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电气工程 \ 建筑智能化 \ 韩国智能建筑设计方案的探讨

韩国智能建筑设计方案的探讨

发布于:2015-08-01 10:32:01 来自: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 [复制转发]
1 前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投资兴建集住宅、办公、商业、餐饮和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综合性超高层建筑群,而这些建筑物对于其内部的智能化程度要求极高,这就要求电气设计人员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并掌握先进的技术信息。韩国乐天项目是由韩国的开发商进行开发建设,由韩国的设计公司设计并完成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方案,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由国内设计院承担设计。韩国的开发商所提的设计要求以及设计方案均充分显示出以人为本,将网络、通讯,控制等先进技术与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设计理念,而对于国内来说某些属于新兴的弱电系统在国外已运行多年。因此,其间所涉及到的成熟稳定的弱电系统值得国内同行进行借鉴。

2 工程概况

  韩国乐天项目占地面积1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这些超高层建筑群划分为三个区域,即一期、二期和住宅。其中,一期包括:电影院/专卖店(7层)、百货店(7层)、购物中心(7层)、乐天公园(7层)、超市(2层);二期包括:地标建筑办公/酒店(60层)、酒店(42层)、公寓(42层)、办公楼(42层);住宅包括:4幢北部住宅(N1~N4)(42层)、2幢南部住宅(S1~S2)(42层)。所有的建筑物地下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地下部分共4层,主要作为是停车库、人防和设备用房。

3 弱电系统总体规划

3.1 设备用房设置

  (1)MDF室即设备间。在电影院/专卖店一层、地标建筑三层、北部住宅(N1)地下一层均设置主MDF室,其功能相当于进线间与设备间的合用,入口设施也安装在主MDF室内;在地标建筑四十层、办公楼和住宅(N2~N4、S1~S2)地下一层及其它建筑物一层均设置分MDF室。按照上述建筑群划分的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均设置一个主MDF室和若干个分MDF室。

  (2)消防控制室:在所有建筑物的地下一层设置消防控制室,兼作弱电系统机房。同样,按照上述建筑群划分的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内均设置一个主消防控制室和若干个分消防控制室。

  (3)TPS即弱电竖井,并兼作综合布线的电信间使用。

3.2 弱电系统组成

  工程的各弱电系统按照布线方式及功能性质分为四大类,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1)信息设施系统(TC/CA):包括综合布线系统、通信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 智能家居系统;

  (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电力设备监控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多表远传系统、客房控制系统;

  (3)公共安全系统(SA):包括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电子巡查系统;

  (4)办公自动化系统(OA):包括广播系统、电子会议系统、时钟系统、公共信息显示系统。

4 弱电系统功能和构成

  工程的弱电系统采用全数字系统和IP网络技术进行数据传输。IP协议提供了统一的IP数据包格式,消除了各通信子网的差异,给各种不同的子网或局域网提供了一个互连平台。

4.1 信息设施系统(TC)

4.1.1 综合布线系统

  本工程的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开放式星形拓扑结构,能够提供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等各种信息传递的通道。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建筑群子系统、干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工作区、设备间、管理等。

  (1)设备间:每幢建筑物内均设置一个MDF室,三个主MDF室及其它分MDF室的设置位置如上所述。

  (2)工作区:所有弱电系统的终端设备,包括语音、数据、图形、图像、多媒体、监控、传感等各种信息点及系统。

  (3)配线子系统:每层的TPS内均设置楼层配线架、接入层交换机,每个弱电子系统均有自己的接入层交换机,从硬件上进行物理划分。每个子系统各自独立组网,由接入层交换机采用双绞线星形连接至各自工作区内的信息点。

  (4)干线子系统:每个MDF室均设置建筑物配线架、汇聚层交换机,所有弱电系统的垂直主干线均采用单模光缆或超五类大对数铜缆在TPS内敷设。其中,信息设施系统包含的所有子系统共用一组交换机,它们采用虚拟网VLAN从理论上划分成各自独立的子系统。同样,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各自包含的所有子系统分别共用一组交换机,并采用虚拟网VLAN从理论上划分成各自独立的子系统。

  这样,每个MDF室均设置四组汇聚层交换机,按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组成四个局域网,分别传输各自包含的所有子系统的信息。

