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制冷剂
|
化学式
|
1830
|
caoutchoucine
|
|
|
二乙醚 ( 乙基醚 )
|
CH 3 - CH 2 - O - CH 2 - CH 3
|
1840s
|
甲基乙醚 ( R - E 170)
|
CH 3 - O - CH 3
|
1850
|
水 / 硫酸
|
H 2 O / H 2 SO 4
|
1856
|
酒精
|
CH 3 - CH 2 - OH
|
1859
|
氨 / 水
|
NH 3 / H 2 O
|
1866
|
粗汽油
|
|
|
CO 2
|
CO 2
|
1860 s
|
氨 ( R -717)
|
NH 3
|
|
甲基胺 ( R -630)
|
CH 3 ( NH 2 )
|
|
乙基胺 ( R -631)
|
CH 3 - CH 2 ( NH 2 )
|
1870
|
甲基酸盐 ( R -611)
|
HCOOCH 3
|
1875
|
二氧化硫 ( R -764)
|
SO 2
|
1878
|
甲基氯化物 , 氯甲烷 ( R -40)
|
CH 3 Cl
|
1870 s
|
氯乙烷 ( R -160)
|
CH 3 - CH 2 Cl
|
1891
|
硫酸与碳氢化合物
|
H 2 SO 4 , C 4 H 10 , C 5 H 12 ,( CH 3 ) 2 CH - CH 3
|
1900 s
|
溴乙烷 ( R -160 Bl )
|
CH 3 - CH 2 Br
|
1912
|
四氯化碳
|
CCl 4
|
|
水蒸气 ( R 718)
|
H 2 O
|
1920 S
|
异丁烷 ( R -600 a )
|
( CH 3 ) 2 CH - CH 3
|
|
丙烷 ( R -290)
|
CH 3 - CH 2 - CH 3
|
1922
|
二氯乙烷异构体 ( R -1130)
|
CHCl = CHCl
|
1923
|
汽油
|
HCs
|
1925
|
三氯乙烷 ( R -1120)
|
CHCl = CCl 2
|
1926
|
二氯甲烷 ( R -30)
|
CH 2 Cl 2
|
制冷用途
|
原制冷剂
|
制冷剂替代物
|
家用和楼宇空调系统
|
HCFC -22
|
HFC混合制冷剂
|
大型离心式冷水机组
|
CFC -11
CFC -12, R 500
HCFC -22
|
HCFC -123
HFC— 134 a
HFC混合制冷剂
|
低温冷冻冷藏机组和冷库
|
CFC -12
R 502, HCFC -22
|
HFC— 134 a
HCFC -22, HFC或HCFC混合制冷剂
|
冰箱冷柜、汽车空调
|
CFC -12
|
HFC— 134 a
HC及其混合物制冷剂
HCFC混合制冷剂
|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制冷技术
返回版块14.63 万条内容 · 84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热管技术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1前言在众多的传热元件中,热管是人们所知的最有效的传热元件之一,它可将大量热量通过其很小的截面积远距离地传输而无需外加动力。热管换热器几乎没有什么机械障碍,属于二次间壁换热,具有安全可靠、阻力小、单向导热(热二极管)等特性,非常适合于回收各种连续生产工艺的余热作为空调工程的热源。经过20余年的努力,我国的热管技术在制冷空调领域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发展[1-3]。1965年,Cotter首次提出了较完整的热管理论[4],为以后的热管理论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如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为:当热管蒸发端的温度达到工质流体的汽化点时,管内工质汽化,从热源中吸收汽化热,汽化后的蒸汽向位于温度场内的热管冷凝端流动并遇冷凝结,通过散热翅片向散热区放出潜热。散热后产生的相变液态冷凝工质借助热管内壁材料的毛细力作用回流至蒸发端,继续受热汽化。这样往复循环将大量热量从加热区传递到散热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