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15-06-28 09:11:28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做项目话结构,画图纸思规范。结构生活,学而思。。。
前段时间都在忙HY广场的变更,这项目确实让我情绪波动很大,现在想想,说真的,恐惧焦虑之态多过激动喜悦之情,但人不正是在“苦难”中成长,直面困难方能超越自我,我想这项目的酸甜苦辣,对我而言意味着太多。年轻如我,一切从新,付出与成功虽然不成正比,但至少不会是反相关。项目过后的思考总结,我想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刚从一个广场出来,又进入了一个下沉广场的项目,这个项目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外围扩建,基本也属于公建项目,项目全称为下沉广场+栈桥大道,功能简单,类似步行街。关系复杂,除了底板面大体是平面,上部都是坡道+楼梯,流线型的外观设计成就了景观之美,却给结构难度拉伸了一定高度。挑战依旧,平面设计已满足不了时代需要,三维bim概念迫在眉睫。
最近一直处于忙碌状态,曾经说好的坚持,在现实面前也是百般无奈。懒得去思考,懒得去联络感情,懒得去执行,我想这些都通用于我辈,正因为这些,我们与很多美好的东西渐行渐远。看看手机,这段时间真的欠了朋友不少“话债”;翻开笔记,很多列好的提纲,原本很好的idea,都未及时深入;打开电脑,硬盘依然杂乱无章,一次全面的清理+整理正在告急。我想精进,不止于生活,不止于工作,止于至善,止于笃行。(叫叫口号,自勉一下吧)
一、
补桩
背景: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打桩过程中出现部分
短桩和
断桩,应甲方要求,对基础做出局部修改。
承台构造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第8.5.17条规定桩基承台的构造,除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弯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500mm。边桩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50mm。对于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小于75mm;
2 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承台钢筋
短桩或断桩必然使得原设计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补桩通常是最有效之法,那么补桩后承台就由单桩台变成多桩台,在《桩规》中可知,单桩台构造和多桩台有别。单桩台偏心较小,一般构造配筋即可,多桩台由于存在桩心与墙柱偏心且一般较大,故需按深梁配筋,具体详《混规》深受弯构件设计。
基础设计其实也没那么高深莫测,虽然我也没系统进行学习,但我想万变不离其宗,了解土的特效,理清力的传递途径,保证合理构造措施便可胜任。呵呵,也许人性便是这般,眼高手低使然,不过我还是认可L君的认知第一位,眼高又何妨,让实践来检验你我的认知。
二、
偏桩
背景:偏桩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常见
《桩规》中对施工过程中的偏桩作了详细说明,防止偏心过大,对承台设计不利。
偏桩验算
一般的,对于偏心小于10cm的桩位可不做处理,一旦超过10cm,就需要关注它的弯矩带来的影响。F君教我用桩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上偏心矩来保守估计弯矩,此法虽然保守,但如果你的桩基设计经济合理,那便是行之有效之法。另外对于预应力管桩,根据规范算出的承载力特征值基于轴心压力状态,实际中加上弯矩就不是那么回事了,需参照N-M曲线进行校核。
偏桩处理措施
若是偏桩所带来的影响过大,实际设计无法包络,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强。狠一点来个补桩,低调一点还是拉道地梁吧,地梁本身便是平衡柱端弯矩。
施工不可能完全做到和设计一致,无可避免的地质状况原因、施工队技术熟练度等等不可抗力因素促成,重点是如何应对这些突发或是施工偏差。处理措施类似矫正,矫正首先须知力之根源,力之途径与效应,截流与引流使之向着工程师预期的方向发展。诚然,工程师在做的工作不就是如此吗?建立结构模型,假定荷载作用,不断调整使之达到预期要求。
三、新旧结构交接
植筋
在J君的辅导下,去年就做过几个加固变更,其中就包括植筋。现在加固设计基本都会涉及到植筋做法,对此我也不是很懂,但我想它应该也有着相应的一套理论或是实践。加固规范要求 合理性
折梁板
折梁板本身没什么好说的,构造都在图集里有详细表达,这里只想对新旧结构交接处防水引起重视。另外有一处要跨越支护桩的板块,