  (5)建筑群子系统:每个主MDF室内均设置建筑群配线架、核心层交换机,由主MDF室内的核心层交换机采用单模光缆,星形连接至其相应区域内的各分MDF室内的汇聚层交换机。为了保障通讯的安全性,增加传输网络的可靠性,采取通信设备双重备份,即将核心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双重备份,核心层至汇聚层、汇聚层至接入层之间均采用双链路连接两级的交换机。

  三个主MDF室内的四组核心层交换机分别采用单模光缆环形连接,形成TC、BA、SA、OA四组环网。在三个主消防控制室内设置弱电各系统的服务器及工作站,并连接至其相应的核心层交换机。这种环形与星形相结合的单一系统组网形式,使管理员可以在三个主消防控制室内查看各弱电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相关信息。

  (6)管理:采用电子配线设备。即智能布线系统,对配线设备进行管理,以显示和记录配线设备的连接情况。智能布线系统主要是由系统分析仪、智能跳线、智能配线架、I/O连接电缆和电缆分析管理软件组成。

  智能配线架内置用来检测每个端口的连接状态的传感器和一个用来连接系统分析仪的I/O端口,该配线架能作为普通配线架使用并能通过系统分析仪和软件激活成智能配线架。

  智能跳线的外部有一个微型探测针,集成在跳线护套中,与集成在智能配线架中的传感器相连接,以此来监视连接两个智能配线架端口的跳线的状态。RJ45-RJ45跳线为带有第9针的线缆,IDC-RJ45、光纤跳线为带有第3针的线缆。

  通过输入/输出电缆把智能配线架内的传感器与系统分析仪连接起来,实时跟踪、检测传感器之间的连接状态,并与电缆分析管理软件数据库交换数据。

4.1.2 通信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

  工程采用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进行语音和数据的传输,EPON系统采用双波长单纤双向的方式进行通讯,由局端的光纤线路终端(OLT)、光纤网络单元(ONU)及无源分光器组成。

  工程由外部公用网引来三路单模铠装光缆经人孔分别进入上述三幢建筑物内的主MDF室,在主MDF室设置一级分光器,单模光缆经分光器分配后,分别引至设置在其各自区域内的分MDF室。为了给用户提供多种选择,进线管线及MDF室的面积均预留出2~3个电信运营商安装通信设备的空间。工程的语音采用快速以太网进行传输,数据采用千兆以太网进行传输。

  住宅部分由电信运营商(ISP)来实现光纤到楼层,即每个MDF室内均设置二级分光器,引入MDF室内的单模光缆经二级分光器二次分光后,垂直主干线采用单模光缆在TPS内敷设并引至每层TPS内的ONU。每层ONU与本层TPS内的配线架或接入层交换机连接,并采用超五类双绞线(语音)或六类双绞线(数据)星形连接至各自工作区内的信息点(语音和数据)。住宅各户的书房、厨房及家庭服务器处均设置1组双口插座(语音和数据),客厅、卧室均设置2组双口插座(语音和数据),卫生间均设置1个单口插座(语音)。

  公共建筑部分由ISP来实现光纤到大楼,即单模光缆引至每个MDF室。在MDF室内安装IP用户电话交换机(IP PBX),由ONU将单模光缆进行光电转换后的电信号(即为中继线)引至IP PBX,再由IP PBX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对绞电缆在TPS内敷设并引至每层TPS内的配线架进行语音的传输。另外,在MDF室内安装汇聚层交换机,由汇聚层交换机采用单模光缆在TPS内敷设,并引至每层TPS内的接入层交换机进行数据的传输。最后由配线架、接入层交换机采用六类双绞线星形连接至各自工作区内的信息点(语音和数据)。公共建筑的工作区的面积为10m2,每个工作区至少应设置1组双口插座(语音和数据)。

  在休息大厅、会议室、办公室、设备用房、配电室等处,设置无线接入点(AP),并通过六类双绞线与接入层交换机相连,无线终端通过无线接入点(AP)连接到有线网络上,使无线的所有用户可以访问网络的资源。

  工程的信息网络采用星形拓扑结构以太网,分为内网和外网,既可满足内部局域网各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又可从外部的Internet获得各种宽带业务服务,方便快搜捷。

