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电气工程 \ 供配电技术 \ 中压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安全可靠性分析

中压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安全可靠性分析

发布于:2015-07-14 00:29:14 来自:电气工程/供配电技术 [复制转发]
城市 配电网中主要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和经小电阻这2种接地方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在增加了微机控制的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即为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亦称自动调谐消弧线圈)后,在单相接地时配电网的对地电容电流能得到快速而有效的补偿,从而使接地点故障电流大大减小,并且也解决了电抗接地时可能带来的谐振问题,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有了明显提高。

下面就这2种接地方式对系统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

1 对供电可靠率的影响

(1) 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接地时快速而有效地响应可以使瞬间性接地故障自动消除,从而减少了跳闸次数,提高了供电可靠率。

在各类事故中,瞬间单相接地占大多数,采用这类消弧线圈后,由于补偿快,且补偿后的故障点电流一般可小于5 A,其电弧就可以在瞬间自行熄灭,系统和用户对此几乎无感觉,从而提高了供电可靠率。对于单相永久性接地故障,一般可以允许带故障运行2 h,这就便于调度调整运方后再予切除故障线路,从而也减少了对用户的停电。

(2)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时,对故障的切除迅速,在单相接地时往往引起跳闸,若重合不成功就造成用户短时停电,影响了供电可靠率。即使重合成功,也会由于短时停电的出现,对某些敏感用户造成影响。对具有架空线路的系统,单相故障的几率高,这就必然会对供电可靠率造成严重影响。

(3) 从苏州市区2001年发生于电缆的12次永久性故障来看,其中发生于小电阻接地系统的为4次,普通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为6次,还有2次发生于自动调谐消弧线圈系统。由于运行于后一系统的电缆长度是小电阻接地系统的1.7倍,所以自动调谐消弧线圈系统电缆的故障率只有小电阻接地系统的30%。这表明采用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接地后,即使对电缆系统,也有助于减少永久性事故的发生。

据苏州供电局2002年1~2月市区调度记录,采用自动调谐消弧线圈的3个变电站各发生一次短时单相接地,均未跳闸;相反,采用小电阻接地的一个10 kV变电站却发生过一次原因不明的零序电流I段动作跳闸的事故,100 min后试送获得成功,这说明并非为永久性故障,如采用自动调谐消弧线圈也许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

(4) 广东 电力集团公司2001年的“10 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研讨会纪要”指出: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的一些地区“出现了实际跳闸率高”的问题,而“采用可控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时间较短,基本上运行良好,跳闸率明显下降。”

2 人身和用户低压弱电设备的安全

(1) 相对而言,采用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接地的安全性较好,因单相接地时故障点电流很小,能有效地限制故障点的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势差,居民人身伤亡和低压及弱电设备的损坏率就能显著降低。

(2) 小电阻接地时,接地点电流一般为几百安,跳闸前由这样大的电流引起的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势,不论对人、对设备,尤其是弱电设备,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危险性。美国中压电网是小电阻接地系统,据美国加州公共事业委员会的报告,因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居民每年平均死40人,伤150人;而在采用自动补偿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瑞典,因配电线路故障,全国居民平均死亡少于1人,伤5~6人。另外对于存在架空线的网络,在架空线断线落地时,由于接地电阻较高,保护还不一定会跳闸。在不能跳闸时,将对人身和设备造成严重威胁。表1列出了各种接地时故障点的电阻值?

表1 各种接地量的故障点电阻值(Ω)

见表

  由表可见,导线落地时,对10 kV系统来说,故障点电流只有20~60 A,这时零序电流保护是难以动作的,从而将对人身和设备造成严重威胁。

(3) 法国电力公司本来采取小电阻接地,但经过多年研究后,于1989年在2个变电站开始了高阻抗接地的试点。经过初步试验和运行以后,该公司已决定在架空线和电缆混合使用的中压电网采用中性点经电抗接地方式。

3 故障设备本身的伤害及其对系统安全的影响

(1) 采用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时,由于能正确补偿系统电容电流,使故障点残流很小,因而发展成相间短路事故的几率也大为减少,一般也不再会引起弧光接地过电压,对系统也就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同时由于电流小,使故障设备本身的烧伤也比较轻,修复就比较容易。例如:

① 狮山变10 kV系统前几年事故频发,造成配网设备严重损坏,自2000年6月将普通消弧线圈改为自动调谐消弧线圈后,到2000年年底,共发生4次永久性单相接地,均未扩大为相间故障。其中2次为电缆接地,电缆的故障点烧伤很轻,修复较容易。而且2001年全年未再发生电缆事故。

② 2000年6月,竹辉变中兴1号线由于外力破坏,A相电缆本体在运行中接地,故障点仅烧穿直径不到1 cm的小孔,其他两相绝缘完好,将故障相开断后制作一只单相中间接头,很快就恢复了运行。

③ 2000年7月,何山变一条10 kV架空线的尽头线下,一根引线对水泥杆发生间隙性放电后烧牢,仅使健全相对地升高到线电压,而未引起系统的异常过电压,对该系统运行也未产生影响。

(2) 采用小电阻接地,可以限制内过电压的倍数,一般也不会产生各类谐振过电压,改善了10 kV配电设备的工作条件,并能避免单相接地扩大为相间故障,这些是其主要优点。但是由于故障电流大,虽能在短时间内切除故障,对故障点的烧伤还是相当严重的。而且由于接地时健全相对地电压仍会升高到接近线电压,绝缘存在薄弱点时发展成相间短路的情况仍会发生,苏州市区小电阻接地的20 kV系统就不乏其例。自1999年以来,20 kV系统在10条电缆上发生过9次故障,其中4次发展为相间短路或两相接地故障,另一次为2条电缆不同相,几乎同时发生2点接地短路。这说明小电阻接地时相间故障的概率仍然很高。

  所以从故障点的损坏程度和单相发展成相间故障的可能性来看即便是纯电缆系统,小电阻接地较之自动调谐也并没有十分明显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对架空和电缆混合系统,中性点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接地从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小对人身和对低压、弱电设备的伤害,削弱对故障设备的损坏程度等方面要优于小电阻接地。只要选择的消弧线圈质量稳定可靠,自动跟踪补偿正确迅速,接地选线装置动作正确可靠,对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大有好处的。当然,对于纯电缆系统,小电阻接地也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cof1519313293386
    很好的总结啊。。。
    2018-03-12 22:25:1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qq_1423529138570
    同感,,手抖币走
    2015-07-14 08:55:14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供配电技术

返回版块

97.88 万条内容 · 215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分析与处理

1、直流系统故障接地的分析 直流系统分布范围广,外露部分多,电缆多、长,所处环境较为恶劣,很容易受尘土、潮气的腐蚀,使得直流系统某些元件绝缘性能降低,甚至绝缘破坏造成直流接地。分析直流接地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1二次回路绝缘材料不合格、绝缘性能低,或年久失修、严重老化。或存在某些损伤缺陷、如磨伤、砸伤、压伤、扭伤或过流引起的烧伤等。 1.2二次回路及设备严重污秽和受潮、接线盒进水、汽,使直流对地绝缘严重下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