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红山风景区
上冯古村
花美景美人更美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3000年前,一炉明火在黄石铜绿山点燃。
敢为人先的人们斧劈刀削,披荆斩棘,千锤百炼,谱写了壮丽的矿冶文明华章。
炉火不断,生生不息。
当矿井不再喧嚣,机器归于平静。这方神奇大地上,如今雄风再起,壮志飞扬。
素有“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和“服装新城”之称的黄石,进入新世纪审时度势,全面开启“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新征程,打造转型发展升级版。“功成不必在我,功夫应在当下”。9月26日至10月26日,黄石市首届园林博览会将在全国百强县市——大冶惊艳亮相。这一有着中国首届乡村园博会之称的盛会,犹如高亢的号角,必将引领黄石全面向生态进军的铿锵步伐。
站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持续跨越发展新的平台上,聆听着盛会怦然走近的脚步声,目光再次聚焦这片活力迸发的土地,我们深深震撼于其沧海桑田的巨变。这巨变,是大冶市科学发展最具感染和说服力的亮丽展现,是坚持“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的具体体现,是黄石“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全新探索和诠释。
一张崭新的生态蓝图,勾勒了260万东楚儿女的“黄石梦”,重燃了人们心中的熊熊炉火。绘梦筑梦的热度,在“铜都”大地上冉冉燃升。
绿色决定生死
早在上世纪,黄石凭借着工业优势,当之无愧地坐着湖北省的第二把交椅。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在这座老工业城市身上,重化工业集中,产业对资源依赖性强,能耗高、污染大的弊端日渐凸显。产业转型对于昔日“黄老二”来说,逐渐从“迫在眉睫”发展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
黄石因矿建厂、因厂建市,钢铁、水泥、煤炭、各种有色金属开采等重工业遍布。采矿经济推动这座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赤字。400多个开山塘口、300多座矿山、150多座尾矿库、几十万亩工矿废弃地和大面积湖泊污染,使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喝不到干净的水,呼吸不了清新的空气,吃不上安全的食品,那叫什么幸福生活?兜里再有钱又有什么用?”“再走破坏资源老路,不仅资源难以为继,环境承受能力、政府财力难以为继,群众增收也将难以为继。”“历史的欠账带给我们切肤之痛,我们要努力还清对这座城市环境的历史旧债。”人们的焦虑之情,发乎内心,溢于言表。“绿水青山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黄石市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市之本,坚持‘生态为基、产业为帆’……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升级版。”“用大冶湖的水洗大冶湖的泥”。省领导多次调研黄石市,为发展把脉问诊,引向指路。
历经“早春的思考”、“五月的豪情”,黄石市积极响应,做出“金秋的抉择”——
去年9月13日,黄石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上,黄石市委书记周先旺作了题为《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主题报告。
铿锵激越,字字千钧,描绘出未来黄石市发展的宏伟蓝图。在这幅蓝图中,生态被列入显要位置,凸显出黄石市委对生态建设的重视,也表明了坚定的立场和决心。
会上通过的《中共黄石市委、黄石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的决定》,明确提出生态立市的目标: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再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鄂东特大城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产业强市的目标是:争取用5到10年的努力,人均gdp进入全省第二位;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
有着60多年建市史的黄石,曾有过辉煌的荣耀和失落的黯然。如今,站在时代新起点,黄石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引领着黄石这座老工业之城,走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谋发展,更谋持续发展;要增长,更要绿色增长。
在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及黄石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后,去年12月初,大冶市委专门出台《关于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建设美丽大冶的决定》,推出建设美丽大冶目标及路径,并提出,通过3至5年的努力,进入“国家园林城市”、“湖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湖北省森林城市”行列,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国家生态市”奠定基础。大冶市把2014年定为“生态文明建设年”,设立5亿元的“生态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全面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土”四大工程,还群众一片碧水蓝天。
重视、保护、建设生态成为大冶市93万人的不二选择。通过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改革活市”战略,大冶力图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共赢、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为了让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理念深入民心,黄石决定在首强之区大冶举办首届园林博览会,并要求园博会要充分彰显乡村型、生产型、增值型功能特色,把首届园博会办成可复制、能推广的生态建设样板,带动大冶乃至整个黄石的乡村游,力求达到“百万宾客、百万乡亲”看园博,为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转型发展增添光彩。
产业决定未来
生态立市,立在哪里,如何来立?