4.1.3 无线通信系统

  工程的无线通信系统由无线对讲系统和信号室内覆盖系统两部分组成。

  (1)无线对讲系统

  工程的无线对讲系统采用380MHz频段数字对讲机技术及无线对讲信号增强系统。无线对讲系统由中继台基站、发射合路器、接收分路器、双工器、收发天线及无线对讲机等部分构成,其主要设备设置在三个主消防控制室,且收发天线分别设置在这三个建筑物外。

  通过中继台接口控制器(BSC)可以与其它各种系统使用的控制器、有无线接驳器、互联所需要的其它中继台连接。工程的中继台基站与基站控制器(BSC)之间采用 同轴电缆连接,基站控制器与用户电话交换机采用用户线方式和局间(2Mbit/s接口)的方式进行连接,这样就可以实现有线电话用户拨打无线对讲机。

  (2)室内信号覆盖系统

  室内覆盖系统主要由信号源和信号分布系统两部分组成。工程采用光电混合(光纤─同轴电缆)传输的分布式室内覆盖系统,且为了便于管理和维护,无线对讲系统的380MHz信号与各运营商的各种制式的信号均各自独立设置室内覆盖系统。信号源的引入方式采用基站直接耦合信号方式,引入信源设备设置在各建筑物的MDF室,移动通信的信号由室外附近的蜂窝基站分别引来三路光缆进入三个主MDF室内的光纤直放站,经光功分器分配若干路后,分别采用光缆将信号引至各自区域内的分MDF室,再通过支持相应频宽的分布式天馈线系统进行室内覆盖。

  两个直放站之间采用光纤进行信号传输(设备包括光近端机、光远端机和光功分器),直放站至各室内天线采用射频同轴电缆连接(设备包括电耦合器、电近端机、电远端机、电功分器)。上述主要器件均安装在MDF室或TPS内,便于日后维护。公共走廊、电梯前室、地下室内采用全向吸顶天线,电梯井道内采用八木天线或板式天线。

4.1.4 有线电视系统

  本工程的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双向传输的有线数字电视网,即在HFC(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的基础上,下行通道传输有线电视数字信号和数据信号,上行通道传输数据信号,有线电视用户可实现VOD视频点播。有线电视系统由前端、传输线路、分配网和用户终端等部分组成。前端电视信号源包括有线电视信号、卫星电视信号、自办节目源等。

  工程的有线电视信号分别从城市有线电视网引来三路光缆,经室外的三处人孔进入三个主MDF室设置的前端设备。住宅(N1)和电影院/专卖店将有线电视信号分成若干路后,分别引至其相应区域内的分MDF室。

  自办节目源设置在地标建筑主MDF室,可播放自主宣传的影像及各种音视频源,利用字幕机播放导播事项,也可播放Internet的网络电视台的节目,并设置VOD视频点播主机,由节目采集信源 编码器、硬盘阵列存储器、视频服务器、视频播放机、点播信号交换机、VOD数字调制器、计费系统服务器等设备组成。

  在酒店的屋顶设置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在顶层设卫星电视接收机房;由室外抛物面天线引入接收机房内的电视信号经有源功分器、卫星数字接收机、数字调制器、混合器后,采用光缆在TPS内向下传输并引至地标建筑的主MDF室内的前端设备。与经调制器调制后的自办节目信号、有线电视信号混合后,经驱动放大器进入 光端机,变为光信号,经分光器输出两路光信号,分别作为酒店和地标建筑的电视信号,并向干线传输。

  主干线及部分分支干线使用光纤传输,分配网络使用同轴电缆,均采用星形拓扑结构。有线电视用户盒设有数字电视接口、调频收音机接口以及数据接口,通过电缆调制解调器可将个人电脑接入Internet收看网络电视台的节目。住宅部分有线电视的分支线引入每户的智能家居配线箱,箱内配置1个四分配器,在卧室、客厅、厨房、书房均设置1个有线电视出线盒,电视机前均设置DTV数字电视机顶盒,住宅用户可通过遥控器和机顶盒点播城市有线电视信号收费的节目;酒店客房每间均设置1个有线电视用户盒,电视机前均设置VOD视频点播机顶盒,用户可通过遥控器和机顶盒点播自办节目源的节目。

