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绿化养护 \ 金心大叶黄杨扦插繁育与管理

金心大叶黄杨扦插繁育与管理

发布于:2015-06-16 12:56:16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绿化养护 [复制转发]
20120912041443427.jpg
穴盘苗
20120912041513194.jpg
网袋苗
20120912041534605.jpg
色块苗
20120912041558881.jpg
矮篱苗

金心大叶黄杨为卫矛科卫矛属常绿阔叶丛生灌木或小乔木,株形紧凑,树高可达3.5米。叶对生,革质而有光泽,叶片中央有金黄色斑块,延伸至叶柄。喜光耐阴,耐干旱贫瘠,抗积雪能力强,抗干寒风能力弱,耐寒性不强,温度低于-17℃易受冻害,对多种有毒气体、烟尘的抗性强。枝叶茂密,四季花叶,光泽亮丽,9月至10月蒴果成熟开裂,露出橘红色假种皮,具观赏性,扦插扩繁容易,是绿篱、球形、基础材料、墙角装饰的优良景观树种。
商品苗规格
穴盘苗 穴盘72孔,宽27厘米、长54厘米、深5.5厘米。成苗规格新梢5厘米以上,新梢基部直径0.2厘米以上,根系完整,植株健壮,无病虫害。从扦插至成苗需5个月,成品率85%。
网袋苗 网袋直径4厘米,深6厘米。成苗新梢长5厘米以上,新梢基部直径0.2厘米以上,根系完整,植株健壮,无病虫害。从扦插至成苗需5个月,成品率85%。
色块苗 容器口径13厘米、深13厘米。成苗高30厘米,分叉2个以上。从穴盘苗(网袋苗)移入容器开始至出苗需要10个月,成品率85%。
矮篱苗 容器口径26厘米、深21厘米。成苗高60厘米,冠幅40厘米,分叉6个以上,冠幅匀称。从色块苗移入容器或移栽到大田开始至出苗需要8个月,成品率85%。
球形苗 采用地栽方式,成苗高100厘米,球径80厘米,分叉8个以上。从矮篱苗开始,调整密度,多次重复修剪至出苗需要16个月,成品率85%。
高篱苗 采用地栽方式,成苗高160厘米,冠幅80厘米,分叉8个以上。从矮篱苗开始,调整密度,多次轻度修剪至出苗时间需要24个月,成品率85%。
采穗圃
圃地 选择微酸性、中性至微碱性地块做采穗圃,翻耕、开沟、作床,在田块周围开沟,深50厘米、宽50厘米。在苗床中间开中沟,平均每隔25米开一条,宽40厘米,深35厘米。苗床床面宽110厘米,床面土块整细,床面中间稍高,两侧稍低。步道宽30厘米,深25厘米,步道两头低中间稍高,形成一定坡度,保证排水畅通。11月上旬至翌年3月,采用优质穴盘苗或网袋苗移栽,移栽株距45厘米,等边三角形配置,行距45厘米,每亩72.0%的有效面积,种植2400株,按设计配置图式和种植密度,定点挖穴,剪除过长的侧根,移栽深度与原来植株深度一致,用细土堆于根部压实,及时浇透定根水,床面铺稻草,保湿和防止杂草生长。
管理 缓苗期要及时浇水,如遇连续晴天,移栽后第4天就要浇水,以后每隔10天浇一次水。如果连续雨天,要及时排水。给以全光照条件,促进穗条木质化。移栽后15天开始,3月至8月,施尿素和复合肥,每隔15天施1次,每次每亩15公斤;11月至12月,开沟埋施1次腐熟有机肥,每亩2000公斤。撒施尿素和复合肥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施在行间,以不伤苗木茎、枝条和叶片为准。采穗后立即施肥。雨后晴天要及时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结。
病虫害防治 褐斑病为尾孢菌引起,危害叶、枝,形成不规则褐斑,数个病斑聚合成大褐斑。湿度大时,在病部可见褐色霉层物。
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控制密度,保持室内适度通风透光。适当增加施肥量,增强植株抗病力。发病初期可喷50%退菌特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至600倍液,或30%多酮可湿性粉剂300倍至400倍液,每周1次,连续两三次。
炭疽病为炭疽菌引起,危害叶片,形成褐色病斑,后期灰白色,在病斑上有轮生小黑点。
控制密度,保持室内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控制喷水量,增强生长势,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发病初期可喷洒疽休1000倍液,或喷洒火把800倍液,每周1次,连续两三次。
黄杨绢野螟幼虫体圆筒形绿色,背线浅绿色,两侧黄绿色及青灰色带,每节有黑色瘤状凸起,1年发生2代。幼虫有吐丝结巢习性,9月后幼虫结网缀丝做巢过冬,人工摘除有虫苞枝叶,捕杀其中的幼虫或蛹,或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蚜虫危害嫩叶,蚜虫分泌的蜜易引发白粉病或煤污病,叶片沉积灰尘,影响光合作用。选择内吸性好、兼备触杀和熏蒸作用的药剂轮换使用,如10%吡虫啉水剂3000倍至4000倍溶液喷洒。
扦插繁殖
剪穗 6月上旬剪穗,剪口选在当年春梢与去年秋梢的交界处,既保证穗条的有效性,又保证母本保留的叶片量,一年内剪穗1次。采穗圃母本,第1次剪穗母本高度15厘米;2年生母本,剪穗保留母本高度35厘米;3和4年生母本,剪穗保留高度分别为60厘米和80厘米;5年生及以上不再当作母本。最后定型高100厘米,冠幅80厘米,培育球苗或篱苗。穗条长度3厘米,保留2片对生叶片,各剪去半片,既满足光合作用的叶面积,又可保证单位面积的产苗量,保留2个侧芽,基部为平切口。
扦插 采用72孔穴盘,宽27厘米、长54厘米、深5.5厘米,也可采用直径4厘米、深6厘米的网袋。基质配方为泥炭∶蛭石∶珍珠岩按5∶4∶1配比,基质理化性状为干容重0.2,pH值5.98,EC值0.56。苗床宽105厘米,纵向放3只穴盘,步道宽40厘米,深25厘米。扦插前一天穴盘内的基质浇透水,再用高锰酸钾500倍液消毒,24小时后扦插。采用“森生1号”植物催根剂500ppm溶液,速蘸2秒,每穴或每个网袋扦插1个穗条,扦插深度2厘米。扦插后立即浇透水,待叶面晾干,喷1次多菌灵1000倍液,然后用竹片做成小拱棚,覆盖薄膜四周密封,保持棚内空气湿度95%以上。当塑料薄膜内空气温度38℃以上时,要在遮阳网上方喷雾降温,晴天高温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每隔半小时喷1次。每隔10天左右补充水分,在傍晚或阴天揭开薄膜浇透水,同时喷叶面肥,用绿芬葳1000倍液喷施,也可用0.2%尿素喷施或浇施。
结合防病,用代森锰锌1000倍液喷雾,然后立即将薄膜盖上密封。扦插后约35天有80%左右穗条发根、50%左右抽新梢,开始炼苗。先两头揭除薄膜通风2天,然后在傍晚或阴天全部揭除,再在小拱棚上盖一层遮阳网,2天后全光照管理。经过5个月的精心管理,培育成穴盘苗或网袋苗,新梢长5厘米以上,新梢基部直径0.2厘米以上,根系完整,无病虫害,成品率85%。
商品苗制作
色块苗 将穴盘苗(网袋苗)移入口径13厘米、深13厘米的容器,经过10个月的精心管理,培育成色块苗。苗高30厘米以上,分叉2个以上,根系完整,植株健壮,成品率85%。
矮篱苗 将色块苗移入口径26厘米、深21厘米的容器或移栽到大田,经过8个月的精心管理,培育成矮篱苗,苗高60厘米,冠幅40厘米,分叉6个以上,冠幅匀称,根系完整,成品率85%。
球形苗 从矮篱苗开始,调整密度,多次重复修剪,经过16个月的精心管理,培育成球形苗。苗高100厘米,球径80厘米,分叉8个以上,根系完整,成品率85%,球形苗的土球直径不小于35厘米。
高篱苗 从地栽矮篱苗开始调整密度,多次轻度修剪,经过24个月的精心管理,培育高篱苗。苗高160厘米,冠幅80厘米,分叉8个以上,根系完整,成品率85%。高篱苗的土球直径不小于45厘米。

