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市政工程施工 \ 乌云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影响

乌云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影响

发布于:2015-07-06 08:30:06 来自:施工技术/市政工程施工 [复制转发]
  径流的形成过程是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径流的年际变化更加复杂。河川径流作为地表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量的变化直接关系到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水要求,因此研究径流的年际变化趋势一直是水文水资源与流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中,从影响径流形成的各个要素中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研究径流年际变化规律的基础。

  摘要:利用乌云河东风水文站月流量、月降水量和蒸发量资料,通过计算水文和气象要素的变差系数、峰型度和丰枯率及气候倾向率等参数,分析了乌云河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及降水和蒸发量等气候因子对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乌云河年径流的变差系数为0.32,其主要由融雪和夏季的降雨来补给,径流年际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发展,春、夏、秋、冬四季、汛期及非汛期的流量均呈递减趋势,而且汛期流量减少的最为明显;(2)乌云河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年际变化也呈递减趋势,蒸发量的减少趋势较为明显,其气候倾向率达到-175.0mm/10a。分析认为,降水量的逐渐减少可能是影响该流域流量逐渐降低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地域文化论文范文,乌云河,变差系数,峰型度,丰枯率
  1研究背景
  乌云河是黑龙江右岸的一级支流,处于嘉荫县境内,干流长度大约141km,河流的下游设有东风水文站,见图1。目前对于该流域的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拟探究该河流的径流、降水、蒸发等水文序列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将来进行水库、塘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2数据来源
  东风水文站是乌云河上唯一的水文站,于1959年开始
  6结论
  根据乌云河东风站50年的月流量资料、24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和15年的月蒸发量资料,对该流域径流的补给来源及径流主要受哪些气象因子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了如下结论。
  (1)乌云河的径流主要以融雪和夏季的降水来补给,年流量以每1.42m3/(s·10a)的速率逐渐递减,50年累计径流量减少了2.24×108m3。春、夏、秋、冬四季、汛期及非汛期流量分别以每-1.86、-9.27、-4.99、-0.12、-15.35、-0.88m3/(s·10a)的速率减少,其中汛期的流量减少的最为明显。
  (2)乌云河流域气候变化表现出降水量减少、蒸发减少的趋势。其中年降水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其降幅为-14.6mm/10a,而春、夏、秋、冬四季及汛期、非汛期降水量则分别以+2.44、-35.87、+16.08、+3.39及-29.7、+15.75mm/10a的速率增加或减少。可见,夏季和汛期的降水量非常明显,其中夏季降水量减少的幅度最大,这也是乌云河流量呈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之一。蒸发量以175.0mm/10a的速率降低。蒸发量年际变化率可能与资料系列的长度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还需要收集更长系列的资料来准确分析蒸发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汤奇成,曲耀光,周聿超.中国干旱区水文及水资源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53-73.
  [2]门宝辉,刘昌明,夏军,等.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调水区径流量与影响因子关系——以达曲为例[J].地理科学,2006,26(6):674-681.
  [3]李林,汪青春,张国胜,等.黄河上游气候变化对地表水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4,59(5):716-722.
  [4]MenBao-hui,LinChun-kun,LiZhi-fei,etal.AnalysisofRunoffChangesofNiquRiverinWaterDiversionAreaofWesternRouteProjectofSouth-NorthWaterTransferProject[J].NatureEnvironmentandPollutionTechnology,2013,12(1):111-114.
  [5]MENBao-hui.RunoffChaoticCharacteristicAnalysisoftheSouth-to-NorthWaterTransferSchemeviatheWesternRouteintheWater-ExportingRegion[C].Fif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aturalComputation,2009:505-508.
  [6]YANGNan,MENBao-hui,LINChun-kun.ImpactAnalysisofClimateChangeonWaterResources[J].ProcediaEngineering,2011,24:643-648.
  [7]马正耀,胡兴林,蓝永超,等.1965—2010年白龙江上游径流变化特征研究[J].冰川冻土,2011,33(3):612-618.
  [8]张利平,曾思栋,王任超,等.气候变化对滦河流域水文循环的影响及模拟[J].资源科学,2011,33(5):966-974.
  [9]张利平,陈小凤,赵志鹏,等.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27(3):60-67.
  [10]刘春蓁,刘志雨,谢正辉.近50年海河流域径流的变化趋势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4,15(4):385-393.
  [11]姚允龙,吕宪国,王蕾.1956-2005年挠力河径流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09,31(4):6482655.
  [12]王国庆,张建云,刘九夫,等.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影响的定量分析[J].中国水利,2008,(2):55-58.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市政工程施工

返回版块

15.09 万条内容 · 37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组件技术在模型集成中的重要性

  流域模拟模型是流域管理的重要工具,对识别流域过程,了解流域发展动态起到重要作用[1]。但是随着大量流域模型的为断开发和模型应用的深入,流域模型的规模不断增大,结构不断复杂,结果是模型的开发效率降低、运行速度变慢,也愈加适用于单一物理过程和简单区域的传统建模方式难以解决复杂大系统模拟问题[2]。  摘要:组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能克服传统建模方式难以解决大规模系统模拟集成的缺陷,可有效促进流域模拟模型集成的发展。为此,从模型组件化的可移植性、灵活性、扩展性、与第三方软件集成等方面分析了组件技术在流域模型集成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国内外组件式流域模拟模型集成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国内流域模拟模型集成系统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数字流域模型平台化、基于云计算模式的模型集成、模型应用的组件化等方面,探讨了流域模拟模型集成系统的发展趋势。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