4.1.5 智能家居系统

  在住宅内采用智能家居系统,每户住宅均设置一个智能家居配线箱,并在智能家居配线箱内安装家庭网关和家庭服务器。引入住宅户内的语音、数据及有线电视缆线均接入家庭网关,在家庭网关内进行跳接和分配,并引至各信息终端出线口,且预留无线接入点AP.另外,家庭服务器还可通过家庭网关与小区的物业网相连。家庭服务器通过协议转换将各种不同功能的家用设备采用星形拓扑结构连接起来,进行统一管理,可实现家庭设备自动控制和家庭安全防范。家庭设备自动控制既可由本地智能控制器控制,又可由电话远程遥控器或通过访问Internet的方式异地远程控制家中电器设备的运行。家庭设备自动控制由多表远传(包括水表、电表、煤气表)、家电控制(包括电视)、照明控制、空调控制、排气扇控制、配电箱内断路器控制等部分组成。家庭安全防范由访客对讲(包括 可视对讲室内机、门口机)、火灾自动报警(包括烟感探测器、温感探测器)、煤气泄漏报警(包括煤气探测器、煤气阻断器)、紧急按钮、门口摄像机、RF读卡器、电控门锁等部分组成。有报警发生时,可自动拨打电话报警,并将报警信号通过控制网络传送至小区的物业管理中心,还可与家庭设备自动控制进行联动。

  工程的智能家居系统采用基于TCP/IP通信协议的10/100M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每户的智能家居配线箱均采用星形拓扑结构,连接至TPS内的接入层交换机,通过综合布线系统连接至汇聚层交换机。各幢住宅的单元门口机(包括可视对讲主机、自动门)、停车库管理系统主服务器、警卫室电话、管理室电话、公共设施IP电话、视频安防监控服务器、管理费及多表远传计费服务器分别连接至接入层交换机。Web服务器、WAP服务器、V2oIP服务器、网络管理服务器均采用TCP/IP联网至汇聚层交换机,并通过防火墙及路由器与外部网络的计算机或手机连接,以实现对小区物业集中管理。

4.2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

4.2.1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工程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建筑物内的空调、给排水等机电设备或系统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以Web技术为核心,采用基于开放式的BACnet通信协议的全以太网的通讯方式,并采用两层网络结构(即管理层和现场设备层),100M的传输速率保证现场设备与上位机之间的快速通讯和数据交换。基于以太网技术的直接数字控制器(DDC)支持WebServer功能,允许客户在远端通过普通的IE浏览器直接登录现场DDC进行数据浏览或修改,且各DDC之间均通过Ethernet进行通讯。

  系统采用星形网络结构,将数据采集器、传感器、智能仪表、阀门执行器、风门执行器、变频器等智能现场仪表均连接至现场的DDC.各DDC均通过100M的Ethernet采用星形连接至TPS内的接入层交换机,并通过综合布线系统连接至消防控制室的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主服务器。工程对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热交换器、风机盘管、生活给水泵、中水泵、污水泵等进行监控。对于电制冷机组、冰蓄冷机组、水源热泵等设备自带独立的监控系统,采用网关等互联通信接口设备及开放的BACnet通信协议,直接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信并交换数据。

4.2.2 电力设备监控系统

  电力设备监控系统(SCADA)实现对供配电系统中的10kV开闭站、10kV变电所和低压配电室内的进出线回路进行监测,以及对中压开关与主要低压开关等智能设备的远程监控和全面保护。工程中的电力设备监控系统由系统管理层、通讯管理层及现场监控层三级结构组成。

  现场网络层采用符合ModBus国际标准通讯协议的RS485网络总线,通过安装在现场的监控设备实现对系统所需数据的采集,各ModBus总线通过EGX网关连接至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并上传至系统管理层。

4.2.3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采用基于TCP/IP通信协议的Ethernet,由管理层和现场控制层两层网络结构组成,对各个区域的照明进行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现场控制层由系统单元(包括系统电源、PC接口)、输入单元(包括面板开关、传感器)、输出单元(包括继电器、调光器)三部分组成,所有单元器件(除电源外)均内置微处理器和存储单元,通过一条RS485总线连接起来。每个单元均设置唯一的单元地址并用软件设定其功能,通过输出单元控制各照明回路负载。系统单元和输出单元放置在智能照明配电箱内,各输入单元分布在需要控制的场所。