周先旺说:“我们要把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实施,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加快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积极引导采矿企业转型转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立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润滑剂,产业强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剂。两者如鸟之两翼,舟之双楫。”黄石市市长杨晓波称,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就是要在生态建设中加快产业发展,在产业升级中促进生态建设,真正做到科学发展一步到位。
黄石市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根本,破除“恋矿情结”、“唯矿思维”的束缚,力图走出一条产业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实力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黄石特色的生态产业发展新路子。
为了让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决策入脑入心,去年10月起,黄石市先后组织县(市)区党委书记、市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乡镇(街道、农场)党委(党工委)书记、镇长70多人赴“中国生态第一市”浙江丽水,进行为期20至40天不等的挂职学习,问道生态建设。丽水学习,耳闻目睹,感同身受,大家的思维开始换血。
山雨欲来风满楼。去年10月,大王镇部分村民集体砷中毒事件,祸起镇上几家“五小”冶炼企业。
肇始于生态立市背景下的砷中毒事件,凸显了公众对环境改善的强烈诉求,也印证了黄石市绿色转型的紧迫形势,更检验了地方党委政府在公共事件处置中化危为机的执政能力。以此为契机,黄石市大规模启动向重点污染企业宣战,挂出“五小”企业关闭和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整治时间表:2014年6月30日前,集中关闭所有“五小”企业;2014年10月31日前,对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进行全面整治,实现达标排放。尽管此举将减少工业产值200亿元,但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只能忍痛割舍。
有破必有立,在治理生态欠账的同时,将生态修复当作生态立市的重要一环。启动近百亿资金,修复治理辖区内327个开山塘口、5万多公顷石漠化荒地。今年底,将完成2万亩工矿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并将大冶湖水面从60平方公里恢复到75平方公里。
全面启动城区边、集镇边、干道边、长江边、湖泊边植绿工程,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森林面积增加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420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林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林业经济沟通能力显著提高。仅一季度造林12万亩,相当于过往3年的绿化量。
“就是要把着眼点放在延长产业链、追求资源的附加值上。要由‘卖资源’向‘深加工’转型,增强竞争力,形成产业集群。”杨晓波在诠释产业强市战略时说。
连续两年的“新春第一会”,都敲定为“黄石市推进产业链招商动员大会”。肩负黄石实现新的转型跨越发展的期望,10个产业链招商分局、55个招商小分队从黄石整装出发,杀向“长三角”,挺进“珠三角”,北上“环渤海”。他们南征北战寻觅商机,围绕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两大支柱”和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八大重点”产业,为黄石产业强链、补链、建链。
鲲鹏展翅凌万里,策马扬鞭自奋蹄。作为黄石经济分量极重的大冶,从来是先行先试,敢为人先——
