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世界之窗”竟然是这样做出来的
人们常常怀念儿时,是因为当时充满快乐,稚嫩的脚丫可以四处奔跑;而谢邦林常常怀念“世界之窗”,除了因为“世界之窗”的设计给他带来了成就的光环外,还给他留下了许许多多充满趣味的记忆,并使得他的设计在世界的窗口闪闪发光。时至今日,当谢邦林被问到做“世界之窗”设计时有着怎样的趣事,他竟能把昨日往事如电影再现般向我们娓娓道来。我们不能不惊叹,“世界之窗”竟然是这样做出来的……
世界之窗的曼哈顿
911后幸免的“双子楼”
参加“世界之窗”的设计和建设确实是我设计生涯中的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那时的设计条件远没有现在这样好,资料也没有现在这样全。我们当时接受了“世界之窗”中的七个项目的设计和制作任务(在当时我们设计和施工是一起承接的)。其中一个项目就是整个美国“曼哈顿”城的设计和复制。当时也没没有条件去美国实地考察,就满中国的找资料。从武汉图书馆找到北京图书馆都没能找到全面的资料,最后是到哈尔滨的一个建工学院的图书馆里找到一本专门介绍美国曼哈顿的画册。画面非常清晰,每一条街道都有介绍。这本书后来就成为我们做这个项目的主要依据。做到后来我们基本上对曼哈顿城市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后来开玩笑说,以后到了曼哈顿肯定不会迷路的。由于对它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后来“911”事件中得知曼哈顿的“双子楼”被炸后,我还感到非常的难过,好像真的把我设计的“双子楼”给炸了呢。
用伞柄技术做“俄罗斯的木屋”
在设计制作俄罗斯木屋和木教堂的时候也遇到很大的问题,它是典型的东欧风格的建筑形式,屋顶都是一个个的半葫芦样的锥型球体,上面还刻满了2公分多的图样。是一个纯手工加工的产品。机器无法生产。当时在城市中已经没有多少人能进行这种加工了。我当时找了很多加工厂,他们都表示无法加工。后来无意中路过一个很小的木器加工坊(也就一个人的作坊),看到有个师傅正在加工雨伞用的木柄。一根木棍在他手上通过自制的车削装置很快就加工成了漂亮的伞柄。我当时灵机一动,马上想到何不让他帮我加工那个葫芦形的木顶呢。上去一问,果然说一点问题没有。只几天功夫他就把我需要的几十个葫芦顶全部加工好了,然后我再找人在这些葫芦顶上刻图案(后来估计市场日渐萎缩的原因,那个加工厂不久也消失了,我给他的业务对他来说是个大单了)。
世界之窗的俄罗斯木屋
木墙里竟然没用铁钉
屋顶加工问题解决后,墙面的制作问题又来了,我们要制作的木屋墙面全是直接用小圆木通过榫接的方式连接的,不能用到一颗铁钉。当时我们的木工师傅怎么做也不理想,要么连接后强度不够,要么不够美观,没有东欧的建筑风味。后来经人介绍我们找到几个已经退休多年的老木工师傅才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后来呈现给游人观看的俄罗斯木教堂之所以那么古色古香,全是因为我们的整个制作过程都是采取原汁原味的手工制作。
所以现在我时常一想到我们很多的制作工艺正随着掌握这些技艺的老一代工匠们的逝去而逐渐消失,就感到难过和无奈。但是,这可能也是历史进步的必然吧?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