  工程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住宅的走廊和楼梯间采用红外 感应器控制,在大堂、商场、电梯厅、停车库、普通办公室、卫生间等处采取预先设置、定时控制的方式,在大开间办公室的 侧设置亮度感应器进行调光控制,在会议室、宴会厅、电影院等处预先设定多种场景、一键控制。

  各智能照明配电箱内的系统单元通过综合布线系统连接至消防控制室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主服务器,既可就地控制,又可远程监控。

4.2.4 电梯控制系统

  工程中除了对单台客梯实现控制功能外,还对多台客梯采用电梯群控系统(EGCS)进行联动控制。电梯群控系统为分布式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系统和通讯系统组成,采用RS485总线进行通讯。系统将每个电梯的楼层信号采集器的信号通过RS485总线传递给群控器,经过调度算法的计算向每个电梯发出控制指令,通过RS485总线分发给所连接的每部电梯的电梯层控制器,达到梯群的最佳服务及合理的运行。

4.2.5 多表远传系统

  系统采用RS485总线进行信号传输,在各建筑物消防控制室内设置区域控制器(抄表主机),将区域控制器连接至TPS内的中继器(DCU),各层TPS内的中继器由RS485总线连接起来,中继器通过RS485总线连接至本层各处的数据采集器,各耗能表采用非屏蔽双绞线星形连接至数据采集器,各区域控制器之间及与小区物业管理中心的主服务器间均采用光缆连接。住宅部分需要远传的耗能表包括:煤气表、水表、电表,公共建筑部分需要远传的耗能表包括:煤气表、水表、电表、热水表、热力表。

4.2.6 客房控制系统

  工程的客房控制系统采用管理层和现场控制层两层网络结构。现场控制层采用RS485通讯总线来实现网络连接,即每层各房间的客房智能控制箱(RCU)之间采用非屏蔽双绞线相互连接并接至楼层通讯显示器,各楼层通讯显示器采用非屏蔽双绞线相互连接并引至网络中继器(即接入层交换机)。管理层的前台服务器、客房管理服务器、多媒体服务器均采用Ethernet进行通讯,并连接至网络中继器。

  客房智能控制箱(RCU)可以独立运行,每间客房的RCU均采用超五类双绞线分别连接床头控制柜、紧急按钮、温控器、 门铃、电控锁、节电开关、照明控制开关、电器控制开关、多功能开关。

4.3 公共安全系统(SA)

4.3.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工程采用数字视频网络虚拟交换/切换模式的视频监控系统,摄像机采用具有数字视频信号输出的网络摄像机或数字摄像机,并采用基于TCP/IP通信协议的Ethernet进行图像传输的集中式影像存储方式。

  在走廊、大厅、园区周界、停车库、电梯轿厢、电梯厅、楼梯前室、主要出入口等公共场所设置了摄像机进行视频监控。由各摄像机采用超5类非屏蔽双绞线星形连接至TPS内接入层交换机,然后在TPS内采用单模光缆引至MDF室内的汇聚层交换机。在消防控制室内设置影像存储器和监控服务器,安装可长时间储存的备份存储器,并通过多路数字视频解码器将信号传送至电视墙上并显示出来。存储器、服务器及解码器均采用星形连接至汇聚层交换机,进行图像传输、视频切换及遥控前端摄像机。在三个主消防控制室设置采用无缝拼接技术的DLP背投拼接视频显示屏墙,在各个分消防控制室设置LCD液晶拼接视频显示屏墙,通过RGB大屏幕拼接器与视频监控系统连接,显示监控服务器上的系统图画面和实时提供的现场数据画面。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与出入口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电梯控制系统及摄像机辅助照明装置联动。