仅去年,大冶就关掉了312家“五小”企业,其中最大一个矿山企业,曾年产值达18亿元。去年,大冶的工业产值因此而减少120亿元,工业增加值减少35亿元,占gdp比重6.5%,直接或间接减少税收2亿元。迄今,大冶累计关停“五小”企业1300余家,减收税收10亿元和4.8万个就业岗位。“经济发展要容量、生态建设无限量。”“五小企业不是一关了事!”大冶市委、市政府认为,要培育企业去走新的路子,要让他们感觉到有出路,企业家有新的投资方向,老百姓有新的就业渠道,腾出新的容量。这种探索路径,大冶市委、市政府称之为“加减乘除”法——
善做“加法”,努力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后劲。
产业上做加法。在做大做强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做“特”农业,做“优”服务业,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去年,大冶采矿业对经济的贡献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制造业产值占比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速高于重工业5.5个百分点。今年4月,在武汉召开了大冶生态建设招商引资推介会,签约项目29个,投资额达到136.4亿元。7月,大冶市与博天环境集团签约,包含环保产业园、水处理项目、区域环境综合服务、环保产业基金等4个项目,总投资额达30多亿元。
产业链上做加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四大产业集群”,将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劲牌公司围绕保健酒产业,形成了种植、包装、制瓶、制盖、印刷、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链,2013年劲牌公司销售额达到66.92亿元,上缴税收17.87亿元。
激活市场主体做加法。组建政府主导的非盈利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为中小微企业担保融资,降低融资成本,落实“先照后证”等工商、财税优惠政策,市场主体呈井喷式发展。目前,有近4万家市场主体,仅去年完成“个转企”、“个转微”1033家,居全省县市区第一位,新增市场主体13053户。
勇做“减法”,不断减轻发展阻力和生态压力。
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缩减至134项,比上年减少85项。按照“放活发展权、放足财税权、适当下放干部人事权”的原则,对开发区、灵乡镇和还地桥镇下放56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其它进入全省百强的乡镇(街办)比照执行,进一步激发了乡镇加快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实施“五个零”。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五个零”实施方案》,严格执行经济发展环境“一票否决”,减少政策(服务)性收费48项,减免企业各种费用3600万元。
清理假项目。对签订合同不履约、投入资金不到位、工程进度跟不上、项目开工不投产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对搞圈地的假项目一律予以清退,截至目前已清退6个项目。
巧做“乘法”,力促产生乘数效应和倍增效应。
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推进“四大产业集群”向生态工业集群转变,努力形成产业集群生态链、保障链闭环发展。去年,机电制造、新型建材、饮品食品、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718.4亿元,同比增长11.12%。
发挥环境优化带动效应。通过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绿色宜居的城市环境、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大冶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吸引来南京雨润集团、台湾隆成集团、广东碧桂园、福建帅孚集团等一大批企业。
