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位于贵州六盘水市中心城区水城河畔,项目将河道生态改造、城市开放空间的系统整合与城市滨水用地价值的提升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河道景观做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综合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过近3年的设计和施工建设,项目一期改造工程接近尾声,昔日被水泥禁锢且污染严重的城市“排水沟”,已然恢复了人们记忆中那碧波荡漾、流水潺潺的母亲河景象。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云贵高原腹地,水城河发源于钟山区窑上,流经市区,潜入三岔河,城区段绵延13公里,是水城盆地内地表水排泄的唯一通道。作为城市的母亲河,水城河见证了六盘水城市的发展历程。老城自古水拱城垣,春夏多雨,水如沧海,城池则宛若荷叶般浮立水中,故名“水城”,也叫“荷城”。农耕时代的水城河蜿蜒流淌,与城相依。1966年,六盘水地区工业建设指挥部建立,大规模的城市工业化建设拉开了帷幕;1975年,水城河治理工程动工, 1980年整治竣工。至此,悠悠蜿蜒的河被打造成了标准的人工渠化笔直的河道。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渠化的驳岸使河道的洪涝调蓄与生态自净能力遗失殆尽,水环境不断恶化。垃圾堆砌与污水排放,将昔日的母亲河变得满目疮痍。
从2009年起,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实施水城河生态景观环境改造工程。我院从宏观与微观尺度系统性梳理水城河及流域,力图全面恢复水城河生态、休闲、社会效益。
宏观上从流域与城市尺度进行规划。首先,恢复流域的雨洪调蓄与净化功能,将沿河径流、鱼塘、低洼地作为湿地纳入整个雨洪调蓄与净化系统,缓解城市内涝,回补河道景观用水,形成分级雨洪净化湿地;而后,恢复河道的自然驳岸,恢复河道生态状况与自净能力,重现河道的生命力。再后,将城市休闲游憩与河道生态环境的建设相结合,建立连续的慢行网络,并改造断面形式,创造更多的亲水空间;最后,将滨河土地开发与河道整治相结合,以河道景观为契机引导城市内部更新,提升土地价值,增强城市活力,促进滨河景观与城市宜居环境协同发展。
微观上依据总体规划的定位对具体河段进行设计。位于河道上游的一期工程由硬质河道的生态改造与明湖湿地公园两个部分组成,合计31.2公顷。
河道充分利用滨河有限的15至20米绿带空间及陡坎高差,建立滨河梯级景观带,实现河岸的生态化改造。湿地公园的设计中,结合场地高程及鱼塘肌理,构建梯级湿地系统,调蓄与净化山区流出的溪流。同时,为彰显城市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炭钢铁工业基地的“钢城”文化,建设了蜿蜒卧浮于湿地之上的“钢化飞虹”步行景观桥。此外,设计倡导野草之美与低碳景观,大量应用了低维护成本的乡土植被,野花烂漫,水草繁茂,珠链碧河,漫步其间,人们仿若又回到了昔日蜿蜒流淌的母亲河畔,它即将承载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文明继续前行。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