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市政工程施工 \ 构建节水型社会中农业节水之思考

构建节水型社会中农业节水之思考

发布于:2015-06-10 15:40:10 来自:施工技术/市政工程施工 [复制转发]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社会经济用水安全保障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一些国际组织已经将中国的水资源供需和粮食安全自给联系起来,认为中国的水资源短缺将超越洪涝灾害而成为中国政府最大和最难解决的水问题,甚至会引发全球粮食市场的变动和其他国际问题。
1.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用水现状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用水增长迅速,各项用水指标发生了很大变化(见表1)。全国用水总量从1949年的1031亿m3到2004年的5548亿m3,其中生活用水占11.7%,工业用水占22.2%,农业用水占64.6%,生态用水占1.5%。1949~1980年为用水高速增长期,人均年用水量从187m3增长到450m3;其后用水需求继续增长,但受资源制约供水难以同步增加,人均年用水量在450 m3上下徘徊;20世纪末期,人均用水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是经济发展的需求导致下降幅度不大,2004年人均用水量427m3。全国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缺水总量约为300~400亿m3,一般年份农田受旱面积600~2000万hm2。从总体上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洪涝灾害。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意义重大。
表1 我国用水指标变化

项目

1980

1993

1997

2000

2001

2002

2004

人均用水量/m3

450

443

450

430

436

428

427

万元GDP用水量/m3

3028

1017

744

610

580

537

399

亩均用水量/m3

583

539

516

479

479

465

450

人均

生活

城市/升

117

178

220

219

218

219

212

农村/升

71

73

84

89

92

94

68

工业万元

用水量/m3

产值

635

190

136

78




增值




288

268

241

196











1.2 用水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农业用水比重一直呈递减趋势,由1949年的97.1%逐步下降到2004年的64.6%(见表2)。考虑到近期我国供水量不会有过大增长,这一比例还将维持一定时间,我国农业用水将基本控制在4000亿m3左右,预计到2030年可供水量达到6640亿m3时,农业用水比重可降低到60%
表2 我国用水构成变化

年份

用水总量/亿m3

用水量构成/%

总计

农业

工业

生活

农业

工业

生活

1949

1031

1001

24

6

97.1

2.3

0.6

1980

4437

3699

457

280

83.4

10.3

6.3

1993

5198

3817

906

475

73.4

17.4

9.1

1997

5566

3920

1121

525

70.4

20.1

9.4

2000

5498

3467

1139

575

63.1

20.7

10.5

2002

5497

3736

1142

619

68.0

20.8

11.3

2004

5548

3584

1232

732

64.6

22.2

13.2

注:2004 年前的生活用水包括了包括生态用水,而2004年开始采用新的划分标准,生活用水只是居民生活用水,而将生态用水单独划分出来,为了能更好地与前面序列对比,将2004年的生态用水(占1.5%)暂时算入生活用水。

可以看出,我国农业发展是在节水和内部挖潜的基础上稳定发展的。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提高,农业用水可望在稳定现状的前提下,保持农业产值的稳定提高。但农业依然是我国的第一用水大户。必须依靠节水灌溉措施来实现灌溉发展。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紧缺与用水浪费并存、用水效率低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
1.3.1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004 年全国总用水量5548亿m3,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23%,占世界总用水量的12%,是用水最多的国家之一。作为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面临的水资源压力更为紧迫。目前,我国正常年份需水量约为6000亿m3,而各类水利设施年供水能力约5600亿m3,污染加剧使可用水量减少,水危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将持续增加,使目前存在的水资源供求矛盾更趋激化。其主要表现为:供求总量更加不平衡,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的增长速度,供水状况趋于恶化;北方地区和沿海工业发达地区等地域性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恶化,将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巨大的人口压力对发展耕地灌溉事业提出更加紧迫的要求,而工业城市将是增加用水量的主要部门。用水量骤增,将对农业灌溉用水构成严重的威胁,部门用水矛盾更加尖锐。据预测,到21世纪30年代,在全国需水量实现零增长之前,全国需水总量将可能达到7000亿m3,比目前需水量要增加2000亿m3左右,每年平均需增加可供水量近100亿m3,这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环境问题,可见任务之艰巨。
1.3.2 水资源紧缺与用水浪费并存
尽管我们国家水资源如此紧张,但用水浪费现象更是普遍存在,大大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据统计,目前农业灌溉缺水300亿m3左右,工业、城市缺水约58亿m3。600余座设市城市中有300多座缺水,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多座,年损失产值1600亿元,并不同程度地影响城镇居民生活。可是,目前各用水部门较普遍存在浪费现象,水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利用,用水效益不高。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DP仅为美国的1/8。农民仍然习惯于大水漫灌,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3,而先进国家为0.7甚至0.8。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大量工业生产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工业结构中新兴技术产业比重低,加上管理水平低,因此绝大多数地区工业单位产品耗水率高于先进国家数倍甚至十余倍。而水的重复利用率也低得多,据统计大批城市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为30%~40%,实际可能更低,而发达国家为75%~85%。
1.3.3 用水效率较低,节水潜力很大
目前我国的用水效率还很低,单方水的GDP产出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单位产品耗水量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如生产1t钢耗水60%~100m3,先进国家仅需要3~4m3;生产1t油耗水2~30m3,先进国家仅为0.2~1.2m3;生产1t纸耗水400~600m3,先进国家为50~200m3。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用水效率的提高,节水尚有较大潜力。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应成为水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对农业和城市工业用水的研究分析说明:通过全面建设节水高效农业,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的用水效率;通过推行工业的清洁生产,使工业用水量降低,这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而且可使城市废水量相应减少,大大削减污染负荷。目前全世界灌溉面积中,喷微灌面积已占总灌溉面积的1/10,我国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较大,但所占比例仍然较低,是世界上现代灌溉技术应用程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喷微灌面积仅为80万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5%。我国作物水分生产率平均为0.8kg/m3粮食,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40%。不少学者研究指出,如果能积极采取有效节水措施,我国农业用水的节水潜力十分巨大。
2. 农业节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物价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要实现到2030年我国人口达到16亿高峰期粮食自给的战略目标,粮食生产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严峻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人口急剧增加和人类开发能力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由于应用了良种、化肥、农药和灌溉等方面的新技术成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农业资源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利用,但这种掠夺式资源开发方式,带来了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负面效应,使得农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着新的难题。旱地农业和灌溉农业的节水工作面临着十分艰难的形势。
2.1 人口增加,人均耕地进一步减少
按照我国 1978年至1994年耕地平均年减少28.67万hm2计算,至2030年人口高峰期人均耕地将降至 0.053hm2,接近国际粮农组织(FAO)规定的临界值。若按日本或美国的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未来的工业化,人口高峰期人均耕地将降到0.04hm2或0.025hm2。耕地资源严重短缺,将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人均耕地变化见表3)。
由于耕地资源不足,新垦荒地难度加大,增加农作物产量的重点将转向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将成为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表3 人均耕地变化

年 份

人均耕地/hm2

年 份

人均耕地/hm2

1949

1952

1957

1962

1965

1970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0.165

0.188

0.173

0.153

0.143

0.121

0.108

0.106

0.105

0.103

0.102

0.101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2000

2004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市政工程施工

返回版块

15.09 万条内容 · 37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土地整理中的资源条件和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达到协调人地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资源条件分析是进行土地整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摸清土地整理项目区的资源状况,才能因地制宜地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合理的协调统一和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以三沟镇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在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效益分析与评价。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