发挥技术创新效应。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平台,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工程,涌现出了劲牌、迪峰、徐风、斯瑞尔等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2013年,大冶高新技术园区孵化器被列为省科技厅培育对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61亿元,同比增长18.4%,占规模工业增加值47.7%,占全市gdp比重达到9.9%,不仅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而且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
乐做“除法”,更加注重人均收入和解决民生问题。
近年来,大冶市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建立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面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市级财政每年列支5200万元主动提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月60元提高至65元;职工、居民医保大病统筹支付限额分别提高8万元、10万元;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低保按标施保机制,城乡居民最低保障标准分别由380元、90元调整为420元和110元;“五项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9.9%,新农合参合率100%;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795套、面积6.4万平方米,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521户、676万元。
“五小”企业关掉,政府也指明了出路,如“上山(造林)”、“下乡(做生态农业)”、“进城(做商业或服务业)”。
曹洪俊,曾是当地名噪一时的矿老板。2011年,其矿山作为“五小”企业之一被关停。很快,在政府优惠政策的感召下,曹洪俊创办鑫东生态养殖园,并开展生态农业休闲体验游,生意还挺红火。刘合伍,把经营得风生水起的家具厂交由别人管理,自己回家乡刘仁八镇投资亿元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前景广阔,组建的农耕博物馆,气势恢宏。据了解,在大冶,约有三分之一的生态农业企业是当地矿老板转型后所开。“现在大冶正在爬坡的过程中换挡,一旦换挡爬上坡以后就会速度大增。”对未来,大冶市委、市政府信心满满:真正的做到生态立市,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再来建强我们的生态产业,所以叫产业强市,最后用改革的思路和理念来推动,叫改革活市,最后建设美丽大冶。办“园博会”正是生态转型的一大契机,大冶必将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
民生决定目的
“大冶有什么看的,不就是几个铜墙铁壁!”大冶发展旅游业,过去很多人疑惑“是个美丽笑话”。然而,大冶正用活生生的现实,别样的新姿和视角,全新改变人们的观念,无不让人刮目相看——
9月的黄石,绿树掩映,秋色宜人。大冶市茗山杨桥水库下,一座时尚的白色场馆拔地而起,在大片开得正艳的薰衣草和雏菊映衬下,“中国最美花乡”宛如仙境!一阵花香扑鼻而来。只见水库斜坡上,波斯菊和薰衣草竞相怒放,黄紫相间,相映成趣,让人沉醉其中。顺着水库往下走,迷迭香、牵牛花、鸡冠花等品种多样的花草,灿烂盛开。
一个月前,黄石市委书记周先旺、市长杨晓波发出的“动员令”言犹在耳:要牢牢把握市场、绿色、民生“三维”纲要,充分彰显乡村型、生产型、增值型功能特色,把首届园博会办成可复制、能推广的生态建设样板,为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转型发展增添强劲动力。“不唯gdp但唯什么?要唯民生gdp,绿色gdp,怎么样能够建设生态文明,怎么样让百姓感受到幸福!”大冶市委、市政府提出,按照黄石市委、市政府举办“乡村型、生产型、增值型”园博会的要求,紧紧围绕“乡村园博,生态富民”主题,坚持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力求通过举办园博会,完善一批基础设施,促进旅游及配套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推进城市转型升级。
