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制图方法中相关技术细节的明确
1.轴线
采用
PKPM
软件内的轴线,图层名为网格,颜色
253
,线型
2
号线。
轴网应保证轴线交点为实不为虚。
轴线出最外侧构件边
8mm
,轴网标注亦按
8mm/16mm/24mm
控制,轴线号同最外侧轴线间距离亦控制为
8mm
。
2.文字
图名
7mm
,图名下小注、比例标注、图纸说明
4mm
,图内汉字
3.0mm
,图内字母数字
2.5mm
,高宽比为
0.7
,特殊情况下可微调。
图内文字行距按
1.25
倍字高控制,图外文字行距按
1.5
倍字高控制。
3.悬挑板加注说明
悬挑出去的板,是造型还是空调板或飘窗,需要在合适位置附加文字说明。
4.梁的标注位置及越位标注
所有梁的标注需标注在梁的轴线或中心线上;标注
A
梁不得已穿
B
梁时,需在
A
梁上附加实心点以示意。
5.柱表的渐进式改法
柱表中涉及箍筋加密、箍筋提等级、柱提抗震等级等措施,需在改动同时在柱表后加注改动原因说明,以备检查,出图时删除,说明图层统一为“备检”。
6.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编号合理性问题
其一,边缘构件数量一般上少下多;其二,在竖向一个位置的边缘构件尺寸可以不一致,编号最好统一,以便施工时不致混乱;其三,设计图中的边缘构件表中编号宜连续不间断。故据此推之,宜先绘制上部标准层,再绘制底部标准层,底部多出的构件另行附加编号。
7.边缘构件如何防止没有错画或错配
一个层内也许有很多
GBZ5
,我们在下面的图表中只画了一个用以代表,那么配筋时就要取包络,或后续某种原因需要改动某一个
GBZ5
时,其它的
GBZ5
需要留底,这就需要我们对图中边缘构件的数量有准确的把握,因此建议在图表中边缘构件名字后加注(数量
x
个)以备检查,图层为“备检”。
8.剪力墙墙身的编号问题
一般下部的墙厚且施工在先,故厚墙编号1,依此类推。
9.线型比例的控制
虚线线型1.0以下的不显示真实值,不便控制,故执行全局比例1.0下的各个控制,虚线线型按同出图比例控制。
10.相关技术细节
钢筋线
0.35mm
保护层
0.60mm
钢筋弯钩
1.50mm
钢筋直钩
2.00mm(
需留够锚固长度的除外
)
五.框剪结构的概念设计
把这一部分放到最后,不是因为其相对次要,反而是因为其地位重要,概念设计是结构设计的灵魂,措施、制图等都是浮云罢了,因此,把握住概念设计,才是最重要的。
1. 剪力墙、连梁的类型
墙肢的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
4
,才能按墙计算而非柱;
墙肢的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
4
小于
8
,为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差,不宜采用;
墙肢的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
8
,为长肢剪力墙,优先采用。
跨高比小于
5
为连梁,否则按框架梁设计。
2.剪力墙的布置
“均匀、分散、对称、周边”,如何切实把握?
横向剪力墙宜设置在建筑物的端部,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
楼梯间、电梯间、重力荷载较大的部位亦应设置剪力墙;
角部宜长肢墙;
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布墙。
注:框架部分的地震倾覆力矩在
X
、
Y
方向上的比值均在
10%~50%
,宜在
40%
左右。
3. 框剪结构的
0.2V
调整
框剪结构的
0.2V
调整旨在保证第二道防线:框架的抗侧刚度,分段根据框架柱数量。
全部回复(4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