token Ring Connector(IEC 8078)相同,但性能要求严格得多。除本地或国家标准所要求的一切安全指标外,还应对STP-A标记150Ω数据连接器。150Ω STP-A插接电缆的规范要求0.4mm(2对,26AWG)标准导体,其原因是考虑到总体屏蔽(和个别屏蔽时不同)。


特性阻抗等于150Ω±10%(3MHz~300MHz)。150Ω STP-A插接电缆平衡模式衰减大约是水平或主干STP-A电缆的1.5倍(4MHz~300MHz)。经测量150Ω STP-A插接电缆的NEXT性能比水平或主干STP-A电缆近似小6dB(5MHz~300MHz)。


(4)模块式插座外形


TIA/EIA-T568A标准使用了4种基本组合插座。8位和8位键控组合插座是通用的,且分别不恰当地称为RJ45和键控RJ45. 6位组合插座通称RJ11.关于公共信息口配置,568A标准采用了两种布线方案(568A和568B).这两种方案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颠倒了对2和对3.因而586A方案是择优而定的。


10base T布线规定了8位置插座,但只使用了两对,它们是568B和568A方案的对2和对3。令牌环使用了8位或6位插座,8位格式和568A/568B兼容。ANSIX3T9.5 TP-PMD使用了8位插座和其它两对,即568A布线方案的对3和对4.


为了达到测试UTP布线系统的目的。假设水平链路包括电信信息口/连接器、过渡点、90mUTP(3-5类),由两块板组成的交叉连接和总计10m的插接绳。


为了测试规定了两种链路配置:基本和信道链路。基本链路包括水平分布电缆、电信信息口/连接器、过渡点和一个水平交叉连接构件。假定基本链路是链路的永久部分。信道链路由基本链路加跳线电缆(包括被安装的设备(用户侧)和交叉连接侧两部分)。


电信系统通告-72(TSB-72)为用户提供了使用ANSI TIA/EIA-T568A标准设计集中式或分布式电子控制的光纤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它包括集中控制式光纤布线的信息和指南。在TSB-72内为集中控制式光纤布线系统所规定的某些要点包括:设计目标是满足希望采用集中控制方式而不是分布控制方式的单一占用者用户的需要。允许电缆在电信间被拼接或互联,以便电缆能选路到总电缆长300m(或更短)的集中式分配器。为了未来也能支持分布控制电子技术,考虑到从互联或拼接向交叉连接方案移动。当电信信息口/连接器和集中式交叉连接之间的总长度是90m(或更短)时,应考虑到能渡过实现中的困难。


2.2 ISO/IEC 11801


ISO/IEC 11801由ISO开发,其题目是“Generic Cabling for Customer Premises Cabling ISO/IEC 11801”。该标准主要以EIA 568为基础,将美国标准的UTP基础扩伸到适应法国市场的100ΩSTP布线系统和120Ω布线系统。EIA 568和ISO 11801之间的主要差别是后者考虑到提高数据率,规定了4个应用等级(A、B、C、D)。


一般来说,欧洲遵守了ISO11801E 1995标准。这个标准(和EIA568一样)包括链路NEXT的性能水平。此外还引入了为LAN电缆测量ACR(衰减/串扰比)的概念。标准ISO/IEC11801,将包括下面的电缆类型和等级:平衡的双绞线电缆(7类电缆)。UTP结构化的电缆(增强的6类电缆);水平网状结构电缆(6类电缆);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水平网状结构电缆(5类电缆);无卤电缆。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水平链路(3类电缆)。


2.2.1 平衡的双绞线电缆


平衡的双绞线电缆被设计成满足最近发布的ISO/IEC7类规范。适合4对屏蔽在一起的个别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水平分布电缆。这类电缆将支持要求高达600MHz带宽的任何协议。要求这种带宽的预期服务包括异步传输模式(ATM)2.4Gb/s(或更高)和1000base-T.在低带宽服务的情况下,还可使用这种类型扩伸水平布线距离,可超出90m的基本链路长度。