今天女友在车上跟我说,觉得加固是以后的方向。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眼光不错。桥梁检测加固如今正风生水起,虽然桥梁结构和房建有些差别,周期也不一样,但天朝的建设质量真是不可恭维,尤其是近几年量化的建筑遍布大地,加固的确成为工程的重点,多多关注相关信息吧,工程师也需与时俱进。
四、抗浮设计
再说水位
抗浮水位、防水水位和设防水位这三个术语的意义有些不同,抗浮水位是指抗浮设计时控制浮力的水位;防水水位是地下水防水设计时控制设计的水位,主要提供给建筑确定抗渗等级,这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对同一个场地而言,有些情况下水位是相同的,但有些情况可能不相同 。而设防水位的含义应该更具有严格的内涵,例如抗浮水位与抗浮设防水位都是提供抗浮设计用的,但严格程度不同,抗浮设防水位应该包含有多少年一遇的水位的内涵,或者讲超越概率是多少,如果没有历史资料可以作概率分析,这个水位没有多少年一遇的内涵,则只能通称为抗浮水位而不能说是抗浮设防水位。
结构设计中经常会遇到防水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其定义和适用范围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1.防水设计水位:指地下水的最大水头,可按历史最高水位+1m确定,用于确定建筑外防水和地下室的抗渗等级 。
①《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第4.1.5条规定: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其设防水位可按历史最高地下水位确定;对防水设计要求不严格的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其设防水位可按照3-5年的最高水位及勘察时的实测静止水位确定。
②《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第3.1.8条:凡地下室内设有重要机电设备,或存有贵重物资等,一旦进水将使建筑物的使用受到重大影响或造成巨大损失者,其地下水位按该地区71-73年最高水位(包括上层滞水)确定;凡地下室为一般人防或车库等,万一进水不致有重大影响,其地下水位按该地区71-73年最高水位(包括上层滞水)与最近3-5年的最高水位(包括上层滞水)的平均值。
2.抗浮设计水位 结构整体抗浮稳定验算时应考虑的地下水位,国家规范没有明确规定;主要用于结构的整体稳定验算及结构构件设计计算
①《北京市建筑设计技术细则》结构专业第3.1.8条:地下室外墙、独立基础及防水板基础中的防水板等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设计,结构设防水位(即抗浮设计水位)取最近3-5年的最高水位(包括上层滞水)。
②福建省防洪设计暂行规定: 对于重大工程按室外地面以上500mm高度地下室的抗浮设计水位;
对于重大工程,一般宜进行抗浮设计水位的专项论证。
桩身抗拔
桩身抗拔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而且结构壹周秀中周工已作为专题进行讲解,在此就不做详述,将在结构壹周秀(三)中进行补充。
梁板设计
HY广场的梁板施工图让我大受打击,各种各样不该犯的低级错误和不熟知的技术错误全都汇集一处,真心觉得这真是一场战斗,同时为我当时的漫不经心和不负责任深深自责,只愿在以后的工作中痛侧思痛,痛改前非。
一个好的习惯是从正确高效开始,而一旦你把你的错误思维不良习惯融入工作,你还怡然自得。很不幸,你这习惯将伴随你一辈子。梁板设计真的得从头开始,F君今天给我校对图纸,他总是兢兢业业,仔细入微,挺佩服他这方面的专业修养。他的观念,新人需对自己画的东西负责,这种负责是对错误的认知,对图素的了解。当你领到任务,首先清楚你将要做些什么,对应的规范要求仔细研读,绘图时心中有图,能够做到点线面的结合,比如梁截面变化,你会想到的是箍筋的调整,最小配筋率引起的纵筋变化以及腰筋的调整等等。。之后需要重新浏览一遍规范,算是复核前期所做的工作吧。规范不是拿来死记硬背的,只有一遍一遍的浏览,才能深刻理解其中的用意,规避各种错误的做法。
写在后面的话 其实还想谢谢关于人行栈道相关的东西,算了,还是之后拿一个篇幅来进行详述吧。最近太忙,欠下“印象”许多帐,而且gree项目仍未结束,也没空去整理。还是等正式结束该项目后好好记录一下其中的各种吧,详见后续“绘图员的日子(十一)菜鸟玩模型”、“绘图员的日子(十二)~玩转坡道”、“结构壹周秀(三) 抗拔桩”、“结构壹周秀(四) 广东高规vs国家高规”、“结构壹周秀(五) 结构设计中的细节剖析(一)”、“结构壹周秀(六) 结构设计中的细节剖析(二)”。
2015.06.28
珠海
结构菜鸟-木子青见
全部回复(14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结构新手受教了。
回复 举报
顶一下!期待分享的更多!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