转型,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也要耐得住科学发展的寂寞,更要有高瞻远瞩的举措:以生态为笔,将绿色作画,随着园林园艺展览会、博览会的举办,黄石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脚步一次比一次壮美——
去年“十一”,主题为“生态黄石”的2013园林花卉展览会在铁山北纬30度广场举行,这里原是一片工矿废弃地,曾经山体裸露、顽石林立。千余劳动者经过40多个日夜的奋战,硬是在这片不毛之地建起了一个美丽的花园,创造了“石头上开花”的奇迹。
有了前次的提前练兵,黄石将今年举办的首届园博会主题定为“乡村园博、生态富民”,主场馆选址于大冶市茗山乡。优美的山乡环境,加之深厚的人文氛围,为此次园博会增添了更多精彩纷呈的理由。
园博搭台,生态唱戏。此次园博会近期规划投资约3.8亿元,规划建设“一带、四核、五区、十八点”,即大金线生态产业带;森禾苗木产业核、堰畈桥文化核、现代观光农业核、生态园博展示核;入口风貌区、乡村田园风貌区、城镇风貌区、现代农业观光风貌区、自然山水风貌区;园区内十八处风景资源优越的景点。横跨4个街办、乡镇,覆盖面积20平方公里,是大冶产业转型的典范之一。远期规划投资20亿元,建设完善“一带两美三园四湖”,即大箕铺至金牛城乡一体化百里生态示范带;中国最美花乡茗山乡、中国最美古村落金湖上冯村;提档升级青龙山公园、建设劲牌生态园和铜绿山遗址青铜文化园;建设和整治熊家洲、三里七湖、红星湖、尹家湖四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百姓致富”是此次园博会的鲜明特色。湖北瑞晟生物有限责任公司兴建的茗山万亩香料基地,采用有机生态种植与现代高科技工业紧密联系的工程技术,围绕特色功能芳香植物种植加工,形成绿色生态农业,项目总投资9.49亿元,目前已投入1.86亿元。已初步建成香料母本园核心区600亩,有机香料种植示范区6000亩。种植香料植物已达40余个品种,包括:保加利亚大马士革玫瑰、法国格拉斯玫瑰、平阴紫枝玫瑰、迷迭香、薰衣草、罗勒、黄秋葵、洋甘菊等,整个香料种植生态园品种丰富,生机勃勃。“在家门口打零工,一天60元,倒也轻松。”正在给玫瑰园除草的杨桥村村民袁升来告诉笔者,她今年39岁,在浙江的服装厂打工16年,去年跟丈夫回村。“回家后,门口就可以打工,最高兴的是孩子。”“四周乡镇地势高,茗山是洼地,远古时代形成的风化石土壤,并不适合种水稻,亩产一般只有800斤左右。”茗山乡负责人告诉笔者,3年前,瑞晟公司从大冶抽取1700多个土壤样本,发现茗山最适合种玫瑰花。该公司从玫瑰花中提炼出精油,很快,玫瑰花形成产业。通过万亩香料种植生态园建设,创造5500个就业机会,其中,种植业4000人,加工及旅游服务业1500人。
的确,生态是最大的民生。本届园博会不仅是黄石的首届园林博览会,放眼全国,它还是中国首届乡村园林博览会。因为它不是在人气旺、流量大的中心城市举办,而是选择在相对偏远的乡村举办。但是,它是一次实现美化农村、富裕农民的园博会,是围绕生态产业发展、带动生态旅游发展的园博会,更是实现“四化同步”、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试点有机融合的园博会……
正如大冶市委、市政府表态:“承办黄石首届园博会是因势而为、顺势而为之举,更是大冶市绿色转型的阶段汇报。”一言以概之,园博会的举办,对于黄石的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非凡,让基础薄弱、产业低端的茗山片区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都驶上了快车道。“旅游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必然产生的一种正常的消费,用旅游的理念来谋划这个地方的产业发展!”大冶市委、市政府认为,但是旅游要有一种新的思维,大冶的思路是:第一是工旅结合,工业跟旅游结合,大冶有着工业遗产,有着三千多年的古矿冶遗址,有现代像劲牌公司一样的现代化生产力,企业和产业都有博物馆,工业与旅游结合来做工业遗产旅游;第二是农旅结合,观光农业、生态农业、采摘、农家乐等都是跟农业结合;第三是文旅结合,文化和旅游结合,大冶是青铜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雕,还有古民居等;第四是商旅结合,现在引进的很多项目都是商业的业态,实际上是购物,购物也是地方观光旅游;最后是养旅结合,养身养老。“我们要将此次博览会打造成永不落幕的旅游节!”大冶市委、市政府表示,明年以后,大冶市每一个乡镇都要有一个能够开展生态旅游的特色乡村,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生态建设给他们带来的效应,不光是经济效应还有环境效应、生态效应,而且游客的到来也会让文明程度提升。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期待黄石首届园博会的盛况时,我们的目光将会关注得更远:2016年,在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将承办全省瞩目的湖北省首届园博会;那时,必将会有更具魅力的园博会让黄石拥有更多更美的绿色风景。
