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磷化综合废水处理

磷化综合废水处理

发布于:2015-06-30 12:36:30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一、中和除油剂法。

把槽液的pH值降到7.5~8.5,中和剂选用Ca(OH)2,因为ca2+在碱性条件下可使溶液中PO43-、Cl-等沉淀析出,以减少这些离子的浓度。

二、过滤法。

将槽液中上部液用泵抽出,并使槽底油污排放干净。

三、磷化废水。

将废水酸碱度严加控制,一般pH值在8.5~9.0之间。先用NaOH或巳(0lH) 2中和,然后沉淀过滤。沉淀时间大于20min。

为降低涂装前处理废水的处理难度及处理费用,应选用中性或弱碱性除油剂;抑制酸雾好、使用寿命长的除锈剂;长寿命的表面调整剂;内含促进剂(无NaNo)的,尤其是既无亚硝酸钠又无镍的低锌或中锌磷化液;尽可能不采用磷化后钝化工艺。

选择合适的废水治理方法。可根据废水治理的具体要求,从治理设备、场地、废水量、药剂的废水治理等多方面因素考虑。

根据磷化污染物的含量特点,我们设计的一套中和凝聚沉淀法可有效降低污染物含量,达到排放标准。

该工艺流程见图一。在图中,料缸1中配制20%的A12 (SO4) 3溶液,料缸2中配制12.5%的Na2C03溶液,料缸3中配制0.2%的PAM(水溶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由此可知,将前处理车间的磷化低浓度废水、高浓度废水分别排入低浓度废水池和高浓度废水池,再按照二者废水水量之比1:2~3的比例排人污水处理站、用污水泵泵人反应池1中,废水呈连续的流动状态,通过反应池2和反应池3而进入沉淀池。在此连续流动状态下,在反应池1反应池、2反应池、3中也不间断地分别加入Ak2 (SO4)3、Na2CO3和PAM溶液,经连续处理后的废水将在反应池3中形成絮状沉淀,流人沉淀池后马上分层,上层清液自动排放,下层沉淀物用泥浆压滤机进行压滤,形成千泥饼而清理干净。

通过这一处理过程,能够达到废水环保排放标准的要求。在本工艺中投入凝聚剂A12 (SO4) 3能够去除废水中的P043-,降低SS及COD值。在一定的A12 (SO4) 3剂量下,最大限度降低废水中c0D值的关键技术是准确掌握调整废水的pH值。若能适当提高凝聚剂的酸度,则可进一步减少药剂的投加量,效果好且成本低。准确控制废水的pH值,废水中zn2+浓度可降低在0.1rng/L以下。因此,从物耗、排放水质以及zn(0H),的两性特点上来综合衡量,废水中的pH值严格调节至8时为最佳控制条件。所以,投加Ak2(SO4)。后,再用Na2CO3调节pH值为8时能够有效降低废水中杂质以及ss、COD的含量,并在此pH值范围内有

利于投加聚丙烯酰胺后絮凝沉淀的作用,达到净化效果,使磷化废水能在达到环保标准的情况下,进行合理排放。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唯我至真
    唯我至真 沙发
    经验很重要,小试可靠
    2017-11-07 22:13: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hnhb551
    hnhb551 板凳
    说得好,化学沉淀PH值控制很重要。
    2016-01-23 15:27:23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1.96 万条内容 · 138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水处理技术-超纯水技术制备技术分析

1、 超纯水制备的发展进程  早期超纯水的需求主要是来自发电、医药化工、造纸等行业,水质要求相对较低,其制备只要采用离子交换,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化学药剂再生,既麻烦又不经济,而且由于强行树脂对一般有机分子除去效果差,出水中TOC含量高,随着半导体工业法杖,对超纯水质量要求提高,从而大大的推动了纯水技术的发展,到了上个世纪末,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滤,超滤,电渗析和反渗透技术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膜法制备纯水取代了传统的离子交换器系统,解决了TOC问题,满足了电子行业对纯水质量的要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