4.3.2 出入口控制系统

  工程在主要出入口、重要通道门、重要房间门(集中收款处、重要物品库房、设备用房等)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在住宅各个大门服务台安装一套管理计算机(工作站)和相关识别装置,在户门各入口安装识别装置(读卡器)、电控锁和开门按钮,对进入的人员进行持卡识别管理;在电梯轿厢内安装读卡器,实现乘坐电梯持卡管理。公共建筑在入口大门设置快速通道,只允许一人进出,并通过保安检测带(即X-Ray检测带)进行安全检查,并具备防尾随功能。识别装置在主要出入口、办公室采用RF卡,用于内部职工;在消防控制室、门卫室、变电所、MDF室、设备机房采用生物识别器(即静脉识别器)。另外,识别装置还可实现对内部员工的考勤管理、食堂管理、访客管理等附加功能。

  出入口控制系统采用管理层和现场控制层两层网络结构,且管理层采用TCP/IP标准的千兆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现场控制器(ACU)支持脱机工作模式,识别装置、电控锁、 门磁开关和出门按钮分别与现场控制器相连,各现场控制器通过综合布线系统连接至消防控制室的系统服务器。

  设置在安全疏散口的出入口控制装置,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在紧急情况下自动释放出入口控制系统,安全疏散门在出入口控制系统释放后能随时开启。

4.3.3 停车库管理系统

  停车库管理系统由入口部分、场区部分、出口部分、中央管理部分组成。入口部分由识读(包括车位显示屏、感应线圈、摄像机)、控制、执行(即挡车器)三部分组成。场区部分由车辆引导装置、场区监控系统组成。出口部分由识读(包括自动结算机、感应线圈、摄像机)、控制、执行(即挡车器)三部分组成。

  入口处设置的车位显示屏显示有车位,车辆驶入时,管理计算机对车辆进行摄像拍照,识别车牌号,只允许事先登记过车牌号的车辆通过。管理计算机根据车库内现有车位占用情况,计算出最佳空车位及行车路线,并在车位引导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安装在车位处的车位探测器将车位是否已被占用的信息发送给数据采集器。

  当车辆出库时,利用摄像头对车辆的车牌号进行识别。出车前在自动结算机结算过的车辆可不停车出库,未结算过的车辆在有人结算处进行结算。

  有线停车库车位引导系统由管理计算机、数据转换器、信息显示屏、区域管理器、超声波探测器、车位指示灯组成。车位引导系统采用总线制布线方式,车位指示灯与超声波探测器一一对应连接,各超声波探测器之间采用RS485总线连接并引至区域管理器,数据转换器与各区域管理器以及各信息显示屏之间通过RS485总线进行通信。

4.3.4 电子巡查系统

  工程采用离线式电子巡查系统,巡查站点处设置电子标签(内含存储器芯片),巡查人员通过手持数据采集器(即阅读器)读取电子标签中的数据。巡查管理主机利用软件,可实现对巡查路线的设置、更改等管理。巡查站点设置在建筑物出入口、楼梯前室、电梯前室、停车库、重点防范部位附近、主要通道。

4.4 办公自动化系统(OA)

4.4.1 公共信息显示系统

  信息显示系统是由视频显示屏系统、传输系统、控制系统和辅助系统组成。工程在园区入口处和各建筑物入口大厅及地下停车库各电梯厅等处,均放置电子触摸屏,以便使外来者了解整个园区或各建筑物的平面布局及便利设施,提醒司机并确认车辆所在位置,业主获得园区最近发布的所有信息。在各电梯厅及入口大厅安装15〞LCD液晶显示屏,商场及酒店外墙安装LED背光拼接视频显示屏墙,用于园区发布物业管理信息及广告,提供活动介绍影像、实时新闻、天气预报、证券行情等内容。显示屏与物业管理中心联网,管理计算机的显示器与显示屏可同步显示,也可脱机显示,计算机与其它系统同用,只用于编辑。

4.4.2 广播系统

  广播系统采用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系统控制功能可以通过多媒体管理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编制播放程序,并在计算机的 监视器上以动态图形的方式实时显示系统部分的工作状况。控制室可以对不同广播分路根据需要播放不同内容的节目。

