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中国水利史研究的现实意义

中国水利史研究的现实意义

发布于:2015-07-06 08:53:06 来自: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复制转发]
  中国几千年来亿万人在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息滋长,他们究竟做了些什么?有什么成就?有没有远大前程?只有过去的历史能说明,只有历史能振奋他们现在的精神,鼓舞他们继续前进。
  长城是中国的象征,3500多里的运河又何尝不是?数千里的黄河堤防、千里的海塘、几亿亩的水田又何尝不是?
  看到2000多年来长盛不衰的都江堰,技术上以简单驭复杂,谁能不叹先民的巧夺天工?13世纪郭守敬提出海拔概念,谁能不说他先进?我们过去千百年是这样,近代百年落后只能算是病态。我们有信心赶上前去,政治经济是如此,科学技术是如此,水利技术也决不例外!
  水利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中国4000多年来以农业经济为主,水利正是农业的命脉;近代的能源用水、水运交通等等,水利也占无比重要的地位。由此,以工农业的发展与水利的关系和相互促进的规律,不能不探寻历史。这些关系和规律是战略规划必不可少的。
  水利是有地区性的,特别是规划性问题,不能照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当然也有时代性,不能照抄旧的。水利得失影响经济的发展、经济地区的划分和发展的布局,它的得失既需了解现实条件,也要求诸历史经验。
  中国北方多沙河流,自古以来的灌溉工程都是汉代人所说的“且溉且粪”,就是淤灌,不但用水也用泥沙。西方水利技术是从清水湖河的治理、发展而获得的经验,只注意用水,视淤沙为害。英国人在埃及所兴水利,忽略了利用尼罗河的洪淤,已带来了不小问题。其实水沙既可以为害,也可以为利,问题是要除其害,兴其利。技术上的困难,是要研究解决的目标,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更不能转移我们的战略目标。这一类战略目标往往是受历史经验的启发而定出来的。
  科技的发展一般是推陈出新,是逐步深入发展,不是完全更新。由发展提高再成为质变。以新代旧,旧有的技术成果应当研究改进提高,不应完全扬弃。有的扬弃了是损失,有的更是扬弃不了。
  古代水利技术至少有一部分是活的,能继续发挥作用,如治黄防洪的某些技术、古老都江堰的布置等。还有不少技术虽可以用新的代替,但传统办法仍有其长处。如能研究提高,综合新旧之长,亦未尝不好。如都江堰渠首分水鱼嘴,古代有好几种形式,都可代替闸、坝,简易耐久,省工省料。这种建筑物就值得研究一下。
  水利事业作为政治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固然应当找出发展规律,用以指导将来的建设,但它作为科技的一个部门,也应当找出规律。它的发展既和其他科技有共同规律,又自有其独特规律。这些规律都要从历史上找。共同规律也可作为科技发展规律的一个例证;独特规律可以为制定水利技术发展的战略性计划提供依据。
  所以,水利事业作为经济一部分的发展规律和水利技术作为科技一部分的发展规律,都要从水利史研究中寻求。我们目前研究得不多,特别是前者研究更少,但都是必有的课题,目的都是通过总结过去,指导或印证现实,推测将来。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syswch
    syswch 沙发

    请看我孙悟彻的《我爱洪水,我爱泥石流》

    2018-05-02 20:20: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看河人
    看河人 板凳

    学习学习。

    2018-04-18 08:57: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对近代中国水利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近代中国水利史研究,重点之一是水利人物,主要以林则徐、李仪祉、张謇、周馥和孙中山等为代表;之二是区域,包括黄河水利、长江水利、淮河水利、其它河流水利和省区水利等五个方面;之外的其它问题还涉及水利技术、
  • 论江南六大古镇景观的审美特征及现实意义
    本文总结了江南六大古镇的审美特征:含蓄蕴藉、淡泊恬静的空间意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重的文化底蕴;别有韵 味的景观格局;因地制宜的景观元素;私家园林成为古镇中的亮点。同时挖掘了其现实意义,阐述了江南古
  • 仿人机械手的结构设计与现实意义
    仿人机械手的结构设计与现实意义 仿人机械手的结构设计与现实意义 仿人机械手的结构设计与现实意义
  • 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建设全民健身路径的现实意义探析
    在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日益增加的全民健身需求与健身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方法,对全民健身路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探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
  • 世纪末的中国建筑研究
    自70 年代末国门打开以来,战后西方已流行2O一3O年乃至晚近的10、2O年的各种哲学方法论和思潮流派蜂拥而人。其中以二元分立的方法论模式首当其中,如结构主义的“表层结构一深层结构”模式,符号学的“能
  • 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
    我国有几千年的治水历史, 新中国成立50 多年来,中国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 90 年代中国建筑研究
    本文客观分析和总结了9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特点,从三个方加以概括。
  • word格式,对考研很有帮助哦。。。
  • 中国古典园林论文
    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成时期,此时期除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皇 家园林之外,封建士大夫们为了满足家居生活的需要,还在城市中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作为日常聚会、游息、宴客、居住等需
  • 中国水利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些地方水土资源的高度开发,中国的水利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本文先分析黄河和长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进而探讨中国水利的发展方向。
  • 建筑仿生学研究的意义及其应用
    摘要:文章介绍了建筑仿生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研究范围,论述了建筑仿生学在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建筑科学体系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回顾建筑仿生设计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仿生设计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建筑仿生设
  • 建筑被黑格尔称为“最早诞生的艺术”,他说建筑是“凭精神本身通过艺术来造成的具有美的形象的遮蔽物”。(1)建筑也是中国园林的主要物质构成,有无建筑,是区别园林和自然风景区的标志。
  • [电力/水利]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电力/水利]数字水利1-1

    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

    1-2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1.1 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
  • 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
    本资料为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 内容详实 可供参考
  • 乡村水利研究的问题与进路
    村水利是指一定区域内,为农业灌溉服务的水利系统。考察当前的乡村水利,有两个因素是不能忽略的:一是经过人民公社时期大规模水利建设留下的水利设施以及之后新建的水利设施所构成的水利系统;二是分户经营体制下的
  • 室内装饰到室内设计演变的历研究
    现今时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浪潮扑面而来,社会已向着高效能、高节奏、高情感、高物质的方向发展。人们走入家庭的时间越来越多,网络也在大踏步地走入家庭。人们购物、办公不须出门,大型的商场终将消失,大型

阅读下一篇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几点措施

1 混凝土工程中的耐久性问题 强度和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的两个重要指标,因以往工程中习惯上只重视混凝土的强度,或片面追求高强度而忽视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是使用期内结构保证正常功能的能力,关系结构物的使用寿命,随着结构物老化和环境污染的加重,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已引起了各主管部门和广大设计,施工部门的重视. 曾有调查表明,国内大多数工业建筑在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仅15-20年,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工程尤其严重.许多工程建成后几年就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有专家指出,我国大干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高潮还需延续,而由于忽视耐久性问题,迎接我们的还会有大修的高潮,其耗费将倍增于工程建设时的投资.而其原因却往往是由于混凝土耐久性不足引起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