这种电缆可描述成4对一组带有总体编织物的箔屏蔽23AWG双绞线STP LAN电缆。并遵守AS/NZS3080:1996,ISO/IEC 11801和TIA/EIA-T568-A电缆结构PVC外部护套编织物屏蔽的箔屏蔽双绞线。


2.2.2 UTP结构化布线电缆


作为ISO/IEC 11801修订版的一部分,UTP结构化电缆传输性能远远超出建议的6类要求。这种4对电缆使用在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水平结构上,将楼层配线架上的通信设备连接到工作区的电信信息口。


当UTP结构化电缆被用作结构化布线环境的工作区电缆或设备电缆时,这种电缆是灵活的,24对UTP使用在要求高速数据或大带宽的垂直应用上。对同一护套内正在传输的不同服务所共享的护套兼容性应给予考虑。这种多对的24AWG UTP LAN电缆超过了建议的ISO/IEC6类链路规范。对拧绞长度和电缆几何应能通过中央洞口,被设计成最大化NEXT性能和安装期间的产品稳定性,并遵守AS/NZS 3080:1996,ISO/IEC 11801,ACA/AUSTELTS-08和TIA/EIA-T568-A. UTP结构化电缆的操作频率被设计成超过400MHz.其布线系统超出千兆位(比特)以太网和ATM应用要求。此外,衰减串扰比(ACR)也超过30dB@100MHz.


AS/NZS3080:1996允许5类链路扩伸得超过90m. UTP结构化电缆将允许在300m链路上运行10base-T.在130m链路上运行155Mb/s ATM.况且高度的平衡(LCL.LCTL),高级NEXT和ACR能提供优等性能的物理链路,将使总系统遵守EMC工况。


2.2.3 水平网状结构电缆


作为ISO/IEC 11801修订版的一部分,水平网状结构电缆被设计成满足建议的6类要求。这种类型支持要求高达200MHz带宽的服务。为了确保电缆的性能能力,使用350MHz来测试水平网状结构电缆的作用范围。这种电缆用于楼层配线架和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电信信息口之间的水平网状结构。为了方便使用在主干应用中,建议使用24对水平网状结构电缆,因为在这种应用情况下,应考虑到同一护套中传输的不同协议的共享护套的兼容性。


水平网状结构电缆是满足建议的ISO/IEC 6类链路规范的多对24AWG UTP/FTPLAN电缆。对拧绞长度被设计成优化NEXT性能,这种电缆遵守AS/NZS 3080:1996,ISO/IEC 11801,ACA/AUSTEL TS-008和TIA/EIA-T568-A等标准。


水平网状结构电缆被设计成操作速率为350MHz,衰减串扰比(ACR)超过23dB@100MHz.


2.2.4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水平网状结构(5类电缆)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水平网状结构是适合于高速LAN应用的5类UTP电缆。这些LAN包括Ethernet 10base T、Ethernet 100base T、电视会议、100VG-Any LAN和ATM155(155Mb/sATM)。4对5类电缆是分开屏蔽的,使用在有EMI(电磁干扰)问题的地方,具有超出UTP的能力。


4对电缆用于将设备插接到插接板,或将水平电缆连接到工作区的终端设备。这种电缆可被描述成满足5类规范的多对24AWGUTP/FTP LAN电缆。它遵守AS/NZS3080:1996。ISO/IEC 11801,ACA/AUSTEL TS-008和TIA/EIA-T568-A等标准。


2.2.5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水平链路(3类电缆)


这种电缆分别遵守AS/NZS3080:1996的3类电缆要求。适合于要求高达16MHz带宽的应用,例如:语音、ISDN、Ethernet 10base-T和T0ken ring 4Mb/s.结构化布线系统的水平链路是4对UTP3电缆,它是一种用作工作区或设备电缆的灵活型4对UTP插接电缆。也是满足类型规范的多对24AWG UTP/FTP LAN电缆;它遵守AS/NZS3080:1996、ISO/IEC 11801,ACA/AUSTEL TS-008和TIA/EIA 568A.