  火灾应急广播与业务性广播、服务性广播共用扩音设备、馈送线路和扬声器等装置。火灾时,在消防控制室可以遥控并强行投入火灾应急广播。

  在各住宅分消防控制室设置呼叫站作为节目源,在住宅(N1)主消防控制室和各公共建筑消防控制室设置节目源(包括CD播放机、录放音机、数字调谐器、呼叫站等)、数字调音台(即输入 矩阵控制器)、系统管理主机、监听器等广播设备及网络交换机;在各个消防控制室还设有火灾应急广播控制模块接口(即火灾网关)。系统的网络管理主机通过具有TCP/IP协议的以太网给各分消防控制室提供业务性广播、服务性广播等节目源。各层的网络广播带功放终端采用星形连接至TPS内的接入层交换机,并通过综合布线系统连接至消防控制室。

  在各MDF室将用户电话交换机与广播系统的网络交换机相连接,而无线对讲系统也与用户电话交换机通过接口设备互联,这样,无线的对讲信号可以进入有线的广播系统里,有利于消防或紧急情况时的指挥调度。

4.4.3 时钟系统

  时钟系统的母钟站选用两台母钟(一台主机,一台备用),母钟采用全球定位报时卫星(GPS)标准时钟。设置的2个GPS母钟均连接至APT时间服务器,通过路由器与系统内其它计算机相连;APT时间服务器经时码分配器后采用RS485总线与各数字子钟、模拟子钟、监控计算机连接;或根据要求提供接口,与其它系统集成。采用EMC元素管理系统,能够提供实时的设备档案管理功能,给建筑物内的各个场所或位置以及其它系统提供统一准确的时间情报服务。

4.4.4 电子会议系统

  电子会议系统在酒店的会议室、地标建筑的宴会厅设置以下子系统:扩声系统、会议讨论系统、会议同声传译系统、视频显示系统、会议摄像系统、会议录制和播放系统、视像跟踪系统、集中控制系统。

  (1)会议扩声系统:由声源(包括有线话筒、无线话筒及接收机、盒式发射机、CD播放机、录音机、调谐器)、数字 音频处理器、调音台、数字媒体矩阵、功率放大器、扬声器(包括台上监听音箱、主音箱、墙上音箱、环绕音箱)等部分构成。系统内部传输的均为数字化信号,与会代表使用的话筒中都采用了“模-数”转化技术,因此,外部模拟设备(如广播、录音、有线或无线的音频设备等)经过音频媒体接口可以直接进入数字系统网络。

  (2)会议讨论系统:采用无线会议讨论系统,由讨论型会议系统中央控制器、数字讨论型发言主席机、数字讨论型发言代表机、信号收发器(无线射频收发器或红外收发器)等设备组成,可实现会议发言、请求发言、讨论等会议功能。

  (3)会议同声传译系统:采用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主要有带LCD显示译员台、译员耳机、无线中央控制器、音频接口、信号转换器、语言分配系统(即调音台)、红外发射机(调制器)、高处红外辐射器、红外接收机及耳机、代表台带LCD及通道选择器、主席台带LCD及通道选择器、同声传译室。

  (4)视频显示系统:由信号源、传输路由、信号处理设备和显示终端组成。信号源可以是录像带、电脑和影碟机信号,也可以来自会场的摄像机信号或 硬盘录像机信号。这些信号通过中央 控制设备的视频分配,进行切换输出显示。 显示设备包括电视接收机、液晶显示屏、LCD液晶投影机和DLP数码投影机等。通过多媒体显示设备可更直观地向与会者提供各种数字、文字和图像资料等,也可根据需要实时显示会议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5)会议摄像系统:由摄像机、摄像机 云台、解码器、视频切换器、视频分配器、控制主机等组成。

  (6)会议录制和播放系统:由信号采集设备和信息处理设备组成。包括头端的摄像机、拾音设备和尾端的监视器、硬盘录像机或长时间录像机、RGB矩阵、AV矩阵、图像拼接融合处理器、数字音频处理器。

  (7)视像跟踪系统:通过软件设置,中央控制器和视频控制矩阵可实现摄像机与会议系统的联动,即摄像机具有声像联动功能,可自动追踪会场内正在被使用的会议话筒,将发言者摄入画面,拍摄的图像可以实时显示在大厅显示器或其它监视器上。该系统为会议的进程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控制手段,可将会议进程以音视频方式记录保存,也可通过远程电视会议系统将其送至其它分会场。

