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高度氧化法处理2,4二氯苯酚的研究

高度氧化法处理2,4二氯苯酚的研究

发布于:2015-07-16 23:19:16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1 前言

  酚类物质是化工行业中常见的污染物,含酚废水如排入环境中则对人、畜、农作物都有较大的危害。而苯环上含有氯原子的氯酚是合成农药、医药的常用中间体,也常用作杀菌剂,其生物降解性极差,很难用生物法处理,其它方法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本文进行了高度氧化法处理2,4二氯苯酚的实验研究

  高度氧化法(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简称AOP)[1,2,3,4]是1987年Glaze[2] 等人提出的,他们将AOP法定义为:水处理过程中以羟基自由基作为主要氧化剂的氧化过程,称为AOP过程,而将此过程用于水处理称为AOP法。典型的均相AOP过程有O3/UV, O3/H2O2, H2O2/UV, H2O2/Fe2+(Fenton试剂)。在高pH情况下,单独臭氧的氧化也认为AOP过程。AOP法具有氧化能力强,(E=-2.85V),比目前常用的化学氧化剂O3(E=2.07V)、H2O2(E=1.78V)和HClO(E=1.63V)氧化电位高,氧化选择低,有机物可被完全氧化成CO2和H2O,氧化彻底,反应速度快,效率高,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

  本论文以2,4二氯苯酚为例,研究了各种高度氧化法处理氯酚的效果,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剂和仪器

  2,4二氯苯酚,分析纯;

  UV702型紫外灯(加拿大产),臭氧发生器,721分光光度计

  氯酚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测定。

  O3浓度采用碘量法测定[5]。

2.2 实验方法


  实验密闭的圆筒形有机玻璃反应器中进行(高27厘米,直径5厘米)。反应器顶部中央留有圆孔,以便插入紫外灯管。实验时先在反应器中加入定量氯酚,稀释至350毫升(浓度固定为50mg/l左右),调节pH值后,再定量加入氧化剂,H2O2为一次投加;O3为持续通入,流量控制在370ml/min左右。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分析。

3、结果与讨论

3.1 H2O2的氧化效果

  H2O2的氧化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H2O2对2,4二氯苯酚的氧化效果 M
时间(min) 5 10 15 20 30
去除率X(%) 0 0 0 0 0
  由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H2O2对于2,4二氯苯酚基本无氧化效果,2,4二氯苯酚溶液中加入H2O2后,溶液中酚的浓度基本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单独过氧化氢的氧化能力是难以将水中的2,4二氯苯酚氧化去除的。

3.2 臭氧的氧化效果


对臭氧氧化2,4-二氯苯酚来说,在pH=10时的去除率均要高于在pH=2.5时的去除率。pH=10时,反应前5分钟的去除率有一个突跃,其去除率为70%左右,在20分钟时反应物即已去除完全。pH=2.5时,其5分钟时的去除率只有30%,25分钟时其去除率才达到90%,而且去除率随时间缓慢上升。这两种不同的实验结果,可以用O3对有机物氧化机理来进行解释。

  O3对有机物氧化机理,在不同条件下可分为两种:在酸性条件下,为臭氧的直接氧化法;在碱性条件下,则主要为羟基自由基氧化。造成这种不同氧化机理的原因,是由于氢氧根离子OH-能够促进羟基自由基·OH的产生。其反应机理为[6,7,8]:

   O3+OH-→OH2+O2

   O3+OH2→·OH+O2—+O2

  由上面的·OH产生机理来看,即高pH条件下主要为羟基自由基氧化,而在低pH下则为臭氧分子氧化。因此在碱性条件下臭氧氧化的速率及效率均好于酸性条件下,这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完全符合。

3.3 O3+ H2O2的氧化效果


在pH=10时O3+H2O2氧化2,4-二氯苯酚的去除率均要高于pH=2.5时的去除率,pH=10时,反应前5分钟的去除率有一个突跃,其去除率为60%左右,在20分钟时反应物即已基本去除完全,pH=2.5时,5分钟时去除率为33%,25分钟时的去除率可达到90%。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可以由在不同pH条件下,O3+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的反应机理不同而得到解释。

  O3+H2O2联合作用,除了O3和H2O的自身氧化外,还可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氧化氯酚,为一种为典型的高度氧化过程,产生羟基自由基的反应机理为[2]:

