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暖通空调 \ 采暖供热 \ 等截面与不等截面板式换热器应用于供热技术对比分析

等截面与不等截面板式换热器应用于供热技术对比分析

发布于:2015-07-14 14:59:14 来自:暖通空调/采暖供热 [复制转发]
等截面与不等截面板式换热器应用于供热技术对比分析

目前,用于供热上的板式换热器按流道分为等截面换热器和不等截面换热器,现将两种产品进行一下技术对比,便于选择。
等截面换热器两侧角孔流体通道横截面积相同。在热混合设计没有出现之前,由于供热系统一、二次侧流量相差较大,为了满足二次侧压力降要求,往往需要无谓的增加换热面积,增加了设备投资成本,因此各厂家如四平巨元、上海艾克森、山东等一些国内板式换热器生产厂家先后研发出不等截面板式换热器,用以适应供热工况要求。不等截面板式换热器就是将传热板片制成两侧流体通道横截面积不等的人字波纹,使相邻板片横截面积大的组成宽流道,横截面积小的组成窄流道,其横截面积之比约为2:1,板片上的角孔也相应分为大小两种,流量大的介质通过大角孔、宽流道,流量小的介质通过小角孔、窄流道。供热系统的设计中一次网供回温差一般为40℃,二次网供回温度差一般为:挂暖20℃,地暖10℃。这就使得一二次网的流量比为1:2或1:4。等截面换热器的设计流量比为1:1,不等截面换热器的设计流量比为1:2,理论上讲不等截面换热器更适应设计要求。但实际却并非如此。
供热系统的设计中一次网供水温度一般为110或更高,但在实际运行中一般都在100℃以下。其原因有二:一是目前管道质量特别是保温质量不尽人意,这就造成如果提高供热温度即采用大温差小流量的运行方式,散失能量损失远远大于增加流量而增加的电能;二是施工问题,目前管网特别是新建管网一般都为无补偿设计,对施工的要求很高。但在实际施工中,除了施工自身质量以外,由于受到施工条件限制,如原各类管道、电气线路、通信线路等的影响,有的地方不能完全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因此造成管道的承温能力下降。目前很多热网泄漏事故均为提高管网运行温度造成的,而非因管内压力超高造成的。因此各热力公司在实际运行中为了安全起见,往往控制运行温度100℃以下。这就使得一二次侧实际运行流量比并不是1:2,而是1:1.5左右,使不等截面板式换热器的优势全无。在大流量比的情况下,如地暖工况,设计流量比为1:4,实际运行流量比为1:3左右,不等截面板式换热器设计流量比为1:2,不能满足要求。即使采用外旁通,其流量比变成1:2,与实际流量比1:3也不一致。而等截面换热器采用外接旁通管混合技术,即一半流量流过换热器,一半流量通过旁通管后与其混合,使得换热器一二次侧流量比仍在1:1.5以下 ,解决了流量比问题。特别是等截面换热器采热混合设计后,即采用大、小角度板组合的设计方式,使流量、热量与阻力达到完全匹配,在压力降一定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换热系数,弥补了其由于在采用外旁通管(地暖工况下)时提高二次侧出口温度而减少的对数平均温差带来的影响。在大部分工况下,换热面积选型均明显小于不等截面。而不等截面换热器在设计中不能采用热混合设计,流量、热量与阻力的匹配不灵活,因此在实际运行中若要达到供热要求,面积余量很大。同时,由于不等截面换热器为国内研发,没有国外数据参考,很多实验数据不全,选型误差较大,在实际使用中出现较多换热量不足的问题。
此外,不等截面换热器的板片由于其板片波纹不是稳定的三角形,板片强度下降。在制造过程中板片拉伸较大,成形不好。在板片夹紧时接触点分布不均匀,因此承压能力相对较低,若要达到与等截面换热器相同的承压能力,必须增加板片厚度,增加了设备成本。同时其需要两种板片与垫片,提高了安装维修及备件难度。
基于以上原因,目前供热中大量的采用等截面板式换热器,不等截面板式换热器已较少采用。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张若愚
    张若愚 沙发
    涨了知识了 但是能不能再加上点实际案例呢
    2015-08-06 16:12:06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康能
    康能 板凳
    等截面换热器采用外接旁通管混合技术,即一半流量流过换热器,一半流量通过旁通管后与其混合,不等截面的就不能有旁通管么,还有流量必须相同么。
    2015-08-05 08:34: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 浅议板式换热器在集中供热系统的应用
    里面有PDF和WORD两个版本.个人认为在集中供热方面,东北地区在国内还是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
  • 钎焊板式换热器的失效分析
    钎焊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应用场合日益增多的紧凑型高效换热器,但也暴露出一个显著的缺 点,就是泄漏时(尤其是内漏时) 不能修复。本文分析了某外国公司钎焊板式换热器的失效原因,指 出要充分发挥该种换热器的