  (8)集中控制系统:由中央控制主机、触摸屏、音视频矩阵、电源控制器、灯光控制器、挂墙面板等外围设备组成。通过控制器面板、红外遥控或PC机控制界面,对会议室内的视频音频播放设备、投影机、投影幕、电子白板、电动屏幕、摄像机、现场灯光、电动窗帘、空调等作统一集中控制。中央控制设备是整个数字会议系统的核心,主要对发言设备、同声传译、数字音视频通道及数据通道进行控制。

4.5 系统集成(SI)

4.5.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工程的火灾自动 报警设备选用智能型两总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该系统具有完善的联动控制功能,可实现与火灾应急广播、消防报警电话、消防电梯等的联动控制。

4.5.2 设施管理系统

  设施管理系统(FMS)采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TAG)、天线、阅读器。电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

  在消防控制室设有设施管理系统主服务器,通过阅读器对各设备入库时间及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并将大量数据储存在电子标签内。通讯上采用WIFI无线局域网标准,通过无线接入点AP进行组网连接。若使用含有内置天线的阅读器接近电子标签并发送无线电信号,可从电子标签处随时读取各设备的相关信息。另外,设施管理系统还可以与电子巡查系统共用主服务器和阅读器。

4.5.3 集成方式

  (1)分系统集成:在每个建筑物内,为了实现远程监控、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以及联动控制等要求将各自相关的子系统集成,即以上某些系统本身就是由若干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构成的,例如:电子会议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

  (2)全局系统集成:以BA为中心,把信息网络系统兼作系统集成平台,通过TCP/IP、OPC、ODBC、网关等互联技术,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电力设备监控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库管理系统、电子巡查系统、电梯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广播系统、设施管理系统集成,构成建筑物管理系统(BMS),具有能耗检测、应急指挥、集中监控、联动控制等功能。工程在每个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设置一台系统集成主服务器和一台备用服务器,采用RS485总线将全局系统集成所包括的各系统主服务器经路由器连接,并接入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的TCP/IP网络进行信息传递。

  (3)复合系统集成:对于整个建筑群而言,集成技术是将信息集成建立在建筑物内部网Intranet的基础上,通过Web服务器和浏览器在整个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跨平台访问数据库。工程通过已经在三个主MDF室内设置的核心层交换机之间建立起来的TC、BA、SA、OA四组环形网络,可以在任意一个主MDF室内将信息设施系统(TC)、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公共安全系统(SA)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分别在各自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分系统集成,然后在信息共享平台上通过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将TC、BA、SA、OA系统再进行集成,这样,可以实现整个建筑群之间对各个子系统信息、资源和管理服务的共享。系统通过无线接入点AP进行组网连接,将集成服务器做网页服务器设置后,通过PDA系统程序的运行,提供利用手机对所有弱电系统进行远程监视的可能。

5 结束语

  在智能建筑迅速发展的今天,弱电系统的设计标准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建筑智能化程度的标准。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建设单位的管理要求,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并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确定弱电系统的设计标准。在设计各个子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到系统产品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集成管理。另外,在设计建筑群的弱电系统时,要着眼于全局,使各建筑物之间单一系统的组网形式能够满足信息通讯及远程监控的要求。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ymwatcher
    ymwatcher 沙发
    好资料,谢谢分享,赞了
    2016-03-12 12:00:1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myjop_123
    myjop_123 板凳

    谢谢楼主分享
    2016-03-09 17:32:09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智能化

返回版块

12.41 万条内容 · 40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感知智慧城市概论——智慧城市学习体会

1 前言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结果,是承载了多项功能的一个综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内涵在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多。所以,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不断发展完善的动态过程。 智慧城市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更深入的智慧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有效的交换共享、更协作的关联应用,最终成为一个高效安全、学习创新、和谐友好、智慧开放的类生命体。因此,发展成熟的智慧城市具有像生命体一样的特征,如具有较为完善的行为意识和调控能力、智能感知、情境感知与认知能力,成熟的信息知识智能转换机制及决策能力,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和自我创新能力。显然,智慧城市的成长将经历一个长期的建设发展、学习创新、自我完善的过程,也将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经历起步、发展、成熟三个不同阶段。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