    O3→O+O2

    O(·O) →2HO-

    O3+HO-→HO2—+O2

    O3+HO2-→·OH+2O

    O3+H2O→O2+H2O2

  H2O2解离生成HO2-,很快与O3反应生成·OH。

  由上述机理可以看出,在酸性条件下时,·OH的产生仅由H2O2与O3的联合作用而来。而在碱性条件下时,·OH的产生则来自于两方面:一为H2O2与O3的联合作用;另一为O3与OH—的联合作用。因此在碱性条件下,更易产生羟基自由基,这与实验的结果相符。

3.4紫外光+O3的氧化效果


 用紫外光+O3氧化2,4-二氯苯酚在pH=10时的去除速率和去除效率均要高于pH=2.5时的去除速率。pH=10时,反应前2分钟的去除率有一个突跃,其去除率为70%左右,在10分钟时反应物即已基本去除完全。而pH=2.5时,用紫外光+O3氧化2,4-二氯苯酚,10分钟时仅为60%左右。但两者均比相同条件下O3单独氧化的效果要好,这可以由紫外光3产生羟基自由基来说明。

  紫外光能够促进O3的分解成具有更强氧化性的·OH。O3在紫外光辐射下产生·OH的机理为[6]:

    O3+hυ+H2O→H2O2+O2

    H2O2+ hυ→2·OH

    H2O2+2 O3→2·OH+3O2

  有研究表明[6],紫外光在辐射催化O3的同时,还可以使一些有机污染物,例如四氯乙烯、芳香族卤合物和杀虫剂,发生光解过程,增加了去除率。因此,紫外光+O3的氧化效果要比单独O3要强。

3.5 紫外光+H2O2+O3的氧化效果

紫外光+O3+H2O2在不同pH条件下对2,4-二氯苯酚的氧化效果。紫外光+O3+H2O2氧化2,4-二氯苯酚时,其在pH=10时的去除速率和去除效率均要高于pH=2.5。pH=10时,反应前2分钟的去除率有一个突跃,其去除率为80%左右,在8分钟时反应物即已基本去除完全。pH=2.5时,用紫外光+O3+H2O2氧化2,4-二氯苯酚10分钟时的去除率为90%,且去除率随时间上升较均匀。


3.6 反应速率常数

  Haag等[6,9,10,11]人认为AOP法中,氧化过程对有机物来说为一级反应,由此根据实验中所得到的有关数据,计算出不同氧化条件下2,4-二氯苯酚的表观氧化反应速率常数,结果如表1所示。


表2:各种氧化法对2,4-二氯苯酚的表观速率常数
氧化剂 表观速率常数(*10-4/s)
O3 (pH=2.5) 10.67
O3 (pH=10) 27.50
O3+H2O2 (pH=2.5) 11.17
O3+H2O2 (pH=10) 22.50
紫外光+H2O2+O3 (pH=2.5) 41.67
紫外光+H2O2+O3 (pH=10) 72.83
紫外光+O3 (pH=2.5) 19.83
紫外光+O3 (pH=10) 69.50
H2O2 0.00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AOP法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均比普通化学氧化法(单独H2O2和O3)的要高。当原始氯酚浓度均为50mg/L的情况下,使用AOP法(紫外光+H2O2+O3(pH=10))只需11分钟的时间,便可以使水中的2,4二氯苯酚浓度降至国家标准0.5mg/L以下,而对于普通氧化法(O3 pH=2.5)来说,要达到相同的处理效果则需要71分钟以上。AOP法对2,4二氯苯酚的氧化实验中,效果最好的为紫外光+H2O2+O3(pH=10),并且同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有臭氧参加的氧化过程中,碱性条件下其去除速速率均高于酸性条件下的去除速率

4、结论

  由以上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1、高度氧化法(AOP法)对2,4二氯苯酚的去除效率普通化学氧化法要高,单独H2O2对2,4二氯苯酚基本无氧化去除效果。

  2、在有臭氧参加的氧化反应中,碱性条件下其去除速率均高于酸性条件下的去除速率。

  3、高度氧化法的氧化速率常数均比普通氧化法的速率常数大,氧化速率快。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1.96 万条内容 · 138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厌氧消化设备成套配置问题探讨分析

   1 厌氧消化与沼气利用工艺概述   漳州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设计采用中温厌氧一级工艺,消化温度33~35℃,设置两座11000m3蛋形消化罐和沼气利用系统。    2 成套设备配置综述    2.1 污泥控制室   (1)偏心螺杆污泥投配泵3台,两用一备。型号:AEBIE550-IE。   (2)不堵塞卧式离心污泥循环泵3台,两用一备,型号:Mode4312-3C,通过污泥循环实现热交换功能。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