以花为媒,黄石未来发展将与生态为伴,与美丽同行!
园博会看点
乡村园博“醉美”大冶
“生态游”陶醉花海
此次园博会举办地——茗山乡,位于大冶市西部,园博会茗山主会场距黄石市区约70分钟车程。
主会场毗邻杨桥水库,站在堤坝公路上,一边是碧水涟漪,一边是花海绵绵。据了解,80亩多彩玫瑰园和堤坝绿化美化工程中,玫瑰园种植的是大马士革玫瑰,此乃提炼玫瑰精油的最佳品种,也是未来将玫瑰精油打造成民族品牌,与献给男人的礼物劲酒齐名,作为献给女人的品牌礼物。
园博会以“乡村园博,生态富民”为主题,整个园博园区起于大冶市区,覆盖金湖街办、陈贵镇、灵乡镇和茗山乡4个乡镇(街办),总规划45平方公里。
投资3.8亿元,规划建设“一带、四核、五区、十八点”,即金湖街道—灵乡镇、茗山乡生态产业带;森禾苗木产业核、堰畈桥文化核、现代观光农业核、生态园博展示核;入口风貌区、乡村田园风貌区、城镇风貌区、现代农业观光风貌区、自然山水风貌区;园区内十八处风景资源优越的景点。
其中主会场位于茗山乡杨桥水库旁,占地6.5万平方米,将修建栈道、茶座等休闲平台,供市民休憩娱乐。
主场馆占地3600平方米,聚产品展览、精油体验、参观接待等功能为一体。生态植物园占地500平方米,一年四季可看各类花草树木,同时,场馆将使用地热系统,是一座生态环保的场馆。园博会期间,游览的市民可在种植区购买玫瑰花茶、迷迭香花茶、玫瑰花饼、各类植物精油、面膜等化妆品和各类农副产品。该园区将被打造成“亚洲第一芳香植物园”,茗山乡将跻身“中国最美花乡”。
“氧气游”备受青睐
园博会将打造多处亮丽景点,让市民走上一条难忘的休闲娱乐之旅。
据悉,此次园博会的主题定为“乡村园博,生态富民”,沿途将串起金湖公园、上冯古村、小雷山等18个景点。
园博会主要观光线路有3条:第一条为大广高速金湖出入口转大金省道,至陈贵镇堰畈桥村,经该镇港南路到楚林实验林场,经茗陈公路至茗山乡下余村、柯胡村、彭晚村,经茗杨公路至柯畈村、瑞晟公司杨桥基地;经灵乡卫生院走茗灵公路至杨桥水库;经灵乡镇梅红山庄走杨梅公路到杨桥水库。
第一站:金湖公园。在大广南高速金湖出口处。金湖公园已经拔地而起,山坡上,绿色的草地如同绿色的毯子一般,金湖公园目前占地50亩,总投资500万元,种植有银杏、桂花、红叶石楠等20多个名贵的树木。将在9月20日完工。
第二站:森禾大冶种植基地。该观赏点将有室内花卉展区和2.6万平方米的室外展示区,展示各种名贵的花卉苗木,其中仅月季就有60多个品种。同时,还将现场出售盆栽植物,园博会期间,市民可前来逛逛,顺将中意的花卉苗木带回家。
第三站:楚林林场。楚林林场位于大冶市陈贵镇。这里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占地总面积1000亩,在一区可以看到枇杷、枣树、柿子树等各类果树。在二区可观赏到占地200亩左右的紫薇花,观赏百亩紫薇花海。在三区可看到日本红枫和美国红枫。在四区可看乐昌含笑。在五区有一个微缩的植物世界,占地120亩,这里集中种植近200种各类花卉苗木。
另外园博会还规划设计了一条全长35.23公里的绿色通道,为方便游人观光,将设置多个服务区。一级服务区设置在陈贵镇、茗山乡和灵乡镇,布置卫生站、小型购物广场、小广场、体育健身等。
“园区游”方兴未艾
据介绍,园博会中有11个县市区园区和企业园区,展区内部主要以当地文化展示为主,结合背景墙、雕塑等小型构筑物体现各地文化特色。
企业园区:位于彭晚村,面积约5.8亩,主要以景墙、雕塑为展示主题,展示企业特色文化。
黄石港区园区:占地1000平方米,又称樱花园,以种植日本晚樱为主。
黄石市农业局园区:建有一个100平方米、2层高的“好梦亭”和醉梦亭,游客登亭可俯瞰周边万亩玫瑰园和园博会主会馆,成为一个绝佳的“观赏点”。
黄石军分区园区:以新近下水服役的海军054a级导弹护卫舰(即黄石舰)为创作原型,打造集国防展品、观光景台、生态园林等融为一体的园区。
华新园:面积710平方米,园区内种植有海棠30株,故又称“海棠园”,园内还有一棵高大的八月桂,在园区不同地方配置了9株不同规格的桂花。
东贝园:面积610平方米,园内种植汇刺槐、黄花槐、香花槐等各类槐树。
走遍大冶,处处有美景,去山水相依、风景如画的梅红新都度假村体验野外拓展、水上乐园的趣味;或去宫台生态山庄感受登高望远的惬意;在游山之余,还可以去雷山温泉度假村泡泡温泉,洗尽尘世喧嚣;也可去刘仁八的龙凤山庄采摘野菜,吃吃农家饭。徜徉于大冶的山水之间,一草一木皆是美景;行走于乡野阡陌,一动一静皆是美趣。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