20120912041443427.jpg


20120912041513194.jpg


20120912041534605.jpg


20120912041558881.jpg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重庆洋子
    重庆洋子 沙发
    谢谢楼主的分享 干货啊
    2017-04-23 23:15:23

    回复 举报
    赞同0
  • xgz2038
    xgz2038 板凳
    谢谢楼主。。。。。。。。。。。。。。。。。。。。。。。。。。
    2017-04-23 19:10:23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绿化养护

返回版块

3.98 万条内容 · 18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秋季如何管理好盆栽兰花

秋季是养兰的又一个黄金季节,养兰者应抓住秋季气候特点,做好管理工作。增加光照,加大温差促蕾壮苗。秋天的阳光可增强兰草抵抗病虫和严寒的能力,因此,秋季应尽量降低遮阴度,多让兰花接受阳光照射,晚上将兰室窗户打开,让其充分通风换气,加大昼夜温差。养兰者都知道,秋季增加兰花光照,加大温差,是促蕾壮苗的快捷方式。自然界中光照多的地方,兰花开花多也说明了这一点。浇水施肥。在久旱无雨的秋季,更应注意浇水保湿,如湿度过低可以喷雾,以保持环境湿润,防止兰叶枯尖。经过夏季生长之后,盆内养分大多已消耗殆尽,因此,秋季更应重视补充肥料。方法是追施有机肥,每10天施1次,叶面喷施氮肥,也是10天左右1次,二者可交替进行。此外,在根系施用有机肥的同时,还可适量掺入一些磷钾肥,磷肥具有促进兰株壮实和花芽分化的功能,如植料中缺磷,植株一般很难起花,通常可用0.2%至0.3%的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施,每5天至7天喷洒1次,连喷2至3次。施肥时间应选在兰盆内植料稍干后、气温低于30℃的晴天傍晚,第二天早上要及时浇水1次,以保持盆土湿润而不渍为好,切忌盆土过干。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