(1)规范


FDDI具有4个关键部分:媒体访问控制(MAC)层,物理(PHY)层,物理媒体依赖(PMD)层和站点管理(SMT)层。


①媒体访问控制(MAC)

它规定寻址、调度和为数据选路。此外还与较高层协议(例如,TCP/IP,SNA,IPX,DECnet,DEC CAT和AppleTatk)通信。FDDI MAC层接收来自较高层协议的多达9000符号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增加MAC头,然后再将多达4500字节的数据包传送到PHY层。


②物理层协议(PHY)

通过编码/译码功能将数据包处理成适于在线路上传输的位流,此外它还处理FDDI环上的时钟同步。


③物理层媒体(PMD)

处理物理媒体上节点之间的模拟基带传输,PMD标准包括用于双绞铜线的双绞线物理层媒体(TP-PMD)和同于光纤电缆的光纤物理层媒体(F-PMD)。为铜线分布数据接口(CDDI)开发的正式ANSI标准通称双绞线依赖的物理媒体(TP-PMD)。


④站点管理(SMT)

处理FDDI环的管理,SMT所处理的功能包括邻居识别,故障检测和重新配置、插入/解插环以及通信统计信息监视。


(2)配置


FDDI是一个链路层协议,这意味着较高层协议的操作与FDDI协议无关。与以太网和令牌环网的情况类似,应用程序通过使用较高层协议将包级数据下传到逻辑链路控制(LLC)层,但由于FDDI使用了与以太网或令牌环因不同的协议,因此必须使用网桥或路由器控制通信进入/离开FDDI环。此外,FDDI还为比低速LAN大的包作好准备。因此,FDDI和以太/令牌LAN之间的连接要求帧分段和重组。FDDI网络结构的使用似乎可分为3种类型。


①园区主干

所谓园区也不一定就是特指校园,这种实现往往用于连接互相靠近的一系列建筑物内的LAN.特别是用来互联一所办公大楼的各层的LAN.另外还应记住环的总园周长可达200km.高带宽设备(例如服务器)可经过集线器连到FDDI主干。将多种设备连到FDDI环的多个集线器,称这种实现为双环树状。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特定的服务器可以连到较多的FDDI集线器,以提供冗余连接并提高容错能力,而以这种方法使用双连接服务器,通称双引导。


②高带宽工作组

第2种应用类型是FDDI LAN用作真正的局域网。互联几个(少于20)要求高带宽通信的PC或工作站。高带宽工作站的例子很多,例如多媒体工作站,工程工作站或CAD/CAM工作站等。随着工作站操作系统功能的提高,这种用户的带宽要求还会继续增加。


③高带宽子工作组连接

在某些情况下仅仅两三台设备(多半是服务器)需要高带宽。随着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的流行,分布计算使用得越来越广泛,因而增加了服务器之间的高速传送要求,可采用FDDI结构来解决这种问题。


根据FDDI网络结构的以上3种应用可以总结出FDDI能以两种基本方法实现:作为双连接环和作为基于集线器的环。在双连接的情况下,站点直接互相连接;在某一站点出现故障的情况下,FDDI的反向旋转双环设计可提供故障保护能力。但如果两点故障,反向旋转的双环保护作用就会受到限制。虽然外部光旁路设备能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FDDI光功率要求不能满足,因而也限制了它们的使用。


2.3 ISDN标准


ITU-T的主要网络布线标准是ISDN.ISDN标准由ITU-T规定并不断修改。信息产业的竞争是移动数字技术的重要推力,其结果是成本降低,语音传输和网络服务的质量得到改进。随着分布处理的使用和数据通信增长,有力地推动了这种全数字网络的发展,为ISDN提供了架构。ISDN标准是由ITU-T规定的,下面将简要介绍ISDN的原理、用户接口、目标、业务和信道概念。