  •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主要有外壳、管板、管束、顶盖(又称封头)等部件构成。在圆形外壳内,装入平行管束,管束两端用焊接或胀接的方法固定在管板上,两块管板与外管直接焊接,装有进口或出口管的顶盖用螺栓与外壳两端法
  •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加工图,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指管束两端管板采用焊接方法与壳体固定连接的管壳式换热器。管板与壳体焊接后也可兼作法兰,与管箱法兰用螺栓连接。优点是结构简单,在保证相等传热面的条件下所需的壳体
  •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两端管板和壳体构成。由于其结构简单,运用比较广泛。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在石油、化工、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轻工、食品等行业普遍应用的一种工艺设备。
  • 换热器按照结构形式可分为: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由两端管板和壳体构成。由于其结构简单,运用比较广泛。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是一种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
  • 32平方的板式换热器,换热器集成了电加热器,电加热器功率50KW,该设备用在VOC催化燃烧路上,voc气体预热使用。换热器热相进口温度450度,冷相粗口温度250度。材质采用304不锈钢。...
  • 板式换热器结构紧凑,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为管壳式的2~5倍,也不像管壳式那样要预留抽出管束的检修场所,因此实现同样的换热量,板式换热器占地面积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1/5~1/8。本模型使用SolidWo
  • 此换热器由solidworks2012所建模型,由管箱、管板、定距管、拉杆、折流板、换热管、外接法兰及支座组成,模型结构详细,按照正确的参数及标准建立,可用于学习、课设参考。可用SW2012以上版本打
  • 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成为热交换器,简称为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种换热器,且它们是上述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
  • 板式换热器型号有BR-04,BR-08,BR-15,BR-20,BR-25等型号。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
  • 本台换热器(BEM400-0.6-5.93-1.1/32-1Ⅱ)是固定管板换热器其中主要换热介质是水和水蒸汽,也主要是完成这两种物质的热交换过程。本次设计内容规定了最高工作压力是壳程0.5Mpa,管程
  • 模型绘制的板式换热器减振模型,应用于空调设备机房换热器减振,模型中比较详细的说明了板式换热器减振安装的方式(模型中绿色部分为减振装置),减振效果很显著,目前应用广泛。...
  • 板式换热器是由框架、传热板片组及夹紧螺栓等主要部件组成。框架包括一个固定压紧板和一个活动压紧板,由上导杆与下导杆支承,在另端有一支柱。压制成的波纹板片悬挂在两板之间的上导杆上,移动活动压紧板将板片组压
  • 板式换热器选型计算
    该软件是板式换热器厂开发的专用软件.软件中包括了该厂所有板式换热器的型号、板型参数及外型尺寸,可以WORD形式输出计算结果。两个软件必须都安装才能生效。
  • 招标文件
  • 中文版本。5.0,知道流量,压力,热负荷,进行换热器计算,前提是换热器必须测试,有努塞尔和欧拉准则。。
  • 此图为DN600*12,L=3000的固定板式换热器,折流板直径12,换热管直径25*2.5,L=3000,数量为216,前端管箱封头EHA1000*12,后端管箱封头EHA600*12,总长度431
  • 本设备为固定管板换热器,按照GB151-2014《热交换器》,GB150-2011《压力容器》进行制造与验收,筒体DN350,L=2000,前端管箱封头EHA350*6,后端管箱封头EHA350*6,

阅读下一篇

高层住宅,地板采暖和暖气片共用是否可行?

一个高层住宅项目,1、2层是暖气片(钢铝复合型暖气片),3至10层是地板采暖,初设供回水温度都是50/40,供暖主管道是一路来的,在室外热力入口处分成了两路进入单体内,分别供应商铺和住宅,现在的疑问是,根据规范要求暖气片采暖是75/50供回水,现在实际是50/40的温差,按照这种温度设计暖气片可行吗?大家做过这种项目吗,以后图审、使用会不会有问题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