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电气工程 \ 防雷减灾 \ 综合通信大楼、电力通信站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

综合通信大楼、电力通信站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

发布于:2015-07-02 10:45:02 来自:电气工程/防雷减灾 [复制转发]
综合通信大楼、电力通信站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
一、测前检查

1.了解防雷装置所处的环境、位置,建筑物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各建(构)筑物的防雷类别。
2.查阅设计图纸,了解隐蔽工程施工情况。
二、防直击雷
1.微波(天线)塔顶端应有接闪器并与建筑物防雷装置相连,接收天线应在其保护范围内。
2.微波(天线)塔及房屋建筑物按《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中二类防雷建(构)筑物标准检测。
三、接地系统
1.查阅设计图纸,向甲方了解接地系统情况,记录下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材料、规格、数量、布局等,并作详细记录。
2.地网应围绕建筑物做成环形闭合网格状地网,网格尺寸不大于3×3m,微波塔地网、建筑物防雷地网、变压器地网应等电位连接。
3.防雷地、工作地、防静电地、安全保护地、防感应雷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防雷地为单独地时,与其它接地装置的距离不小于5m。接地体距地面不小于0.7m。
4.水平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小于0.7m,垂直接地体长度为1.5—2.5m,间距为5m。人工接地体应使用热镀锌钢材。
接地材料:
5.机房接地引入线应使用截面积35—90平方毫米的多股铜绞线或≥40×4的扁钢,长度应不大于30m。接地引入线在地网上的接入点与防雷引下线相距不小于5m。
6.接地汇集排(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20平方毫米的铜材或相同电阻值的镀锌扁钢。
7 .直流工作地和安全保护地的接地干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35平方毫米的多股铜绞线从接地汇集排(线)引出。
四、防感应雷
1.天线的馈线应用双层屏蔽电缆或单层屏蔽电缆套金属管在铁塔中央敷设,屏蔽层应在铁塔上端和下端各接地一次,入户处再接地一次。
2.进入前端的天馈线应安装避雷器。
3.架空电缆吊线的两端和架空电缆线路中的金属管道应接地
4.信号电缆宜采用屏蔽电线或护套电缆穿金属管埋地进线,应安装信号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层应接地,空线对应短接并接地。
5.机房内的各种信号线应采取屏蔽措施,屏蔽槽应接地。
6.电源应该是50Hz、220/380V三相五线(TN—S或TN—C—S)制或单相三线制,交流地线在入户处重复接地。入户电源为三相四线制的,交流零线在入户处重复接地。
7.微波站电源线在入户前三杆应安装电源避雷器。
8.机房电源应采用屏蔽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金属管埋地进线,电缆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米,电缆金属外皮或金属套管应在入户端接地。应安装电源避雷器。
9.电源线应尽可能远离信号线,并避免并排敷设,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
五、等电位连接
在机房内敷设环形等电位连接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20平方毫米的钢材或扁钢。进出机房的各种金属管道、电缆屏蔽层、机房内的走线架、设备外壳、屏蔽槽、金属门窗、吊顶、地板架等均须进行等电位连接并接地。
六、接地电阻测量
按《附录》第四条和《建(构)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测量。测量时电流极棒埋设位置到联合地网中心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地网等效直径3—5倍,电压捧埋设位置位于电流捧到地网中心距离的0.68l倍处,并进行多个方位的测量,各次
测量结果平均即为该站接地电阻的实测值。微波站接地电阻的数值不宜大于4Ω;电力通信站(塔)接地电阻的数值不宜大于5Ω;电力调度楼和综合通信大楼接地电阻的数值不宜大于1Ω。
七、计算保护范围
计算可在室内进行,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八、数据的处理
各项检测读数、计算结果应保留一位小数(避雷装置材料型号规格除外),按GB817—87文件修约。
上述检测工作结束后,校核人全面核对原始记录、仪器等各项结果是否都有相应的记录,防雷装置连接件是否恢复检测前的状况。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防雷减灾

返回版块

8.68 万条内容 · 21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通信局站电源防雷设计与避雷器应用误区探讨

1 前 言  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源避雷器(也称SPD)是保护通信电源设备及其他通信设备的重要防雷设备,在各种通信局站的多种电源设备内得到了广泛使用,对保障通信设备及网络不受雷击而影响正常工作运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安装了这么多电源避雷器后还是有电源设备或用电设备遭雷击损坏,使人们困惑不已。  2 通信局站设备布局  一般通信局站都包含交换、传输、数据、移动等设备,这些设备能正常运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是通信电源设备能正常供电,而这些通信电源设备又包括交流设备和直流设备。图一、图二、图三分别是我国大、中、小通信(固网)局站内设备布局的一般模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