2.3.1 原理


ISDN概念的主要特性是对同一网络上的宽范围的语音和非语音应用的支持。ISDN能提供综合业务的关键构件,是通过使用一组有限的连接类型和多目的用户-网络接口安排来供给有效范围的业务。ISDN支持多种应用程序,包括交换式和非交换式连接,ISDN的交换式连接包括线路和分组交换连接两种。


引入ISDN的新业务应被安排与64Kb/s交换式数字连接兼容。此外,为了提供业务特性、维护和网络管理功能,ISDN还应有一定的智能。和其它协议结构一样,访问ISDN的各种规范也采用了分层结构。用户访问ISDN资源可以有多种不同方法,这取决于所要求的服务和国家ISDN的实现状态。由于不同国家间存在不同的特定情况,因此ISDN也可以以不同的配置来实现。


2.3.2 用户接口


用户通过逻辑接口访问ISDN,也就是说,为了访问ISDN,用户需要逻辑连接到具有一定位(比特)速率的数字导管。在任何给定的时间,用户房间的导管具有固定的能力,但导管上的通信可以是一个可变的上至能力极限的混合物。因此,用户可以访问线路和分组交换业务,甚至其它业务。只要求信号类型和位(比特)速率的动态混合不超出极限。为了提供这些业务,ISDN将要求有点复杂的控制信号来指挥它如何选出时分多路复用数据,并提供所要求的服务。这些控制信号也将复用到同一数字导管。


2.3.3 通信


中心办公室和ISDN用户之间的数字导管将用于运载许多通信信道。任何访问链路的传输结构由以下4类信道构成:B信道(64kb/s)、D信道(16或64kb/s),H信道(384,1536和1920kb/s)和基本信道结构。B信道是基本用户信道,可用于运送数字数据、PCM编码的数字语音或较低速率通信的混合,包括数字数据和以64kb/s的部分形式编码的数字化语音。在混合通信的情况下,必须指定所有通信去同一端点。D信道有两个目的:首先,它运送信令信息,以控制相关的B信道上的线路呼叫到达用户接口。此外,当无信令信息在等待时,D信道可用于分组交换或不时低速遥测。H信道以较高的位(比特)速率提供用户信息,用户可以使用诸如高速干线或依用户自己的TDM(时分多路复用)方案而进行的子分信道之类的信道。D信道应用的范围包括快速传真、视频、高速数据、高质量 音频和以较低数据速率传输的多信息流。而基本信道结构由两个全双工64Kb/s B信道和一个全双工16Kb/s D信道组成。
  • gl099010
    gl099010 沙发
    辛苦楼主了 找这么多资料
    2015-08-03 14:24: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供配电技术

返回版块

97.86 万条内容 · 208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大系统理论在中央空调优化控制中的应用

1 前言 空调系统是一个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变量众多、干扰多等特点的复杂大系统,其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占很大比重。变风量(VAV,Variable Air Volume)空调系统的采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如何对常常处于部分负荷工作的VAV空调系统实施优化控制,在满足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系统层次上的节能,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变风量空调优化控制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局部优化和全局优化。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对空调系统的局部优化控制节能已有较深入的研究,主要通过建模进行送风温度、静压、供水温度等参数的优化或冷水机组等设备的启停优化控制[1],优化指标包括能耗指标、室内空气质量和热舒适指标,而且局部优化更侧重于现场级的动态优化控制。A.P.Wemhoff采用多维插值法对各稳态负荷分布进行优化配置[2]。Ye Yaoa等对风系统进行不同的节能策略分析[3]。目前对空调系统进行系统层次上的全局优化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多采用系统集总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存在计算量大和参数不确定性等问题[4]。全局优化更侧重于管理层的稳态设定值的确定。实际上,空调运行环境、负荷变化、设备老化等原因,使得空调系统运行特性常常发生变化,无论局部优化还是全局优化,均需要不断的更新设定点,寻找控制器最佳设定点是关键问题。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